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3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返京,毛主席问:这些年你怎么过的?

2024-07-17历史

对于邓公,毛主席曾给予高度评价: 他武可以比林彪,文可以比周恩来。

邓公曾三次复出,那么,他第二次复出时毛主席同他说过什么?

将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传出去

对于邓公的第二次复出,周总理在里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毛主席松口就是在陈毅的追悼会上。

301医院的太平间里,满是寂静,而陈毅的遗体就躺在这里。呼啸的西北风不断地卷着黄沙细土,直冲冲地朝着太平间灌去,摆放在两旁的花圈上面的挽联和纸花也被吹得不断作响。陈毅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风口上,身上只简单地盖了一层白布床单。

周总理清瘦的面容上满是沉痛,他恭敬地朝着陈毅的遗体鞠了三躬,随后径直地朝着陈毅床边走去,轻轻地掀起床单的一角,摸了摸陈毅的手背,泪水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最后,他重新将陈毅的床单拉平,动作无比地轻缓。

站在一旁的张茜呜咽出声,她上前握住周恩来伸出的右手,抽泣着让周总理多保重身体!

过了会儿,朱德和刘伯承他们来和陈毅的遗体告别,一个个老泪纵横,过来见一见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朱德更是沉痛地说: 「陈毅同志好啊,他死得太早了!」 刘伯承更是恨自己双目失明,没有办法见老战友的最后遗容。

王震更是带着自己的孙女给陈毅送终,他自己用尽全力抬起担架的一头,医护人员他们顾念他年老体弱,都在劝他不要抬,但他双手紧紧地攥着担架扶手哭天抹泪道: 「不要抢!陈老总的灵,我一定要扶!」

来灵堂告别的人很多,面前的一切都在震动着周恩来的心。

看着桌子上政治局委员一一圈阅的文件,周总理忍不住重重地叹息一声,按照文件上面的规定:陈老总已经不算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所以,政治局委员不一定出席,参加追悼会的人数为五百人,悼词连上开头结尾共有600字,光是简历就占去了一半的篇幅。

悼词里面,毛主席将「有功有过」这四字给圈去了,这于周总理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安慰,而这段悼词张茜也看到了,她熟知丈夫的情操,只要有 「优秀党员」、「忠诚战士」 这两句最为简单的话就够了!

随着追悼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周总理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因为这种低规模的追悼会对于陈老总来说太不公正了。

10日下午三时,陈毅的追悼会将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十二点的时候,周总理就已经茶饭不思地在西花厅里面不断地踱步。

此时,毛主席还穿着淡黄色的睡衣,在卧床上辗转不宁,受到健康状况的影响,他已经很久都足不出户,闭门谢客了。

卧室里面没有存放日历,床头也没有放置手表,而且,自从8日给陈毅的追悼会文件圈发之后,就没有人再提醒他。而这日是10日,午饭过后,毛主席照旧午休,宽敞的卧房里面,时不时传来毛主席翻身的声音。

突然之间,毛主席起身,摸索着穿上了拖鞋,站在外面的工作人员听到动静后进门,随后就听到毛主席说让调车, 他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话落,毛主席就朝着门口走去。

工作人员知晓毛主席的脾气,一旦决定了,就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于是,有两位赶紧抱着大衣扶着毛主席上车,还有一位用最快的速度拨通了西花厅的电话。

「游泳池」这边打来的电话直接驱散了周总理脸上的阴云,他立刻会意,打电话拨通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声音更是雄浑有力 :「......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能去参加。」

周总理根据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的举动,迅速做出了提高追悼会的决定。

刚将电话搁置下来,周总理这边就坐上了「大红旗」,迅速地超过毛主席的专车,赶到八宝山。

周总理赶到八宝山休息室后,满脸激动地通知张茜,毛主席要来,张茜听后感动地双眼含泪。临了,又忍不住抽泣地询问他老人家为什么要来?周总理解释道: 「他一定要来。井冈山上的战友就是他了。」

等到毛主席下车,周总理这边已经将一切都准备就绪。当看到毛主席的那一刻,张茜更是激动上前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也流着泪握着张茜的手,格外缓慢且沉重地说他也是来悼念陈毅同志的, 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既然毛主席来了,叶剑英也轻手轻脚地走到周总理身边,将手中的几页稿纸递了上去,周总理不解其意,叶剑英拱手再三,没有言语便退下,这下子,致悼词的人从叶剑英换成了周总理。

