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点评二十四史(19)

2024-01-14历史

毛主席说:「不可存"五日京兆"之心 」。

【毛主席原文】

「如果接收企业的人员只准备接收,不准备经营,待接收之后再派人经营,则接收人员存"五日京兆"之心,无心经营,浪费物资,对企业生产损失甚大」(--【通报平津接收企业的经验】(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301页)

【解析】

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毛泽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富强,仅靠农村小生产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城市社会化大生产,才能走出一条工业强国的路子。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果断地作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策。

实际上,早在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就断言党以后的工作中心将是城市问题。他曾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此后,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七大上,他又多次提到城市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当时对日作战处于战略大反攻阶段,加之主要城市尚处在国民党统治区,党中央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实践城市各项具体工作,毛泽东等领导人更多的时候只能在理论上思考关于城市工作的方针与对策。 进入1948年后,随着人民革命战争全面胜利的临近,毛泽东开始更多地考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2月15日,由他起草的【各地应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明确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前委以及中工委准备"将党的注意力不偏重于战争与农村工作,而引导到注意城市工作",并责成各领导机关"对于自己占领的城市,凡有人口五万以上者,逐一作出简明扼要的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内完成此项总结",掀开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序幕。

经过七个月的摸索后,这年9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使党的工作的重心逐步地由乡村转到城市"的战略构想。当时,由于长期饱经战乱,重要城市大都破败不堪,一些资本家担心共产党执政后没收其资本,纷纷将资金转移出去,工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的现象很普遍。所以,想要解决好城市问题,第一步就是在占领城市后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强调:城乡统筹兼顾,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管理和建设城市的关键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其他工作"都应当为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这一中心工作而服务"。七届二中全会后不久,4月中旬,根据实际情况,毛泽东又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城市经济工作方针。在这之后,毛泽东在致各中央局和前线各部的电文中,多次就城市工作问题提醒他们要注意总结经验,做好接管工作。

5月21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致华中局、林彪、罗荣桓、谭政电,要求他们"充分注意抓紧对于新占各城市的政策指导,不要过了很久才去检查和指导。"5月26日,毛泽东又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致华东局、华中局、西北局和南京市委电,向他们通报北平、天津接收企业的经验。在电报中,毛泽东强调:"据平津经验可知,如果接收企业的人员只准备接收,不准备经营,待接收之后再派人经营,则接收人员存'五日京兆'之心,无心经营,浪费物资,对企业生产损失甚大。"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毛泽东要求:"接收初期派去接收企业的负责人,即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可以付托他们经营的人们,嘱咐他们不但要接好,而且要管好,使生产不受损失,此点务请注意。此外,不可把企业物资(存厂的或已交给国民党政府、政府尚未付价的都在内)当作战利品没收、分配、消耗掉。如果把企业物资(纱布、被服及其他制造品)当作战利品消耗掉,则政府势必要向企业付价,企业才能继续开工,否则企业即将停工,无力继续生产。"

这里,毛泽东摘用【汉书·张敞传】中"五日京兆"这个典故,委婉地批评了那些"只准备接收,不准备经营"的错误想法和做法,提醒党的各级干部在接收城市的问题上,应将接收与经营统筹考虑,将城市日后的持久发展作为接收的最终目的,并将其作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大本营来用心经营,决不可存"五日京兆"之心,将城市做杀鸡取卵式的战果享受。

【原古文翻译文】

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祖父张孺做过上谷太守,后调到茂陵任职。

敞父张福侍奉孝武帝,官至光禄大夫。张敞后随宣帝,调到杜陵任职。张敞本来凭乡官身份补为太守卒史,选拔廉士时被举做甘泉仓长,逐渐升迁为太仆丞,太仆杜延年觉得他有奇才。恰好碰上昌邑王被征召即王位,举动不按法度,敞上书规劝说:

"孝昭皇帝早崩没有继承人,大臣们忧惧,选择贤圣的人继承王室,迎接皇上的那一天,唯恐随从车子走得慢。现今天子于壮年初即位,天下人没有谁不拭目倾耳,想闻见善政的。国辅大臣还来不及表彰,可是昌邑挽辇小臣就要先升官,这是过失之中的大过。"

