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牺牲时年仅22岁,毛泽东惋惜地说道:「还我总指挥!」

2024-04-12历史

一位年仅22岁的红军总指挥,他在红军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曾经成功领导三大起义,被誉为"朱毛红军"的象征。

在军中,毛主席和朱老总是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但这位年轻的红军总指挥却是与毛主席最早搭班的军事指挥,他的存在为红军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英年早逝,年仅22岁就在与敌作战中英勇牺牲,成为红军队伍中一颗闪亮的彗星,用他的光辉照亮了红军前进的道路,令所有人深感痛惜。

当毛主席得知红军总指挥卢德铭同志英勇牺牲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悲痛和遗憾,他痛哭流涕地喊出了:「还我红军总指挥!」

这个声音深深地刻在了毛主席的心中,以至于他在建国后仍然常常会想起这位曾经的搭档,这位22岁的年轻红军烈士。

卢德铭同志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红军将领,他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激励着无数的革命者。他的牺牲,不仅是对红军的损失,也是对革命事业的重大打击。

然而,他的精神和事迹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革命历史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卢德铭出生在四川自贡一个富裕的家庭中,祖父是个大商人,父亲饱读诗书,卢家良好的家风让卢德铭没有养成富家子弟的骄纵之气,反而举止得体、有礼貌。

中学时期,卢德铭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积极接触先进思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在学校里,卢德铭通过老师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

他心中播种了一颗革命的种子,接触马列思想后,这颗种子注定要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尽管父亲安排他学习实体工业技术,期望他以实业报国,但他眼见四方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心中充满悲愤。

他决定参军报国,相信唯有推翻旧军阀,中国才能迈向新的未来。

卢德铭在阅读进步文章时,被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吸引,认识到其强大的实力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报考并参军报效国家。

然而,他的父亲却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参军入伍上战场太危险,建议他选择实业报国的道路。卢德铭与父亲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最终成功地说服父亲,让他同意自己加入黄埔军校。

卢德铭的坚持和决心让父亲改变态度,从反对他从军转变为支持他参军,并常常将他作为榜样向周围人展示。虽然卢德铭错过了黄埔军校的开校时间,但他并未放弃,而是采取了双重准备。

他首先拜访了非常爱才的老先生李筱亭,这位老先生为了同盟会和中国革命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奉献。

卢德铭与老先生探讨革命后,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报国之志。老先生被他的热情和才能打动,写了一封推荐信,保证他会得到孙中山先生的青睐,即使他错过了学校的入学时间。

卢德铭拿到推荐信后,立即赶往军校,成为了二期的插班生。然而,由于错过了考试时间,招生办公室不敢直接让他入学。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决定找人走后门。然而,他知道走后门需要技巧,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

通过老乡的引荐,卢德铭得以拜见当时的校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对卢德铭的背景十分感兴趣,并且了解到他是由他的秘书长李筱亭推荐的。

孙中山先生认为卢德铭一定有出色的才能,因此他直接同意了卢德铭的入学申请,并亲自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卢德铭因此成功入学,与未来的国军名将成为了同学,并顺利进入了黄埔二期辎重系。

尽管入学比同龄人晚,卢德铭凭借其出色的智慧与勤奋,不负孙中山先生的推荐,成为国共两党争相争取的焦点。周恩来总理对卢德铭寄予厚望,频繁与他交谈,鼓励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在与周总理的深入交流和对革命方向的探讨中,卢德铭研读马列主义,终于成为二期生中的佼佼者。孙中山先生将他视为典范,从那以后,卢德铭开始了他为革命奉献的不凡人生。

经周总理引荐,成为叶挺将军麾下的一员猛将,与北伐军一同出征,目标直指旧军阀吴佩孚。

在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中,叶挺独立团成为了最闪亮的明星,也标志着我党掌握的第一支独立武装力量的诞生。

在战争的洗礼下,卢德铭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完美融合,让他在军中脱颖而出。当叶挺团长不在阵地,4连连长阵亡时,卢德铭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在攸县地区,面对敌军的大部队进攻,4连在卢德铭的指挥下,不仅成功防御了敌军的进攻,而且还能保存实力主动出击,紧紧咬住敌军,等待大部队的到来,最终一举击溃了敌军。

当大部队来到陈炯明的阵地前,发动进攻时,卢德铭大胆的多次乔装潜入陈炯明的阵营,窃取情报,破坏敌军部署,成功配合部队拿下了敌军阵地。

卢德铭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从营长晋升为团参谋长,他作为一个积极投身革命的青年,尽管他的父母要他娶小时给他定下的娃娃亲颜瑞琴,但他对颜瑞琴不满意,因为她没有受过教育,思想保守。

尽管他强烈反对,但他还是顺从了父母的意愿。为了帮助颜瑞琴改变,卢德铭多次给她写信,鼓励她抛弃旧思想和习惯,多读书,学习革命思想。

颜瑞琴收到信后很高兴,她知道卢德铭仍然关心她。

在得到南昌起义的消息后,卢德铭立刻启程前往南昌,却在途中遭到了张发奎的阻挠。张发奎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现在就抓他,要么投靠国民党。

在与张发奎周旋了一段时间后,卢德铭想出了一个计策,成功逃离了张发奎的驻地。 然而,当他赶到南昌时,大部队已经撤离了南昌城。

面对国民党的追击,起义军开始向南转移。卢德铭无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只能独自前行。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调整,他最终与远在萍乡的罗帅取得了联系。

罗帅告诉他,毛主席正在当地策划起义。

在起义大会上,毛主席力排众议,任命卢德铭为起义军总指挥。他深知卢德铭的指挥才能,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他。卢德铭接到任命后,带着从张发奎那里抢来的部队开始做准备。

秋收起义进展顺利,起义军大部队连破数城,打得旧军阀部队节节败退。打到长沙城下后,毛主席提议调转部队前往井冈山休整,但遭到了反对意见。

卢德铭顶住压力,坚定支持毛主席的决定。

卢德铭同志在大部队向井冈山进发途中不幸牺牲,当时起义军的三团正遭敌人围攻,卢德铭同志前去支援,成功带领部队突出重围,但在这时,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胸膛,壮烈牺牲。

年轻的卢德铭总指挥在牺牲时年仅22岁,他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了毛主席,他甚至感慨:「哪怕再多给我几个师,我也不会让他离开我。」

尽管战斗紧张,但卢德铭总指挥的遗体未能得到妥善安葬,直到多年后才得以找回。

如果这位总指挥没有牺牲,或许他会在十大元帅之列,甚至他的搭档时间还早于朱德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