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3岁中秀才,26岁中进士,林则徐科举和仕途之顺,清代难有匹敌者

2024-06-04历史

13岁中秀才,26岁中进士,林则徐科举和仕途之顺,清代难有匹敌者。在漫长的清代历史长河中,林则徐可谓是一颗闪亮的明珠。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颖才智。13岁便中秀才,26岁高中进士,科举之路可谓遄遄而登。不仅如此,他的仕途也是一路坦途,青云直上,短短20年便从七品小官摇身一变成为二品大员。林则徐的传奇人生轨迹,实在令人赞叹。然而,除了出众的天资,还有什么原因造就了他如此非凡的成就?

林家世世为书香门第,父亲悉心栽培

"曲曲折折都是缘"。林则徐的非凡人生,其根源可谓因缘际会。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家族里读书人辈出。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亲林宾日作为一名秀才老师,对教育子弟的重视程度却是无人能及。

林家是侯官镇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即便祖上四代也只是些读书人,家中却世代珍视教育。林则徐天资聪颖,自幼就展现非凡的学习天赋。祖辈们口口相传,林则徐四岁时就能以童言吐词,七岁就能书写文章了。这种惊人的语言天赋,让全家为之骄傲。

家人们一见这个孩子如此出众,自然都希望他能走科举读书人的道路。尤其是林则徐的父亲,更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个独子身上。在那个文化落后的年代,教育实在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于是,林宾日便亲自教导林则徐诗书习字,从小就严格要求,规定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有多少。

或许有人会觉得,林宾日这种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刻板。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读书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如此。林宾日之所以如此嚴格,也是出于一种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的虔诚心愿。果不其然,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林则徐自小就已是浐水奇葩,恰如其分的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

每当看到儿子书写的诗文章句,林宾日总是由衷赞叹不已。他清楚,只有自小就打下扎实的基础,将来才能在科举大海中出挑而出。林宾日没有名利双全的雄心壮志,但他希望儿子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人生出人头地的机会。

天资聪颖不凡,13岁通过秀才考试

林则徐的天资可谓是出众非凡,自幼勤奋好学,加之家学渊源,基础扎实,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乾隆五十年(1785年),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一个书香世家。家中祖训有云"勿事边幅,惟资文学",可见林家对子孙后代有培养读书人的雄心壮志。

林则徐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学什么像什么,尤其在文字方面更是如鱼得水。据载,林则徐四岁时父亲就抱着他口授古文经典。七岁时就能独自作文章了,堪称神童。时年11岁,林则徐通过了县试。第二年参加府试,更是一举夺得全府第一名的佳绩。

嘉庆三年(1798年),13岁的林则徐参加院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中了秀才。13岁中秀才,在清代科举考试中可谓是罕见的奇迹。当时,附近一位名儒郑大谟在看到这个神童的才情后,竟主动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林则徐,可见其对林则徐前程无量的期望有多高。

尽管如此,林家人并未骄傲自满,依旧勉励林则徐继续奋发向上。秀才资格虽然已经为林则徐赢得了终身荣誉,但离正式获得进士学位并进而出仕做官,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林家人深知科举大海浩浩荡荡,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精进,才能最终突围而出。

于是,13岁的林则徐就在当时福建最高学府鳌峰书院求学深造。期间他也参加过几次乡试,但都未能中举。直到嘉庆九年(1804年),19岁的林则徐终于在乡试中夺得第29名的好成绩,获得了举人资格。就在发榜的当天,林家还特地为林则徐办了一场隆重的"鹿鸣宴",并迎娶了从小定亲的郑淑卿为妻,可谓是锦上添花、喜事连连。

然而,即便已获得了举人资格,林则徐依旧不敢骄傲放松。在家人的支持与勉励下,他立刻着手准备更高一级的会试。第二年,怀揣着无比憧憬的林则徐便来到京城,准备一决高下。

然而,会试放榜那天,林则徐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对于这个天资出众的福建才子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打击。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真正体会到,在全国二三十万名莘莘学子中,自己仍然只是很普通的一分子而已。

坎坷际遇磨练坚韧,曾两次会试落榜

虽然林则徐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资,但走上仕途并非一蹴而就。在通过乡试获得举人资格后,林则徐接下来的目标便是更高一级的会试。但在这条道路上,他也曾遭遇过挫折和困难,历经几番坎坷才最终取得突破。

嘉庆十年(1805年),20岁的林则徐第一次参加会试。怀揣着对自己的狂妄自信,他对金榜题名无疑是志在必得。然而,当放榜那天,林则徐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对于这个曾在乡试中夺魁的状元生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和羞辱。

会试落榜后,林则徐并没有气馁,而是暂时离开书院,到福建巡抚张师诚手下入幕做幕僚,希望在实践中增长阅历。清代时,落榜举人为幕僚并不罕见,既可获得可观的报酬,更重要的是积累经验为日后做官奠定基础。

入幕期间,张师诚对林则徐这个才高气盖的青年赏识有加,不时敦促他继续应试。于是,经过两年的历练,林则徐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再次参加会试,但最终依旧名落孙山。

这无疑是林则徐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击,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通过会试的资格和能力。就在林则徐一蹶不振之时,张师诚再次鼓励他不要放弃,并资助他继续温习功课。

经过三年的准备,林则徐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第三次参加会试,这一次他终于传出捷报。林则徐不仅通过了会试,而且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被选为翰林院编修。当时,林则徐才26岁。