后十余日,昌邑王贺被废除,张敞因恳切地规劝而显名,提拔为豫州刺史。又因屡次向朝廷上书陈述意见有忠言,宣帝征召张敞为太中大夫,与于定国同列处理尚书事,因为守正不阿违忤了大将军霍光,霍光让他担任掌管节减军费的差事,又调出京做函谷关都尉。

宣帝初即位,废王贺在昌邑,宣帝内心害怕他,调敞做山阳太守。很久以后,大将军霍光死了,宣帝开始亲自处理政事,封霍光兄长的孙子霍山、霍云为列侯,用霍光的儿子霍禹做大司马。不久,霍山、霍云因为过失被贬回家,霍氏的女婿亲属们都委任有官职。张敞听说后,进献封事说:

"我听说公子季友对鲁国有功,大夫赵衰对晋国有功,大夫田完对齐国有功,都酬报其功劳,蔓延到他们的子孙,结果田氏篡夺了齐国的君位,赵氏瓜分了晋国,季氏专了鲁国的权。所以仲尼作【春秋】,著录盛衰事迹,指责世代承袭的卿大夫最厉害。以前大将军决定重大的谋划,安定王室,稳定国家,功劳也不小。周公辅周室只七年,而大将军辅汉室长达二十年,国家的命运在他手中决断。当他隆盛之时,触动天地,侵犯日月,月眺日蚀,白天里暗夜里亮,地大震裂,火从地中冲出,天文失去法度、反常怪异的现象,不可胜记,都是阴类盛长、臣下专权产生的。大概朝廷中大臣也有明言,说陛下褒宠已故大将军,用来酬报功德的东西太多了。中间辅佐之臣专政、贵戚太盛,君臣的名分不明,请求罢黜霍氏三侯,让其归家。连同卫将军张安世,宜赐与几案和手杖归乡养老,按时慰问召见,用列侯为天子师。明白诏示:凡是倚仗皇恩提出的要求不批准,群臣符合道理的请求也要经过讨论,尔后允许,天下人一定认为陛下是不忘功德,朝廷又是知礼的,霍氏世世也无患苦。现在朝廷听不到直言,而皇令又明白诏示可以自新其法令条文,这不是策略中做对了的。现在两侯(霍山、霍云)已出,人心世情还不远,以我的思想来考虑此事,大司马及其宗族一定还有畏惧之心。君主左右亲近之臣自己感到不安,这也不是好办法。我愿意在朝中带头禀奏其事,但恰值我镇守远郡,没有门路。我心中思虑的虽然精细隐微,但口不能言,要说的话精微深奥,但不能都写得出来,所以伊尹为汤臣,被贡给桀,桀不用,汤复贡之,如此者五,萧相国举荐韩信历年才得通过,何况臣千里之外,凭借书文告诉事情的意向,希望陛下察看清楚。」

皇上认为他的计策很好,然而不用它。很久以后,勃海、胶东盗贼并起,张敞上书自己请求去治理它,说 :

「臣听说忠孝之道,辞官回家,就尽心侍奉父母,到朝廷做官,就尽力效忠国君。小国中等的国君尚有奋不顾身的臣子,何况是英明的天子呢?现在陛下心神贯注在太平中,精心操劳政事,昼夜勤勉不倦。群臣应当各自尽力献身。山阳郡有九万三千户人家,五十万以上人口,到现在为止未捕到的盗贼还有七十七人,另外考核别的政事也如此。臣敞愚笨,才能低下,既无辅佐思虑的机会,又长久地处于闲郡,自身安逸快乐,而忘记了国家大事,这不是忠孝一类的节操。伏闻胶东、勃海左右郡年成屡年无收,盗贼并起,以致攻官府,劫取囚徒,搜索市朝,强夺列侯。官吏又无法度,为非作歹的人不能禁止。臣敞不敢吝惜身躯逃避死亡,希望皇上明诏我到这个地方,愿尽力打击那些凶恶残酷的家伙,慰问抚恤那些势孤力弱的人。事情立时各得其所,一到郡地,就分条陈述那里具体情况。"