毛主席这次的出现,让在场的人出现了共鸣: 毛主席还没有忘记他们这些老干部。

此次,毛主席在同陈毅的亲属谈话时,毛主席将邓小平和刘伯承并提 ,说邓是人民内部矛盾。周总理当场就示意陈毅的子女把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传出去。

再说邓小平这边,九一三事件发生之后,他就用自己政治家特有的敏感,意识到中国将要有大变化,而他重见天日的机会也马上就要来了,于是,他抓住眼前的机会,给毛主席写信,

在批林的同时,他还作了自我检讨,并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 愿为党和人民做一点工作 。8月14日,毛主席对这封信写了一大段批语:

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印发中央各同志。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毛主席的这些评语,为邓小平的复出铺平了道路,不过,之后具体的安排就需要看周总理的政治艺术了。

毛主席写下批语的第二天,周总理就在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毛主席的批语,但是,没有讨论安排邓小平的工作问题,因为毛主席的批语有这个意向,但是没有说得十分明白。会后,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通知江西省委,邓小平恢复当地组织生活,可以做一些调查活动。

然而,三四个月过去了,这边邓小平的问题却没了后续,对此,周总理一直都在关注着,也在等待一个机会。

一直到1972年12月17日晚上,毛主席当面对周总理说: 「谭震林同志虽有一时错误,但还是好同志,应该让他回来。」

第二天,周总理就致函纪登奎和汪东兴,传达应该让谭震林「回来」的「昨晚主席面示」、吩咐「此事请你们二人上班」。同时又专门提出 :「邓小平同志一家曾要求做点工作,请你们也考虑一下,主席也曾提过几次。」 这一番动作下来,就促使中央把安排邓小平工作的问题提上日程。

在周总理的安排之下,1973年2月,邓公接到了中央要他近期返回北京的通知。

邓小平返京之后,前去见了毛主席, 毛主席出言询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邓公经过深思熟虑,说出两个字— —「等待。」

那么,邓小平在江西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呢?

邓小平在江西的日子

1969年10月邓小平一家早早地就起来,乘坐一辆吉普车来到了沙河机场,到了飞机舱口,邓小平回首望了一眼,似乎想要再看一眼北京。但是,他的视线之内,出了一个空旷的机场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然后他回头进了舱门。

飞机飞行了几个小时之后,缓缓地降落在江西南昌向塘机场,一群接机的人早就在机场等候,邓小平下机之后,程惠远上前握手,自我介绍: 「邓小平同志,毛主席叫你来江西,我们非常欢迎。」

一声「同志」,一个笑容,邓小平开始了自己在江西的岁月。

「专案组」的人员来到招待所之后,同邓小平进行了十几分钟的谈话,他们向邓小平通告了关于住处和劳动地点的安排情况,并询问他有什么要求,以便于他们回京向中央反映。

邓小平闻言说: 「我同意中央对我的安排。我到江西来了,但我还会出来工作的,我还能为党工作十年。」 这些话让「专案组」的人员无比意外。

随后,邓小平又说: 「有一件事,就是我大女儿今年二十八了,为她个人的事我有点担心。」 听到邓小平的回答,专案组的组长说: 「关于前一个问题,要看你自己了。会不会出来工作,那将由中央作出决定。至于后一个问题嘛,孩子是国家的,你要相信她自己会处理好自己的事,国家也会关心她的。」

邓小平他们三人住进步校中的小楼以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新的生活,他们三位老人很快就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一些生活分工:邓小平虽然已经65岁了,却是唯一的「壮丁」,重一些的活全部都是由他做的,比方说劈柴和砸煤块等,而卓琳则是因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做一些轻活细活,比方说扫地、擦桌和洗衣缝纫这些,而邓母虽然已经年近70,但是因为习惯于操劳,身体还算是不错,所以将生火、做饭还有一些和厨房有关的各类事物都负责了起来,他们三位老人相互体贴,互相照料。

生活安顿好了之后,邓小平夫妇就开始到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这里是一个修理农机配件的小厂,省里还交代,要保证邓小平夫妇的人身安全,至于称呼,既不能叫同志,也不要直呼其名,就叫老邓,邓小平年纪大了,活儿也不要太重,派一些力所能及的就可以。

