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程子华:打了胜仗却让毛主席气得不轻,资历可授大将,却没获军衔

2024-07-17历史

很多人会说就算给程子华授衔,他顶多也是中将军衔,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准确,从战功来看程子华绝对有资格被授予上将,从资历来看授予他大将都是可以的。

这个观点绝对没有瞎说,程子华作为为数不多的大兵团司令员,他的功绩和资历在整个开国将领中都是屈指可数的。

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加起来共有19 个兵团,程子华长期担任着东北野战军第13兵团司令员,其余的兵团司令员也皆是名载史册的名将,一起来看看其他各大兵团司令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第一兵团的司令员是王震将军,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二兵团司令员是许光达,他更加厉害,因为功劳卓著,曾经在延安保卫战中还救过毛主席,直接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三兵团的司令员是陈锡联,他在抗战时期担任129师团长期间,夜袭阳明堡一战成名,从旅长到兵团司令,一路升迁都是凭借扎实的战功,在毛主席晚年时,陈锡联成为了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他一度成为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重要人物,他被授予的也是上将军衔。

第四兵团司令员是陈赓,陈赓将军的经历其实不用多说,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最为贴切,抛开粟裕和东北野战军司令两位将军来说,陈赓在解放战争期间歼灭敌人的数量算是最多的了,他的第四兵团从山西一直打到广东的粤汉铁路,一路上基本以横扫的姿态赢下了所有战斗,他的功劳被授予大将军衔绝对是实至名归。

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是杨勇,他作为著名的「军中三杨」里年纪最小的一位,建立的功劳却很大,授衔的前两年,也就是1953年时他率部参加朝鲜战争,指挥打响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此战杨勇率部歼灭了李承晚集团军和美军共5.6万人,这场战役的胜利直接逼迫了美国和南朝鲜在停战协议上签字,1955年时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第七兵团的司令员是王建安,这位将军是一位军政双优的人物早期出身于红四方面军,是当时徐向前的爱将之一,他最早的时候是和许世友搭档,后来因为某些事情两人闹过矛盾,在发动济南战役之前,毛主席亲自导演了一场「将相和」,使得他和许世友两人重归于好,济南战役时,许世友担任了总指挥,王建安正是副总指挥,后来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第八兵团司令员是陈士渠,他被后世之人称为「工程兵之王」,家族中祖辈都是军人出身,两弹一星的研究建设,他立下了大功,在1955年时他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第九兵团司令员是宋时轮,济南战役中他担任了西路军指挥,和聂凤智配合一起攻破济南城,活捉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部参加了几位惨烈的第五次战役,当时三个兵团分三路进攻,宋时轮负责指挥的一路表现最为出色,回国后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第十兵团的司令员是叶飞,他是唯一的拥有双重国籍的开国将领,他是华人,但出生于菲律宾,曾经和张爱萍等人都是新四军中的核心人物,解放战争中期被调到了华东野战军任职,是陈毅和粟裕手下的猛将,他的军衔也是上将。

第十二兵团的司令员是肖劲光,他和陈赓、许光达一样,都是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肖劲光是毛主席眼中的「正规军事人才」,红军时期,毛主席曾救过他的命,抗战时期,他担任了留守军团司令员,负责保卫延安,也就是保卫毛主席党中央的安全,这个时间足足持续了十年,这个期间他和毛主席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建国后,毛主席任命他为海军司令。

第十四兵团的司令员是刘亚楼,他作为四野的参谋长,拥有超强的战略眼光,29个小时攻破天津,这个战绩被毛主席称为「伟大的胜利」,肖劲光是海军司令,刘亚楼正是被毛主席任命为空军司令,他的军衔是上将。

第十五兵团的司令员是邓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中,邓华率部大迂回作战,让杜聿明的第五军吃了大亏,整个东北战场的战略大反攻正是在邓华的率领下发起的,这一点已经是很大的功劳了,四野从东北一直打到了海南,基本每一场大型战役都可以看到邓华指挥作战的身影。

后来的朝鲜战争,毛主席亲自任命邓华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在1952年时,彭德怀因为身体不舒服回国治病,邓华更是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他的军衔也是上将。

第十八军团的司令员是周士第,贺龙手下有三名猛将,一个是张宗逊,一个是贺炳炎,还有一个就是周士第了,他和刘亚楼一样,是为数不多参谋长出身获授上将的人物,张家口战役,周士第和张宗逊等人紧密配合,给予了傅作义军团沉重打击。

还有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两人的战绩不用多说,两个字:彪悍!军中三杨不是瞎叫的,杨得志、杨成武、杨勇三人都是名震天下的猛将,这两位将军的军衔也是上将。

也就是说十九个兵团的司令员,出了三位大将,16位上将,这个结果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程子华作为地13兵团的司令员有足够的资格被授予上将,而且至少是上将!

闲话扯得有点多!我们言归正传,好好介绍一下程子华将军的一些重要履历!

