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建文帝朱允炆的悲催,三个臭皮匠把他坑惨了

2024-07-18历史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句话却在建文帝朱允炆身上不管用,因为他的三个臭皮匠坑苦了他,害他连皇帝都做不了。

朱元璋在位时,深知朝廷里的功臣名将,都被他处理得差不多了,所以他开始物色一些新人名单作为储备大臣。

于是他为朱允炆找到了三个人,他们分别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这三个人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读书人,也可以说是书呆子。

首先介绍下方孝孺,他自小熟读经书,为人称道,但过于傲气,他的老师是宋濂,曾被推荐过两次给朱元璋,但都没有任用,因为朱元璋想压制下他的锐气,日后若有收敛,就为朱允炆所用。

第二个是齐泰,当年朱元璋的谨身殿被雷劈了,他认为自己做坏事多了惹怒上天,于是他挑选了一批人跟他一起去祷庙祭祀,挑选条件是九年内从未犯过任何过失。

而齐泰就是符合条件的其中一位,祭祀结束后,朱元璋对齐泰印象深刻,所以对他进行了突如其来的单独面试,面试内容是军事方面的,但没想到这位文人不但对答如流,还从袖子里拿出一本自己详细记载的军事笔记本,递给了朱元璋,这让朱元璋很是惊喜,如无意外,受到重用。

第三个人是黄子澄,他是以高中会元的称号,被选为东宫伴读,他入宫后一直为朱允炆的伴读,所以他们的感情深厚。

建文帝登基后,这三位储备大臣开始受到重用,成为朱允炆身边的智囊团。

在建文帝开始对皇叔们动手时,他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显他们的鬼主意不是来辅助的,而是来砸锅的。

首先要说的是黄子澄,这个人经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给朱允炆出谋划策的都是馊主意。

在朱元璋忌日祭拜时,其实当时的形势大家都清楚知道,如果朱棣上京就等于自投罗网,所以朱棣装病不去,但派出三子前去,以此表示孝义和并无异心。

这明显是很愚蠢的做法,这无疑就是去送人质啊,在三个儿子出门后,朱棣也醒悟过来,开始后悔。

当朱棣的三个儿子到京后,齐泰就叫朱允炆扣押他们当人质,朱允炆也同意了,没想到书呆子黄子澄却说什么要以德服人,以免打草惊蛇,借此来麻痹燕王。

然后朱允炆居然听从他的建议,放走了他们,当见到三个儿子平安归来时,朱棣大喜!真是天助我也!

终于,这场叔侄大战拉开了序幕,朱允炆派名将耿炳文为主帅出兵攻打燕王。对朱棣而言,耿炳文还是存在一定威胁性的,但是对于耿炳文的战术方式,朱棣也是非常熟知的,所以也就知己知彼了。

不出所料,大战几个回合后,耿炳文大败,当消息传回朝庭时,朱允炆大慌,而黄子澄这时又出了个馊主意,撤掉耿炳文,让从未出过战的李景隆当主帅,如无意外,李景隆大败,而且还自个儿连夜逃跑。

为了挽回名声,黄子澄又给了李景隆一次机会,没想到李景隆是这么一个没气节的人,再次战败后重演逃跑一幕,这让黄子澄恨透了李景隆,恨不得拿刀砍了他。

而齐泰出的主意比黄子澄也好不了多少。在收到密报得知朱棣即将举兵时,一向犹豫不决的他,虽做出了正确的决断,但却用人不善,居然命朱棣的亲信——张信,让他去逮捕朱棣。

这不是开玩笑吗?而张信倒也没让吃瓜群众失望,他跟朱棣去通风报信,背叛了朝廷。

没办法,当天要易主时,战争中总会出现些奇怪又难解释的事情。

朱允炆眼看着自己的皇位是保不住了,他坐立不安,而此时黄子澄和齐泰又不身旁,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去招募新兵,现在只剩下方孝孺来帮忙出谋献策了。

他向朱允炆提出:派出大臣外出募兵,号召天下勤王跟朱棣谈判,然后割地麻痹朱棣。

这对策明显是很不明智,因为朱棣已经顺利在望,只要随便进攻一下,江山就轻易到手,这种情况下,他还需在乎那没一点诱惑力的条件吗?

毫无办法的朱允炆采用了这对策,但可惜朱棣不笨,他根本不屑一顾,明确表示,他一定要当皇帝,为避免伤及亲戚朋友们,叫他们最好自己搬离宫中。

朱允炆自知情况不妙,想撤跑,但方孝孺却说京城城门比较坚固,朱棣连济南都攻不下,更何况京城?

但他没想到,被贬为京城守门大将的李景隆是内奸,竟然堂而皇之为朱棣打开城门。

最终朱棣攻下京城,成为新一代帝王。

而朱允炆却只能坐在空无一人的大殿上悲痛欲绝,最后火烧大殿以示自己的不甘。

而智囊团三人组: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的下场都很凄惨,被灭族的灭族,处死的处死,而妻妹女等命运更惨。

朱允炆最大的失败就是错用了大臣,虽然他们大部分都是忠臣,但也有小部分是逆臣。

战争不是下棋,不但要运握筹谋,还要瞻前顾后,除了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外,还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推断力。实践出真知,那些没有实操过、只会依书照说的人,其实都是纸上谈兵,毫无经验之谈。

所以,要想成就大业,守住基业,不一定需要满腹经纶,但必须要有胆识和谋略,还要有主见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