奏书呈上去,天子就召张敞,封张敞为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张敞辞别天子到任,自己又请求治理问题严重的郡县用重赏重罚,鼓励好人,禁止邪恶,吏卒追捕盗贼有功效的,希望能暂时用三辅吏卒的待遇,天子准许了他的请求。张敞来到胶东,公开设置悬赏捉拿盗贼,开创令群盗互相捕杀抵罪的办法,吏卒追捕盗贼有功的,上奏名字给尚书选补县令的数十人。因此,盗贼解散,递相捕杀。吏民和洽,国中平安。没过多久,王太后屡次出游打猎,敞上书劝阻说:

「臣听说昭王喜爱郑、卫的音乐,叶阳后因而不听郑、卫的音乐;楚庄王喜欢打猎,樊姬因而不吃鸟兽之肉。口不是厌恶美味,耳不是憎恨音乐,而是抑制感情,杜绝欲望的方法;准备带动国君使庙祭保全下来。按照礼仪,君母出门就要乘衣蔽的车子,降阶到堂下就要随从保姆,进退就要使玉佩发响,内衣则结束带结。这是说尊贵用来自我约束、不放纵的意思。现在太后天资善良美好,慈爱宽厚仁德,诸侯中没有谁不知道的,却少闻以田猎纵欲出名的,如以田猎纵欲闻于天子,也不是适宜的。希望观览往古,保全德行到今后。令太后、姬妾能有所法度,下臣有所称颂,臣敞就很幸运了!"

奏书呈上后,王太后停止游猎,不再外出。这时颍川太守黄霸因为治理政务的成绩第一,做了京兆尹。霸任职数月,不合适。罢职又回颖川任太守,于是皇上诏令御史:"还是以胶东相张敞做京兆尹。"自赵广汉被诛后,频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渐衰败,长安市偷盗特别多,众多商人以此为苦。皇上以此问敞,敞以为可以禁止。

张敞任京兆尹后,访求询问长老,偷盗头目数人,家里都很富足,出门则童骑随从,闾里的人都以为他们是长者。张敞都召来加以责问,于是缓治他们的罪,把其中一贯偷盗的头目抓来,令他们招引诸盗贼来自赎。偷盗头目说:"现在一招到府,恐诸盗受惊而骚扰,希望让自己暂且补任吏职。"敞就让他为吏,放他回家休息。摆设酒筵,小偷都来庆贺,待他们将要喝醉,偷盗头目用红土把他们的衣襟做上记号,吏卒们坐在闾门口察看出来的人,沾污红土者,就起来,一天捕得几百人。犯偷盗罪的人都按法律处治。从此击鼓警报很少了,长安市就没有盗贼了,天子嘉奖张敞。

张敞为人敏捷,赏罚分明,见恶就抓,常常越法纵舍,有过火行为。

他治理京兆,略有沿袭赵广汉的地方,在计划谋略刺探消息,揭发隐匿制止奸邪方面,不如赵广汉,然而张敞本来研究【春秋】,用经术自辅,他的政事很夹杂一些儒雅之气,往往多表彰贤者显扬善者,不纯用诛罚,因此能自我保全,终于免于刑戮。

京兆主管京师,长安中人口众多,在三辅中尤为繁难。

郡国年俸二千石因品格任此职的,等到由暂时代理转为实授,长的不过二三年,短的数月或一年,就被诽谤中伤丧失名声,因为犯罪被罢官。只有赵广汉及张敞久任其职。

张敞治理京兆时,朝廷中每有大议,引用古今,处理利益,公卿都心服,天子也常听从他的建议。但张敞不拘礼仪细节,有次罢朝会,走马过章台街,使御吏赶马,自己用屏面拍马,又替妻子画眉。长安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式样好。官吏中有人用此事弹劾张敞。皇上问张敞,敞回答:"我听说闺房之内,夫妇的私生活比画眉更有过的。"皇上爱其才能,也不苛责他。然而不能升到很高的地位。张敞与萧望之、于定国相好。开始张敞与于定国都因为谏昌邑王的事而被破格提拔。于定国为大夫治理尚书事,张敞出任刺史,萧望之做大行丞。后来望之先做到御史大夫,定国后做到丞相,张敞结果不过郡守。

张敞做京兆尹九年,因为与光禄勋杨恽要好而坐罪,后来杨恽被判大逆不道的杀头罪,公卿们弹劾杨恽党友,不宜处于官位,同样情况的人都被免官,可是有关张敞的奏章,皇上都留着不下。

