作为开国元帅居首者,朱德元帅的军事才能却时常被人漠视。
许多人谈及他时,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其资历深厚,据称能力极为出众,然而具体出色之处却不得而知。
事实上,朱老总拥有极为卓越的军事才能,然而,因其较少具体指挥某一战役,致使不少人对其军事才能的认识存在欠缺。
而他于 1947 年在晋察冀军区「驻点」时的行动,以及由他进行调整后晋察冀所获取的卓著成果,有力地印证了一点:
共和国首位元帅,绝非仅仅是一位著名将领,亦非仅凭借资历所致。
【一、】
晋察冀军区,曾为八路军之模范根据地。
五台分兵之际,聂帅率领三千余将士从零开始,不但创建并构筑了晋察冀根据地,且使其逐步拓展增强。
截至 1938 年年末,晋察冀根据地涵盖 70 余个县,其所属部队达十万人之众。
至抗战结束时,晋察冀根据地的部队规模达21万人之众(涵盖两个野战军及地方民兵部队)。
此成绩置于当时全国范围来看,于我军之中亦是名列前茅的。
然而步入解放战争阶段,晋察冀军区风光不再,暂且不论其他方面,仅从军事层面来看,接连遭遇挫败。
最为重大的挫败,当属集宁、大同与张家口方面。
1946 年 7 月至 9 月,晋察冀军区意欲解放大同与集宁,然因指挥不当、轻敌疏忽等诸多因素,既定计划任务未得实现,遂无奈撤离。
其后,于当年十月,再度丧失张家口。
张家口的失陷,给我军于华北战场造成的影响甚为重大,已至极为不利之境,傅作义由此在华北取得主动权,我军亦只得暂且受其牵制。
此战过后,晋察冀军区内部再度出现严重冲突。
当年10月22日,于晋察冀军区的总结会议中,当时担任2纵副司令员的郭天民,未能抑制住其急躁的性情,当面对聂帅加以指责。
除郭天民外,另有一些干部对军区领导心存不满,此情形仅是当时晋察冀军区内部诸多严重问题的一个体现。
换言之,彼时的晋察冀,尚有诸多问题亟待处理。
与此同时,我军的其他战略区域屡获佳绩,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华东野战军,接连赢得了宿北、鲁南、莱芜等诸多战役的胜利。
东北野战军亦成绩斐然,在林、罗等的指挥下,不但稳住态势,还赢得四保临江之役,促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掌控了战场主动权。
此外,西北野战军与晋察冀鲁豫野战军的战果,亦颇为可观。
总的来讲,当时在晋察冀以外,我军其余四大战略区,各自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种情形下,晋察冀军区成绩位列末位,自是颜面无光。
故而,晋察冀军区的领导干部,心中皆积着一股劲,众人皆明,晋察冀军区的状况断不可再持续恶势下去。
倘若持续恶化,颜面受损尚为其次,更为关键的是,其将对我军于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战场产生冲击。
故而,众人皆期望有所转变,然而怎样实现蜕变并再创辉煌,却成为了一道难题。
在紧要关头,朱老总挺身而出,前往晋察冀。
【二、】
朱老总前往晋察冀,乃是因毛主席所言「鸡蛋不可置于同一篮子中」。
1947 年 3 月 18 日,党中央开启转战陕北的征程。当月 29 日,中央在陕北的枣林则沟村举行了一场会议。
会议的核心议题为探讨中央机关的行动事宜。
依据毛主席的构想,其旨在牵制胡宗南的军力,以缓解全国战场的部分压力。故而,他充作吸引胡宗南的「诱饵」,不可撤离陕北。
故而,毛主席彼时风趣地提出,「勿将鸡蛋置于同一篮子中」,其含义为中央的五位核心人员,需分别展开行动。
如此一来,即便万一出现某些意外状况,亦不会对中央指挥及领导全国战局造成影响。
就这样,朱德总司令和刘少奇同志,引领中央工委,跨越黄河,经一路奔波,最终抵达晋察冀。
抵达晋察冀后,朱老总与聂帅深入交谈,最终作出决定,留下来助力聂帅。
