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大西南时,一队农民找到解放军:我们是红军,在等周恩来命令

2024-07-19历史

1949年 ,随着三大战役结束, 蒋家王朝早已房倒屋塌 。在解放南京上海之前,国民党就已经把几乎所有能搬走的都带到了台湾,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人。

到解放大西南时,国民党军仍有 接近百万数量的人马 被蒋介石丢在在川南一带。 小小的台湾养不起这么多人 ,只好让解放军吃掉了。仅仅用了 57天 ,环境最复杂的大西南就迎来了解放,虽然还有部分土匪残余,但大致上已经没有了反动政府的影子。

百姓们欢声高歌喜迎胜利,各家各户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解放军们也是精神十足,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眼里有光。

在西南解放后的某天, 几个穿着农民服装,还扛着很多老式枪械的中年人突然找到了当地解放军。

里面带头的人上来就拉住了解放军的新军装,随后又怯生生地松了松手,张口道:

「同志,我们是中央红军派出来的川南游击纵队,看你们这个样子,应该是红军又打回来了吧,革命现在胜利了吗?周恩来副主席承诺过我们,等革命胜利后,他要亲自下令让我们归队的。我们一直在等...」

解放军这边小战士听完,下巴差点儿掉到脚上,老红军?这么多年了,竟然还存在着红军?!

几个人不敢怠慢,马上领着他们先去休息,并立马把消息发给了上级。

而后经过 周总理的确认 ,这些人竟然真的是 「红军」 ,是一支 存活到1949年的红军队伍!

川南游击纵队的成立

在解放后才被发现的,流失到祖国边缘一隅的红军武装,主要有两支。

一支是丢失了电台和联络途径,被困在海南岛的 琼崖纵队 ,前后接连与反动派、日军和国民党军作战,始终坚持了下来,最终迎来了解放。而另外一支,则就是上面我们所提到「 川南游击纵队 」,他们的遭遇可就惨烈得多了。

1935年1月 ,红军长征到达 贵州遵义 ,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革命的危局。在遵义会议后,红军内部开始讨论 处理伤兵问题。

红军在长征期间没有稳定的后方,一贯是付钱将伤病员委托给当地老乡照顾,等伤员养好伤再想办法回归部队。但此时敌人追得太紧,这种方法无法适用。 如果带着伤病员继续长征,会拖累全军的行动,如果把伤病员留在当地,又会遭到敌人的残酷迫害。 经过商议,红军决定分出一支 川南游击纵队 ,一来是前往远离战线的地方安排伤员,二来也是吸引和干扰敌人的注意力,为红军主力争取时间。

当时红军经过湘江战役,实力大损,只有四万余人, 哪个部队都不愿抽人出来 ,因为这支部队担负的任务太过危险,而且几乎看不到生还的希望。即便是 周恩来亲自开会劝导 ,响应号召的也是寥寥无几。最后只好由做出此项决定的中央先带头,率先把 中央保卫局第五连抽调了出来,整整一百多名干部。 然后是 红三军团又抽了三百多人 ,如果不算上伤病员和民兵,总共才 400多人 。部队领导班子由 徐策、戴元怀、余泽鸿 担任。

1935年2月18日 ,经周恩来亲自下令, 川南游击纵队正式与中央红军分别 ,并承诺 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来让他们归队。 周恩来还给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和政治任务,要求他们在川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和当地军阀的统治,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配合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川南游击纵队的战士们,虽然知道自己面临着极大的危险,但是都毫无畏惧,高唱着【国际歌】,向周恩来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踏上了艰难的征程。

正式分别后,游击队开始向附近的叙永特区前进。

为什么要去 叙永 呢?

实际上,在井冈山时代,有一个名为 王逸涛 的红军将领因为个人生活习气问题,被排挤出了 井冈山 ,后来他回到了 叙永老家 ,在当地又拉起了一支 游击队 ,川南游击纵队前往叙永,正是要和王逸涛的这支队伍 合流

不过,此时队伍里的众人还不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他们后悔一辈子。

王逸涛带人入队

王逸涛 此人曾是 黄埔出身 ,而他的家乡叙永县,正是 秋收起义的中心 。当年虽然离开了井冈山,他也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还在这里找了个女地下党 安硕甫 结婚,并自己拉起了一支约 200人的队伍

与川南游击纵队合并后,游击队上升到了约 600人 的规模,并一路向南,沿着乌江直穿四川,并在一路上都打着 红军主力的旗号 。正是由于川南纵队的策应,中央红军后来的作战行动才能如此顺利地进行。

川南游击纵队的首战,便是 向着四川军阀的领地进攻。 四川军阀的思路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完全不同,可以说,只要红军不碰四川,川军就不会怎么管红军的死活。相反,一旦红军有要在四川扎根的迹象,川军的敏感神经马上就会被调动起来,不惜用数倍兵力予以弹压。四川军阀的这种作战理念, 让后来草地分兵的红四军团吃尽了苦头。

但另一方面,这对于要进行干扰和迷惑作战的川南纵队来说就再好不过了。对四川军阀开火,就可以地调动起敌人的大量部队,从而吸引更多追兵向着自己的方向走。这无疑会给中央红军提供极大的掩护效果。