张敞派遣捕椽絮舜做查证罪案的工作。絮舜以为张敞被劾奏当免官,不肯为敞自始至终办事,私自跑回家。有人劝告絮舜,絮舜说:"我为这个人尽力多着呢,现在还能做五天京兆尹罢了,哪里还能再拷问事情?"张敞听到絮舜的话,立即部署吏拘捕絮舜关进牢狱。

这时正值冬月末,拷问事情的狱吏昼夜考问絮舜,最后竟构成死罪。张敞使主簿拿着告谕告诉絮舜说:"五日京兆究竟怎么样?冬月已完,你不想延长性命吗?"于是将絮舜在闹市处死。刚好遇到立春,巡视冤狱的使者出巡,絮舜家里装载尸体,并编联张敞的告谕,亲自向巡察冤狱的使者叫冤。巡察冤狱使者上奏张敞残杀无辜。天子认为张敞的罪小,想让敞能从轻以免死,立即先下达敞以前坐罪杨恽不宜在官位的奏章,免去张敞京兆尹的官职,罚作庶人。免奏已经下达,敞到朝廷上交印绶,便从朝廷直接回乡逃命。数月后,京师吏民松懈,击鼓警报屡起,而冀州郡中有大贼。天子思念张敞功劳,派使者到他家居处召敞。张敞身被重刻,使者到了,老婆孩子一家人都惊恐哭泣,而张敞独自笑着说: "我逃亡在外充当百姓,郡守用吏卒就可拘捕我,现在皇上的使者来,这是天子要起用我了。"立即整装随使者乘公车诣京,上书说:"臣前幸运能充数列卿,待罪京兆,获免杀捕椽絮舜罪。絮舜本是我一向交际厚的吏卒,多次受到宽免,乘有奏章弹劾我要免官之际,交给查证罪案工作,他擅离职守回家躺着,还放言说我五日京兆奈何他不得,背恩忘义,伤化薄俗。我私下认为絮舜放肆无礼,违法杀了他。我残杀无辜,审讯囚犯故意不正直,即使被处以死刑,死无恨言。"天子接见张敞,封他为冀州刺史。张敞启用逃亡在外的人,奉命出使主管州的政务。已经到了衙署,而广川王国中众人不肯说出贼情,贼连发生,捕获不得。张敞用侦探揭发贼主住处,杀掉他们的头目。广川王爱姬的弟弟及广川王同族宗室刘调等公开做贼的窝主,吏卒追捕竟遇困难,贼人踪迹都进入王宫。张敞亲自带领郡国吏卒,车几百辆,围守王宫,搜索刘调家等,果然从殿屋廊舍中抓到贼人,张敞亲自监护吏卒都捕起来杀头,把贼人的头悬挂在王宫门外。于是弹劾广川王。天子不忍心尽法,只削除他刘氏户籍。张敞处衙署一年多,冀州盗贼被禁止。试职太原郡守,刚满一年就转正,太原郡安宁下来。不久,宣帝崩。元帝刚即位,待诏郑朋推举张敞为先帝名臣,适合做师傅辅佐皇太子。皇上又将此事去问前将军萧望之。望之认为张敞是很有才能的官吏,能胜任很繁乱的工作,但资质轻,不宜做师傅。天子派使者征召张敞想用他 做左冯翊

张敞病死。

张敞诛杀的太原絮舜家里很恨张敞,随即到杜陵刺杀敞中子张璜

张敞的三个儿子官都做到都尉。

开始,张敞做京兆尹时,而敞弟张武授官为梁相

此时梁王骄傲显贵,民多豪强,号称难治。

张敞问张武:"打算用什么办法治理梁?"张武敬重,而又有所惧,谦逊不肯说。

张敞派吏卒送张武到关口,张敞吩咐吏卒又问张武,张武回答说:"驾驭狡猾马呀使马嚼子、马鞭锐利些,梁国是个大都,吏民衰败,当用严厉法制治理他们。"吏卒转回来告诉张敞,敞笑着说:"确实像像吏说的,武一定能治理好梁。"张武一到衙署,他的治理就有业绩,武也是很有能耐的官吏。

张敞的孙子张竦,王莽时官至郡守,封侯,博学文雅超过张敞,然而政事不及张敞。

竦死,张敞就没有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