邓小平夫妇每天上午到工厂里面劳动,中午回家吃饭,午休之后,下午则在家做一些家务活,简单地吃过晚饭之后,回到楼上,邓小平看报纸看书,卓琳和婆婆在灯下缝缝补补做一些针线活,每天晚上八点,准时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十点钟准时上床睡觉,邓小平躺下之后还要看上一个来钟头的书,然后关灯,这些都是他们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

邓小平来到江西是监督劳动锻炼,所以,不能光有劳动而没有监督。11月23日,秉持着上面的旨意,黄干事找到邓小平,让他们对到江西一个月来的劳动和学习写成心得体会。邓小平听了之后只说: 「有时我会给毛主席党中央写报告的。」

在信中,邓小平将自己在江西之后的生活详尽地写了上去,在信中,他说过得非常地愉快,新的生活,劳动的锻炼,和工人们的接触,对于他来说都是耳目一新,心情是很愉快的。

将生活和劳动的事情写完以后,邓小平在信中表示 ,绝不辜负主席和党的关怀,绝不做不利于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事情,努力保持晚节。

最后,他写道 :「因为要熟悉一下,所以过了一个月零四天才给你写第一封信,以后当隔一段时间像你作一次报告,如有必要,请将上述情形报告主席副主席和党中央。」

虽然到了离京千里之遥的江西,但是,邓小平仍旧像在北京时候一样,用通信的方式保持和中央的一线联系。

连同这封信发出的还有另外一封附函,邓小平在里面写道: 「来江西时,因飞机超重,只带了一半东西来,还有一些衣物和书籍没有来......如可能,请令有关同志查查,最好能运来,如决定留在北京,也请方便时告诉我们。」

汪东兴收到信以后,就将它送到周恩来和陈伯达等人看,没过多久,所有的行李和书籍全部都运到了江西。

后来,邓小平在写信的时候提到自己的大女儿邓林已经28岁了,但是还没有对象,而且还一身病,在农村是很困难的,如果能够给她分配一个技术性的工作,比方说收发、文书、保管之类的,对于她的身体比较合适。

信件送走之后,虽然没有答复,却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政治变化。

1970年到1971年的这两年,政治舞台上跌宕起伏,突发事件更是应接不暇,可谓是热闹非凡,而邓小平一家依旧过着平常而又安静地生活。

在得知林彪事件后,邓小平的话不多,只说了一句: 「林彪不亡,天理不容!」

之后,邓小平又提笔给毛主席写信,在信中,他明确写道:「 我个人没什么要求,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当然是做一点技术性质的工作。我的身体还好,还可以做几年工作再退休。报上每天看到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在国内建设的突飞猛进,和国际威望的空前提高,都使我的心情激动起来,想做点事,使我有机会能在努力工作中不过于万一。」

1972年4月初,江西省革委会通知他们,将飞飞安排进江西理工科大学上学,这对于全家来说都是喜出望外的事情。

孩子能够上大学,是父母心头的一个大愿望,如今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邓小平给毛主席写的信,毛主席不但收到了,而且还回应了,这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说明, 毛主席仍旧在注视着远在千里之外的邓小平。

邓小平返回北京之后,周恩来邀请邓小平到毛主席的住处同毛主席见面,毛主席同邓小平握手的时候还希望他能够 努力工作,并保护身体。

对于邓小平的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定: 「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对外活动;有关重要政策问题,小平同志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讨论。」

按照原本的安排,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4月19日抵京,负责接待的是邓小平,这是他的公开露面。这时,有一个新的外事活动让邓小平的公开露面提前了一个星期,也就是西哈努克亲王4月12日返京。

毛主席对外国客人说: 「我们现在有领导危机。总理身体不好,叶剑英身体也不好,还有他自己也已年迈,只有邓小平算一个壮丁。处在长期内乱中的中国,正需要邓小平这样精力充沛而又成熟老练的政治家。」

之后,毛主席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邓小平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分量,还做出了一项决定,让邓公担任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从而提升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威望。

4月10日,邓公在联大特别会议上进行了发言,也是这次的活动,邓公在国际上树立了他具有重要地位的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