那么,朱老总怎样助力聂帅化解晋察冀存在的问题呢?其首要举措,便是展开调研并进行谈话。
众所周知,毛主席曾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朱老总显然对此深有领会。
初抵晋察冀后,朱老总所行之首事,乃是遍寻众人交谈,其交谈之目的,在于查明晋察冀缘何屡战屡败。
毕竟,每个人的立场各异,因而阐述的缘由也有所差别。
包括聂帅在内,其自身固然有所言,但严格而论,此皆属一面之辞,仅听其一己之言,实难切实明晰其中缘由与真相。
故而,那段时期,朱老总持续地与干部进行交谈。
不仅这般,在交谈之际,朱老总大多充当倾听者,既不表明态度、加以责难,也不会针对某一具体之人予以批评。
更为关键的是,他未涉足纷争之中。
例如在和郭天民的交谈里,他的诸多问题,着重于知晓细节方面,涵盖郭天民的怒火因何而生,此中又存在何种缘由。
经过一番深入探查了解,朱老总着手展开下一步举措。
此动作,名曰鼓舞士气、团结同仁,其具体施行,需依据个人实际状况予以相应调适。
例如向聂帅直接提出质疑的郭天民,朱老总的举措为,待其认识到自身错误后,寻得契机将其派往晋察鲁豫。
而如郑维山这般同样心怀怨气之人,在与朱老总交谈时,提出将自己调离晋察冀,然而朱老总并未应允。
非但未使郑维山离去,而是耐心倾听其怨言,继而善言宽慰,表明晋察冀乃是他能够施展才能之所。
人与人状况各异,处理之方式亦随之不同,此乃朱老总灵活之举措。
诚然,仅止于此,尚无法彰显出朱老总的非凡之能,尤其如郑维山这般的猛将,断不会只因朱老总的数语,便着实安心留驻。
故而,后续对晋察冀野战军的重建,乃是朱老总工作成果中的关键部分。
【三、】
若欲重建晋察冀野战军,首要解决的乃是其所存之历史问题。
晋察冀军区彼时存在一个颇为严峻的问题,即军队后勤供给始终由各单位各自核算并予以解决。
确切的状况为,军区众多部队均设有自身的经济部门,不但拥有田产,而且经营着诸如店铺之类的产业。
其一,这导致两个严峻问题产生,其一为战斗力衰退,毕竟任何作战部队,都无法在从事经商活动的同时,依旧维持强大的战斗力。
其次,由于各单位拥有各自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经营,使得人员调动时,会牵扯出一系列利益事宜,进而引发诸多矛盾。
毕竟,当自身利益受到牵涉时,各类问题便会涌现。
诚然,此种情况的存在具有历史缘由。在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遭受严重封锁,各类物资供应极度艰难,聂帅迫于无奈,只得开展生产并从事一些商业活动以解燃眉之急。
故而,即便存在此种情形,也不可将全部责任归咎于聂帅。
针对此种问题,朱老总率先明确的主要方向为,晋察冀军区内的各军分区以及野战军,皆需彻底停止经济生产活动,将精力集中于训练与作战之中。
唯有如此,方可最大限度提升军队的战斗能力。
与此同时,设立专门的后勤部门,对各类物资的供应予以统一管控,坚决禁止各部队擅自设立所谓的小金库。
总之,需实现军与民的明确区分,推动军队走向正规化,切不可如往昔那般,似守财奴般紧守各自领地,不愿松手。
从表面来判断,朱老总的此项改革,貌似并非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深入探究便会知晓,他的此项举措,可谓是径直触及关键所在。为何如此断言呢?
颇为明显,晋察冀于此前战役中频频受挫,一大关键因素在于全局指导能力的匮乏。
例如大同集宁战役,情况即是这般,各单位部队无法实现协同作战,统一指挥与统一调动更是无从谈起,战败自是必然。
然而,并非聂帅着实不具掌控全局之能力,倘若聂帅确为庸碌之人,当初亦无法创建一个模范根据地。
归根结底,部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受部分历史因素影响,致使束缚渐增,进而使其行动受限,难以充分施展。
若一支军队无法实现全局的统一以及号令的一致,那又何谈取得胜利呢?
