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碾庄战役粟裕突然停止进攻,黄百韬猜想共军逃跑

2024-01-19历史

在1948年10月,华东野战军已经完成了对淮海战役的所有准备工作。10月23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同志发布了淮海战役预备命令,明确了战役的目标:首先打击黄百韬兵团,力求消灭冯治安大部,然后根据战况进攻淮阴、高邮、淮安等地,或者寻找机会消灭从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最终打破国民党长江以北的防御体系,迫使敌人转为防守。

「我这儿没有时间写报告,但要是写报告的话我还能指挥淮海战役吗?」

图片: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向华野战士们发出总动员令,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粟裕提前两天发动作战的决策是正确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关键的两天,决定了黄百韬军团的命运。

就在粟裕下定决心迅速分割包围黄百韬兵团的时候,黄百韬兵团的行动速度却慢得令人发指。11月5日顾祝同召开的徐州军事会议结束之后,刘峙命令防守海州的国民党44军先行撤退到新安镇,由黄百韬兵团掩护,结果黄百韬兵团白白在新安镇浪费了2天的宝贵时间,等到11月7日凌晨3时,黄百韬兵团才开始向西撤退,而此时想要逃入徐州为时已晚。

粟裕提前两天发动作战的决策被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完全同意,电文上指示:「完全同意你部的攻击部署计划,望贯彻实施,不要改变预先的作战计划。

此总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但需将战况随时上报。」

图:淮海战役示意图。此时,粟裕将军下令华野全军向南推进,对150公里的陇海线阵地上的国民党守军展开攻势,从四面八方包围黄伯韬兵团。

8日白天,粟裕得知黄百韬兵团继续西撤,立即命令华野各部截住黄百韬兵团逃往徐州的退路。与此同时,华野前委和华东局成功策划并组织了何基沣、张克侠的「贾汪起义」。

何基沣、张克侠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发展的重要地下党员,他们的身份是徐州「剿总」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官。

该部军队的前身是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革命军29军,这支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在淮海战役前夕,这支部队被蒋介石调往徐州东北,负责驻守贾汪、台儿庄等地,由于对蒋介石政府的「排除异己」做法不满,厌恶内战,中国共产党在该部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淮海战役中,何基沣与张克侠两位将领的率部起义对黄百韬兵团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起义部队成功撤出后,华野的三个纵队迅速进入起义军防区,并接连攻克曹八集、大许家等重要战略要地,成功切断了黄百韬兵团向西撤入徐州的道路。

对此,毛主席和周恩来都感到十分欣慰,并在西柏坡举杯庆祝。 同时,粟裕的贾汪起义胜利和华野军队的快速行动也令黄百韬大吃一惊。

虽然他之前知道华野军队集中在鲁西南地区,但却从未想到粟裕的行动会如此迅速。他的撤退路线上,华野的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已经和从宿迁北进的第二、第十二纵队以及中野的第十一纵队南北对进汇合,六个纵队的兵力直接威胁到了徐州城的安全,并成功切断了黄百韬兵团进入徐州的「生命通道」。

淮海战役中的行军速度决定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华野各纵队全速前进,有的部队每天行军70公里,遇到小河便搭起木板浮桥。

为了鼓舞士气,有人编了一个顺口溜:窑湾镇,是黄百韬撤退必经之地,10万黄百韬兵团正在抢渡运河,黄百韬命令63军掩护左翼。

然而,华野歼灭了63军一个师,并包围了剩余部队在窑湾镇地区。11月9日,粟裕与张翼翔通电话,得知他们歼灭63军的具体计划,并告诉他全国战场形式对我军十分有利。

粟裕得知1纵司令员叶飞因病休养,交给了张翼翔重任,他深知这份担子的沉重。但张翼翔坚定地表示:「有!」粟裕在电话中嘱咐他要将军事打击与政治宣传相结合,确保被包围的63军的士兵能够了解解放军的优待俘虏政策。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张翼翔成功地歼灭了63军1.3万余人,圆满完成了粟裕交给他的任务。这是一次将使命与责任完美结合的行动,张翼翔展现了优秀的指挥能力和坚定的决心。

窑湾镇战役示意图就在黄百韬兵团渡过运河走到徐州附近的曹八集时,11纵已将他们全部包围歼灭。一开场,黄百韬兵团就损失了一个军两个师。

剩下的四个军在碾庄地区被困,无法动弹。 11月11日,在粟裕的指挥下,华野各纵队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