薛岳 的中央军在四渡赤水期间,就上了川南纵队的套,被带着到处转。这让红军主力得以 第二次攻陷遵义, 川南纵队也大获全胜。

为什么能打得这么顺利?除了这个部队的干部含量极高之外,还要得益于他们的优良装备。

当初分兵时,中央就有意要对部队做精简处理,但许多装备丢了实在可惜,后来就交给了川南游击纵队使用。当然了, 如果这支部队带着的真的都是非常粗劣的武器,他们也不可能伪装得了红军主力,更不可能骗得过国民党的眼睛。

但很快,局势就陡转直下。

川南游击纵队的困境

川南游击纵队虽然在战斗中表现得很英勇,装备也不错,打仗如鱼得水。但仅仅如此仍是不够与国民党 几十万大军 为敌的。随着中央红军完美地完成了 四渡赤水 的壮举,彻底甩脱了国民党追兵,川南游击纵队的处境就突然变得险恶了起来。

少了中央红军的实际策应,川南纵队可就真的没了「后方」,四周可以说全是敌人。再加上此前四渡赤水的最后一步,中央红军 佯攻贵阳 ,给老蒋吓得不轻。即便得知红军遁走,他也还是下令要严格清剿游击队,被打出了阴影。

1935年3月 ,随着作战环境的持续恶化,川南纵队面临着生死考验。他们被围困在大石盘山一带,只能选择血战突围。突围时,组织部长 戴元怀与数名战士不幸牺牲 ,游击队受到重创。

而很不巧的是,纵队司令员王逸涛的妻子 安硕甫,被国民党抓到了 。被捕后,国民党没花多少力气就策反了她, 还派她给王逸涛送了封劝降信。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王逸涛是因为生活问题被踢出井冈山的,本身 意志力就不坚定 。再加上游击队长期处于劣势,前途渺茫,王逸涛动摇了。一边是不断减员的小小游击队,一边是国民党承诺的高官厚禄, 王逸涛比较顺滑地就堕落了。

某天夜里, 王逸涛偷偷放跑了政委徐策的马,引发混乱后独自离开了队伍,并联系上了附近的国民党特务。 后来随着王逸涛叛变消息的确认, 游击队士气再度受到重创 ,许多当初来自叙永县的队员都偷偷开了小差跑掉了。

不仅如此,由于王逸涛是黄埔出身,在叛变后,他立刻选择了 加入国民党 。并且,没有丝毫犹豫, 只换了身军装,就带着人开始掉头围剿起游击队来。 这种过于无耻的行径反而让一些游击队员的士气有了些上升,政委徐策也当机立断,宣布 开除王逸涛的党籍

可自打有了王逸涛这条 「闻过味儿」的猎犬 ,国民党对川南游击队的围剿越来越严密,也越来越不留活路。 政委徐策在孤身引诱敌人时被川军乱刀砍死,顶替政委一职的余泽鸿,后来也在江安县碗厂坡不幸中弹牺牲。

听闻余泽鸿牺牲的消息,王逸涛非但没有觉得伤感,反倒是主动献殷勤, 专门跑去阵地上认尸体。确定了余泽鸿的身份。

1936年6月 ,国民党开始了一场 三省联合围剿 ,川南游击纵队也仍没有放弃。只可惜实在势单力孤,在 苦苦支撑了三个月 后,川南游击纵队被几乎 全灭 ,只有少部分人分散逃了出去。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为何这些逃出去的游击队员在西安事变后不趁机去延安呢?难道延安在国共合作时期就没有派人去找过他们么?

首先, 延安真的是认为他们已经全灭了。 当初由于国民党的三省围剿规模太大,游击队在突围的过程中也走散了,最后一任纵队长 龙厚生 当场牺牲,他的不少战友也 不幸被俘 。其中一些侥幸挺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到来。紧跟着,他们在被放出来后就马上去了延安, 经过他的描述,中央也一致认为,川南游击队已经没有幸存者了,所以搜寻工作也就停了下来。

至于游击队的幸存者 为何不主动联系延安 的问题......这个确实是难为他们了,在抗日战争时期, 川南地区的信息极为闭塞 。再加上国民党将首都迁到了 陪都重庆 ,他们与外界就更加难以联系上了。当年 粟裕 也在红十军团被围后进山打过游击,由于国民党持续的压迫,连浙闽边游击队都无法及时得知国共合作抗日的消息,更何况是条件更加艰苦的川南纵队呢?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红军主力已经在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也不知道周恩来已经多次发出了寻找他们的信号,为了躲避川军的追捕,他们慢慢减少了活动频率,但依然在川南的持续着小规模抵抗,静静等待着革命胜利的到来。

川南游击支队的归队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解放军开始解放大西南,向川南地区进军。

川南游击支队的幸存者, 虽然不知道这新来的解放军到底是哪路武装,但他们还依稀认得那军装上的红色五角星。 于是,这些人重新拿起了枪,互相汇合后找到了解放军主力,并表明他们的身份。

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等周恩来的归队命令。但真的与解放军搭上话时, 又怕被认为是逃兵 ,心情十分复杂。

至于那个叛徒 王逸涛 ,他在川南游击队被全灭后,就被国民党认为失去了价值,别说什么荣华富贵,最后连一张到台湾的船票也没有捞到。 1951年,叛徒王逸涛被抓捕归案,川南游击支队的幸存者亲自确认了他的身份,随后这个寡廉鲜耻的叛徒被当众处决。

逆境中方知决心,暗夜后方晓烈阳

川南游击纵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而他们不忘初心忠于革命的品质,在今天也显得越发光辉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