实际上,当时的晋察冀陷入了一种「小农经济」模式,受此模式束缚与制约。
而朱老总的举措,正是使其脱离「小农经济」,例如构建统一的后勤管理体制,仅此一项,便可促使军队渐渐达成统一指挥。
在一系列改革施行后,晋察冀军区的任何在编部队,均可于就近兵站获取给养与装备,此情形在以往是难以设想的。
在一定程度上,彼时朱老总的举措,已颇为贴近现代化军队管理的范式
【四、】
在解决后勤问题的同时,需明确指挥机构及领导班子人员的相关问题。
鉴于此前成绩欠佳,晋察冀野战军于1946 年年底遭裁撤,而朱老总主张重建晋察冀野战军,故而,由谁来负责新的野战军,此乃关键之所在。
在干部任命方面,朱老总依据「能者任之,无能者免」的重要原则,坚决地将此前所谓的山头全面打破。
例如,晋察冀野战军的新任司令员为来自晋察鲁豫的杨得志,政委为出自抗大系统的罗瑞卿,此外,参谋长为在 1944 年 9 月方才抵达晋察冀的耿飚。
在司令部领导班子中,称得上「老资格」的唯有杨成武,然而当时他仅为第二政委。
此做法消除了所谓的「山头」理念与「老资历」论调,使司令部领导班子显著趋于年轻态(彼时杨得志年仅 36 岁,其余人员亦在 40 岁左右)。
年轻化意味着精力更为充沛,摒弃山头主义与资历观念,则体现了选贤任能。
针对下述部队干部,朱老总予以重新部署,秉持「能者任,庸者汰」之原则,对各部队领导逐一予以重新审定。
而唯有朱老总能够达成此般成效,以其之身份,全然能够不顾及往昔的关系、情感等诸般因素,施行雷厉风行的变革。
领导班子确立后,接下来需完备各项制度并对军队进行整训。
得益于统一的后勤管理体系及机构,军队避免了因自身财产与生意而分心的状况,得以全身心地投入训练。
设立明晰的野战军指挥机构,明确相互间的职权与责任,便能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从部队整合至战略规划,乃至具体的作战安排与后勤保障等众多细节方面,朱老总凭借其一系列举措,逐步将晋察冀军区先前不佳的状况予以扭转。
经由持续不断的作战训练,最终,晋察冀军区气象一新。
【五、】
1947 年 10 月,两场胜利大捷,是朱老总对晋察冀实施改革后呈上的最优成果。
当年 10 月 11 日,经改革与整编的晋察冀野战军,其 2、3、4 纵及炮兵旅,在司令员杨得志、第一政委罗瑞卿、第二政委杨成武的引领下,赢得了清风店战役的胜利。
在此次战役中,晋察冀野战军运用围城打援之法,总计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七千余人。
清风店战役的获胜,为检验部队并树立部队信心提供了绝佳契机,且该胜利表明,朱老总的变革已见成效。
其后,晋察冀野战军持续奋进,于当年11月,赢得石家庄战役之胜利。
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为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首次夺取大中城市,率先开创了城市攻坚战(特别是平原城市攻坚战)的先河。
而此,为我军于后续战役中积累了珍贵经验。
在连续赢得两场胜利后,晋察冀军区的士气大幅提升,此前因张家口失利而产生的阴霾与沉闷,至此已全然消散。
而这一切,皆应归功于朱老总数月来的改革及整训工作,正是其一系列举措,让晋察冀得以重振雄风。
变腐朽为神奇,朱老总着实非凡!
结束语:
【孙子兵法】曾言,善作战之人,无显赫之功,此语用于朱老总,甚是恰当。
他的军事才能,并非仅体现在某一战役或某一行动中,而是达到了能够构建并塑造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之军队的高度。
此乃名将与统帅的关键差异所在,而蒋介石曾对朱老总做出评价,称其最为显著的特质,便是使人难以察觉其有何非凡之处。
所谓大音稀声,大象无迹,其义正在于此。故而,作为共和国首位元帅,朱德元帅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