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7年,我方提出国共第三次合作的4个条件,蒋介石看后一脸不悦

2024-04-17历史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曾先后在1924年和1937年,达成过两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合作,但最终都在蒋介石阵营的破坏下,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建国之初,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而这种以和为贵的诚意,也为接下来的国共秘密谈判,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1955年4月,周总理率领我国外交使团,受邀前往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明确提出了,我国希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章士钊在报纸上看到周总理的发言后,认为已经到了解决两岸问题最关键的时刻。于是他经过一番谨慎思考之后,决定向周总理主动请缨,担任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员。

章士钊的提议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并以党中央的名义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在这封特殊的信函中,我党表达了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诚意,并提出了国家统一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956年,章士钊怀揣密信风尘仆仆地赶赴香港,去和曾经的同僚、朋友会面,希望他们能帮忙将信转交给蒋介石。

在香港期间,章士钊秘密会见了多位台湾方面的朋友,这其中就包括对岸中宣部副部长许孝炎。当他得知章士钊此行的目的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此后,许孝炎处理完香港方面的事宜后,马不停蹄地乘坐飞机回到台北,并亲手将这封拥有特殊使命的信件,送到了蒋介石的手中。

蒋介石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将这封信从头到尾地反复看了好几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细节。此后,便陷入了漫长的沉默,并没有做出任何表示,许孝炎只能知趣地离开。

至此,这件事情被搁置了长达一年之久,就在许孝炎认为此事大抵没戏之时,却突然在1957年初,接到了蒋介石的邀约。

二人见面之后,进行了一次长时间地密谈,最终蒋介石率先打破僵局,他决定派一名特使前往北京打前站,借此试探我党的真实意图。

至于特使的人选,许孝炎力推时任立法委员的宋宜山,蒋介石经过再三的权衡之后,最终决定按照许孝炎的想法,派遣宋宜山前往北京打探虚实。

蒋介石的做法和态度,无疑表露出了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希望,即便他对此抱有深深地怀疑,却仍然试图和我党建立联系,继而为实现统一大业做准备。

同年4月,宋宜山作为蒋介石的代言人,几经辗转终于抵达北京。他的两位湖南老乡章士钊、唐生明,早已在车站等候多时。

周总理作为我方代表,亲自在东兴楼设宴为宋宜山接风洗尘。宋宜山见到周总理后,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来意,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探查我党的和谈意向。

周总理面带微笑地对宋宜山说:「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嘛!当年,我们同吃一锅饭、同在一个房间内开会,希望我们彼此能达成再度合作。」

宋宜山抵京第三天,又在周总理的安排下,见到了统战部的部长李维汉,二人共同会商两岸统一问题。期间,李维汉作为我方代表,向宋宜山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

第一,两党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共同促成和平统一大业;

第二,两岸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可以成立拥有高度自治权的自治区;

第三,蒋介石继续担任台湾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我党承诺不以任何形式派遣人员参与管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驻扎在台湾地区的美军,应该根据相关规定限时撤离台湾海峡。

宋宜山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议,并且还亲自操刀着笔,写下了近万字的报告。不过,蒋介石看完他写的这份报告后,却表现出了不悦之色。

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因素,导致国共之间的秘密会谈被迫终止,而所谓的国共第三次合作,也就此成为了历史泡影。

时隔八年后,蒋氏父子得知李宗仁回大陆后,内心中又开始掀起了波澜。于是,找到了与国共两党都有深厚渊源的学者曹聚仁,让他从中牵针引线。

可是一年后,我国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继而导致国共两党的秘密谈判再度中断,也为第三次合作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