在清代,近两万名进士中,平均年龄高达34岁。即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进士名人,如纪晓岚、刘墉等,中进士时也都已30岁出头。可见,林则徐26岁高中进士,实属罕见。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林则徐过人天赋的肯定,更是他经历数载磨砺后取得的硕果。

数年的磨砺让林则徐意识到,仕途绝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他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而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去追求理想。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让林则徐最终获得了进士殊荣,为日后的仕途扫清了障碍。

28岁入仕做七品小官,20年飞黄腾达

经历数载坎坷后,林则徐终于在26岁那年高中进士,获此殊荣后不久便被选入翰林院任编修。从此,他正式踏上了仕途,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嘉庆十七年(1812年),28岁的林则徐获派任职于江西布政使府,出任七品小职文案。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进士,开启他仕途的第一份官职虽然不算高,但对林则徐来说已是一个良好开端。

不过,林则徐在任上却屡遭同事白眼。同僚们觉得,这个年纪轻轻的进士太过锐气逼人,处事刚愎自用,很不合群。有人还暗地里加以冷嘲热讽,说他"纸上谈兵"、理论空谈。林则徐对此深感失望,甚至一度萌生了退意。

就在此时,上司陈祖武相中了林则徐的为人,主动与他交心,开解他不要意气用事。陈祖武告诫林则徐,做官最重要的是修身律己、先生民后生身。只有先扎扎实实做好分内之事,才能赢得上级器重和民心向背。

林则徐在布政使任上也逐渐开始做起实际的工作,发现理论确实很难simply应付复杂的实际问题。为了学以致用,他开始钻研实务,时不时也会请教陈祖武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应对棘手的问题。

几年的磨练让林则徐变得日益稳重,性格也逐渐温和了下来。陈祖武对此更是赞许有加,不时极力向上级举荐林则徐的才能。在陈的连番力保下,林则徐最终获重用,先后被调往两广总督永珍手下任幕僚,后又入钦差大臣和珅麾下做办事。

这对林则徐的官运是最关键的一个起飞契机。在和珅手下任职期间,林则徐也曾亲身参与过一些重要军事斩将行动,由此积累了丰富的戎马经验。道光元年(1821年),和珅逝世后,林则徐便被提拔为同知衡州府,一举从七品小官飙升为正五品官员。

从此之后,林则徐的仕途就像是打开了顺风车钥匙,一路飞黄腾达。短短20年间,他由最初的七品小官一路高升,很快就摇身变成了二品大员。其间,林则徐还曾多次调任,分别在湖南常德、四川阆中、云南曲靖、湖南衡州等地担任过府州县的首领。无论在哪里,他都以刚正不阿的作风严惩不法,同时施行务实利民的新政,深得民心。

尤其是在湖南衡州知府任上,林则徐颇有作为。他大刀阔斧彻底肃清了当地严重的徭役滋扰、衙门蝇案等积弊,并兴办义学、整顿吏治、振兴教育等等,可谓一呼百应。广大民众无不对这位"铁面纸司"交口称赞。

镇压云南薷芜起义,开创禁烟前绝

林则徐作为清朝晚期的名臣,除了在他仕途之路上屡立奇功外,最让他载入史册的当属其在镇压云南薷芜起义和查禁鸦片贸易上的卓越贡献。

一直以来,云南都是中国腹心的棘手之地,朝廷屡次派兵镇压当地的族群叛乱却并无多大作为。嘉庆十九年(1814年),云南起义领袖杨秀清在腾冲薷芜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大规模起义。朝廷先后派出数万大军前去剿捕,但始终未能彻底平乱。

到了道光十三年(1833年),朝廷终于重振雄风,下令组建云南镇压大军。林则徐当时任四川阆中知府,得到钦命随大军同征云南。作为这支大军的高级参谋,林则徐负责统筹作战计划和后勤保障工作。

经过数月艰苦征战,林则徐麾下水陆并进的大军终于在云南保靖成功包围了杨秀清的据点。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林则徐运筹帷幄、机智果断,发挥了领兵的杰出才能,最终彻底摧毁了杨氏起义军,平定了阔别17年的云南乱局。

此役过后,林则徐进一步被擢升为二品顺天府尹、正二品太子太师,并获赐"重赏方面"的封号。可谓是立下了赫赫军功,名垂青史。当时,同僚们无不佩服他沉着冷静、老谋深算的指挥风范。

胜利之后,林则徐并未止步于此。为了巩固云南地区的管理,他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从增兵戍边、重兴农桑到开展教化,无不体现出他的远见卓识。有了这次骄人的军功加身,林则徐的声望在朝野间空前高涨,被认为是清廷当前最有治理能力的重臣了。

正当林则徐威望正隆之际,一件国家大事很快就找上了他。当时,西方列强通过鸦片走私,大肆向中国输送毒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在朝野上下的强烈呼吁下,道光皇帝决意彻底禁止鸦片贸易。

由于深知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艰难斗争,皇帝最后经过反复考虑,特意挑选已有丰富军政经验的林则徐来主持这场"禁烟战役"。于是,道光二十四年(1839年),64岁的林则徐被陞任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查禁广东沿海的鸦片贸易。

接下来,林则徐在广东的所作所为,彻底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为他个人赢得了永垂青史的功勋。作为晚清首任"禁烟大臣",林则徐矢志不渝、刚正不阿,尽管遭到西方列强的无理阻挠,但仍然威风凛凛,坚持将鸦片毒品彻底绞杀在摇篮之中,开创了禁烟运动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