为什么我认为程子华将军有资格被授予大将军衔呢?这和他的履历有关。

红军时期,程子华在1934年时担任了红25军军长的职务,当时的副军长正是后来的开国大将徐海东,也就是说徐海东将军曾经做过程子华的下属。

后来程子华升任了红15军团的政委,红25军当时正隶属于红15军团,此时徐海东才担任了红5军军长一直,也就是说在职务上,程子华一直是徐海东的直属领导。

徐海东是毛主席极其信任的人,尽管中间有十几年没有参与指挥作战,但是在红军时期,徐海东做出的突出贡献还真是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抗战爆发初期,徐海东在115师担任旅长职务,这和陈赓大将的履历是一样的。

那么徐海东既然能被授予大将,凭借程子华的履历和战功,他自然也可以被评为大将,但最终程子华终其一生都没有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后世之人对此有过很多猜测,那些说法基本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真正的原因是和当时的授衔制度有关。

1955年时,中央军委发布的授衔指示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各个级别的授衔标准,从标准上看程子华至少可以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有希望冲一冲大将军衔,不过其中有一条硬性规定是程子华无法满足的,这条规定其实是很合理的,因为这条规定,很多战功赫赫的将领都没能获得军衔。

这条规定的主要内容就是:截止到1955年之前,已经不在军队任职的人不参加这次授衔!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军政分开的模式,比如省委书记他是没有权利调动军队力量的,他能动用的武装力量可以包括:警察部队!

正因为如此,当时中央军委才出台了这个规定,建国初期,程子华被任命为山西省省委书记,山西军区司令员,这个时期程子华既在地方任职,也在军队任职。

不久后他被调回中央,主管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工作,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个词语叫「合作供销社」,这个单位在那个时代属于谁都想进去工作的热门部门,而供销社的首创者正是程子华。

程子华当时向毛主席提出了这个改造传统手工业经济等措施,供销社的设立便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诞生的,程子华便成为了全国供销社的最高负责人。

这个职位他一直担任到了授衔前,此时程子华已经几年不在部队任职,按照中央军委出台的相关政策,他就没有被授予军衔。

以上所述是我个人认为的程子华没被授衔的最主要原因,某些地摊文学上总是杜撰出很多其他原因,我认为那些都不是事实。

就像有人认为程子华曾经战场上私改命令让毛主席很生气,这件事倒是真的,但不是导致程子华不被授衔的原因。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的高风亮节有目共睹,当年张宗逊在集宁战役中失误也很大,毛主席还不是照样信任他,毛主席多次说过:「胜败为兵家常事!我们要多总结经验!」

如果非要说什么毛主席不信任程子华,那一起看看程子华在授衔结束后担任的职务吧,1958年程子华被任命为商业部部长,1960年程子华再次承担国家建设重任,被任命为国家建委主任一职,到了1964年,程子华开始担任西南局书记,西南有三省,也就是说程子华是三省的最高领导人。

看看程子华的任职履历,还有人乱编谣言说什么毛主席不信任程子华吗?这些履历反而证实一点:毛主席对程子华很信任,尤其是很认可他搞经济建设工作的能力!

至于那件程子华惹毛主席生气的事情确实真的,但不影响毛主席对他的信任,简单描述一下这件事情的始末吧!

1948年年末,毛主席做了一次伟大的战略部署,就是让程子华率领第13兵团提前入关,配合华北军区杨得志和杨成武的两个兵团对傅作义的部队进行合围。

当时程子华接受到的作战任务是率部前往平张线附近,切断平张线和华北的联系,这样一来可以切断傅作义主力35军的退路。而杨得志和杨成武两位将军以很快的行军速度到达了指定位置,在正面战场基本完成了对傅作义第35军的包围。

程子华率领第13兵团奋力往平张线赶去,路上他经过了当时傅作义占领的重镇密云,程子华当时的想法开始发生改变,他经过调查发现密云的守军只有6000人,他认为快速攻下密云后再向平张线进发是完全来得及的。

从某种角度来讲,程子华的这个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想要不耽误整个战略部署,必须快速打下密云。

当天程子华命令一支主力猛攻密云,攻击上来讲程子华部队进展很快,但是有一个情况程子华忽略了,就是密云的守军向傅作义求救了,傅作义得知密云受到攻击,立马率军回撤,他的35军快速后退,准备救援密云。

这样一来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就遭到了破坏,因为一旦傅作义的35军撤出平张线以外,那么这次合围他的作战计划就算泡汤了。

这一变化很快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程子华自作主张攻打密云的事确实让毛主席气得不轻,根据聂荣臻回忆录中的记载,毛主席当天抽着烟,顶着鹅毛大雪在外面不停地徘徊,并下达了一道道军令给程子华。

程子华攻打密云很顺利,全歼了6000多的守军,他接到毛主席催促他前往平张线的命令后才意识到大事不好,所幸的是他率部急行,赶在了傅作义35军到达平张线之前切断了平张线,最终完成了对傅作义第35军的合围。

这个过程有惊无险,其实最终结果显示程子华最初的预测是正确的,先攻下密云,再向平张线前进是来得及的,但过程有点惊险,如果程子华晚个三天,那么傅作义的第35军必将越过平张线,那么毛主席的战略部署肯定就泡汤了,这也是毛主席生气的原因。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让毛主席记在心中多久,毕竟最后程子华成功切断了平张线,配合杨得志和杨成武的部队全歼了傅作义的35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