根据初步作战部署,粟裕决定使用六个纵队在运河以西歼灭黄百韬兵团。同时,他还调集七个纵队阻止徐州方面派出的援助部队。

此时,国民党方面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蒋介石听说黄百韬兵团处境危险,于是急忙电令黄百韬「固守待援」。接着,他又命令邱清泉、李弥兵团向东开进,同时指挥黄维兵团向徐州开进。

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是「迅速击破运河以西之敌」,从而解救黄百韬兵团。

粟裕在淮海战场上布下了一个巨大的局,他的目标不仅仅是黄百韬兵团的10几万人,而是要利用这一兵力,引诱蒋介石的邱清泉、李弥、黄维、孙元良等多个兵团聚集在徐州地区,然后与他们进行战略决战。

为了达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歼灭黄百韬兵团,11月11日,粟裕将华野司令部迁到了运河以西的议堂地区,到了12日,更是迁到了距离碾庄不足5公里的过满山,准备亲自指挥这场至关重要战役。

这正是粟裕的惯常做法,每次重大战役之前,他总是把自己的司令部设立在距离前线最近的地方,以便掌握战场上的变化,与纵队指挥员保持紧密联系,为战役提供正确的战略指导。

粟裕,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碾庄战役)中,他的行动表现出了他的军事智慧和领导能力。他没有在指挥所里等待情报,而是亲自上山观察战场。

虽然他的警卫员提醒他目标太大,但他却笑着表示同意。然而,中央军委知道后,认为华野前指的位置太危险,于是要求他们后撤5公里。

粟裕的决断力和灵活应变,使得他成功地指挥了这场战役,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图:刘镇湘(资料图)所在的地区,曾经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留下了众多历史故事,其中土山就是传说中关羽兵败投降曹操的地方。

当初黄百韬兵团在附近作战时,曾经计划派刘镇湘前往占领该地,但是刘镇湘以地名太晦气为由坚决拒绝。和国民党军队不同的是,粟裕非常清楚黄百韬兵团的实力,并且知道他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被赋予了指挥五个军的重任,是国民党几大兵团中兵力最多的。

尽管之前黄百韬的部队损失惨重,但是他的主力四个军依然存在。黄百韬崇拜拿破仑的防守战法,将全部兵力部署在碾庄10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试图凭借工事对抗。

但是他也预感这次战役凶多吉少,在战役开始前就坦诚地告诉了蒋介石派来的战绩督察官:「这次是主力决战,胜则举杯欢庆,败则一生不保。」

结果后来的战局果然如他所料。

碾庄战役示意图11月11日开始,华野6个纵队对黄百韬兵团发起了攻击,战斗激烈。然而,在最初的3天中,华野各纵队的进展并不大,虽然每天包围圈都在缩小,但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粟裕前往附近的野战医院,发现实际的伤亡数字远超过报上来的数字。回到前敌指挥所后,他立即给4纵司令员陶勇打电话,询问陶勇的队伍伤亡情况。

陶勇将军面对首长粟裕询问任务完成情况,故意报小数字隐瞒了实际情况,引发首长生气。最后,陶勇坦诚地向首长汇报了实际情况,展现出他的忠诚和勇敢。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放下电话后深思熟虑,意识到伤亡过大问题的存在。他认为,我军从未打过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兵力增长带来了指挥难题。

黄百韬已转入防守,华野各纵队突然转入对固守地的围歼作战,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造成很多攻坚准备工作没有完成,步炮协同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粟裕在11月14日上午九点给谭震林、王建安打电话,分析了碾庄战役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并征求他们个人的意见,希望他们能够统一指挥华野的六个纵队。

14日夜晚,粟裕召开纵队首长会议,主要目的是明确战法战术,协调统一指挥的问题。

15日凌晨,黄百韬突然发现粟裕的华野各纵队停止了进攻,取而代之的是铁锹和锄头的声音。他感到好奇,于是找到自己的参谋长询问。

他们得知,11月17日,华野各纵队将对黄百韬兵团发起总攻。这场攻击迅速攻克村外大部分国民党军阵地,歼灭了黄百韬两个军的兵力。

黄百韬兵团司令部顿时乱作一团,惶惶不可终日。 此时,黄百韬爬上屋顶,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炮声,却见不到邱清泉和李弥的援兵。

他不禁长叹一声:「这下我是没有希望了。」

图:黄百韬曾经佩戴的臂章11月19日,黄百韬兵团宣告覆灭,华野部队仅用了3天时间就将其余两个军和兵团司令部彻底歼灭。

黄百韬在逃跑时被流弹击中,自知无法逃脱,便举枪自尽。据说,在临终前,他曾对天发出三大疑问:兵法有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这是粟裕一生中最喜欢的兵家名言之一,用兵之道,变化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