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6年陈赓带一小伙到中南海寻周恩来,说道:老领导,你看他是谁?

2023-12-30历史

前言

1924年, 周恩来 奉命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在黄埔的这段时间内,遇到不少的好学生,而比他小一岁的彭干臣,则让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们在军校的时候,就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到了革命征程上,他们又是并肩作战的同伴,甚至到了后面,他们彻底成为了可以互述衷肠的同志挚友。

图|周恩来

而在革命不久后,彭干臣却在一场战役中下落不明,生死难料,周恩来曾派人找了许久,但是一无所获。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1)闽浙赣苏区的往事

1932年春,彭干臣奉中央指示,来到了闽浙赣苏区。

当时自「四一二」大屠杀之后,闽浙赣苏区便受到了极大的重击,有生力量基本上被消耗殆尽,在一段时间的休养后,苏区的党组织才渐渐恢复重组了起来。

按照以前的经验,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五抗」运动(抗捐、税、租、债、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培养积极分子,为革命积蓄力量。

当群众基础足够了的时候,红军力量的培养也是迫在眉睫。

彭干臣到苏区,正是负责此事。

他在那里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并且组织农民暴动,武装起义反抗地主豪绅以及国民党反动当局,在他的宣传下,有一半地区,多达五六万人参加多次举义。

当然这其中,自然是有很多坎坷的。

图|彭干臣

有一次,彭干臣率领民众举义成功,并且还建立起了相应的革命政府,可是没多久就遭到了闽北反动当局的强力反扑,当时由于是革命初期,红军队伍里有许多投机分子,他们开始动摇,并且背叛了革命。

在他们的策应下,反动势力以及豪绅带领民团偷袭了革命政府,最后农民起义暴动还是失败了。

不过我党领导的下一次暴动,也已经在暗地里成形,准备「接力」。

经过众多革命者不懈的努力,在短短的2 年内,红色区域不断扩大,群众武装也愈来愈强大,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几条枪发展到现在上千人,几百条枪。

这种速度,不可不谓惊人。

之后敌人对苏区根据地,发动「围剿」、「进剿」,彭干臣担任了红十军的参谋处长,以及新十军的参谋长,参与指挥抗争作战。

图|红十军

同时,他也是当地苏区军校的校长,负责培养我军干部,仅仅在1934年这一年,彭干臣就在敌人的围剿下,把军校办得有声有色,而且为红十军团培养了700多名优秀的指挥员。

红十军团的成分比较复杂,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算起,是由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成立的。当时在组织的指示下,红七军团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赣东北苏区的 德兴重溪 与红十军会师。

而红十军团诞生的时候,其指挥阵容不得不说「豪华」。

军团长为刘畴西(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之一)、参谋长 粟裕 、军政委员会主席 方志敏 ……

同时红十军团下辖十九、二十、二十一3个师,兵力富足,战力强盛,而彭干臣能在将星荟萃的红十军团,负责指挥员的培养,这也足见他的能力,以及他在党中的地位。

在他的带领下,红军积极扩大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力量,并且他还带领部队进军入闽, 分担闽北根据地的压力

当时比较典型的一战就是长涧源战斗。

图|长涧源

长涧源是江西进入闽北的要道,但又只是一个小村庄,所以敌人把这里的土屋都改建成碉堡,扼住要道咽喉。

如果要打通闽浙赣苏区,那么长涧源是红军必须要攻占下的。

当时红军部队几次强攻不下,损失还十分惨重,最后彭干臣等人想出了挖地道的方法,不强攻,而是通过地道,用炸弹炸毁土碉堡。

这样的方法果然奏效,红军部队很快就攻占了长涧源,而且还全歼敌人的一个连,之后红军乘胜追击,又消灭了附近守敌的一个团和两个营大部。

长涧源的这次胜利,是初进闽北取得的一次大胜仗,打出了红军的军威。

而此后,红十军团入闽仗仗皆捷,大大鼓舞了闽北根据地人民的信心,也彻底奠定了闽浙赣苏区苏维埃政权。

可是就在红十军团所有人,都以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厄运却在此刻来临。

1935年1月9日,茶山会议结束,红十军团南下返回赣东北苏区。当时军团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800多人,在前面开路侦查,而军团长刘畴西率主力部队在后面跟进。

图|粟裕

当时彭干臣随同主力部队,一起行动。

1月12日,当红10军团到达杨林地区时,国民党军第49师以及几个混成旅,突然杀出,他们抢占有利地形,对红军形成包围之势。

部队陷入敌人设下的重围,损失惨重,情急之下,粟裕率领机枪连和迫( pǎi )击炮连等400多人,连夜突围,直冲敌人,把敌人如同铁桶一般的包围圈,生生地撕开了一道口子。

当夜,粟裕率先头部队,浴血奋战突破敌封锁线,成功进入了 闽浙赣苏区

但刘畴西等率领的军团主力,未能及时通过国民党军的封锁线,被敌人分割包围在怀玉山地区,虽然广大红军殊死搏斗,但敌我兵力差距太大,最后红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少数人员突出重围,大部份均壮烈牺牲。

其中红十军团高级指挥员方志敏、刘畴西被俘,并被敌人残忍杀害。

……

(2)彭干臣

红十军团的噩耗传来之后,中央震动,连忙派遣侦查员去确定伤亡情况,而周恩来知道,特意嘱咐要注意彭干臣同志的下落,一定要确定是生是死。

对于周恩来来说,他一直记得当年在黄埔军校时,他遇见彭干臣的时候。

图|黄埔军校

当年他虽然还是个青年,但是他已经十分成熟老练,而且思想敏锐,言谈举止大方,周恩来一直记得,他在黄埔建立党支部的时候,彭干臣是第一个要参加的,他后来还成为了党支部组织委员。

后来,他黄埔一期毕业之后,就直接去了革命军东征的战场,很难想象,作为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人,他却表现得比一些老兵还要勇猛。

他在战斗中不仅敢打敢冲,而且他有那种「悍卒」的不畏死精神,有一次他在战场冲锋的时候,突然感觉手指间传来了一股刺痛,彭干臣只是低头看了一眼,便继续率队冲锋。

战斗结束后,大家才发现他的手指居然被子弹打断了,而且当时彭干臣至战斗结束,才回到后方包扎,已经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间,他的手指最后残疾了。

众人都是十分震惊而惋惜地看着他,但他只是一笑,还幽默地说道:「扣扳机的手指还在哩!」

周恩来知道后,叹息地说:

图|周恩来

「你这么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如今少了一根手指,将来找对象,恐怕要也是有一番磨难哩!」

面对老师的惋惜,彭干臣爽朗一笑,赋诗而言志:

「革命诚艰巨,断指不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

……

彭干臣如此坚定的革命信仰,自然也是让很多人为之侧目,不过更多的还是暗暗敬佩。

不过他让人敬佩的,还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

1925年1月15日,陈炯明意图破坏北伐,广东革命政府当即发表【东征宣言】,集结10万大军,向陈炯明围剿而去。

当时彭干臣等2000余名黄埔学生,组成黄埔军,作为右路军的先锋队,直奔敌人而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陈赓( gēng )也在其中。

2月初,黄埔学生军抵达广东淡水城,这里是陈炯明部队的重城,城墙坚厚,地势险要,而且城里还驻扎着一个旅的兵力。

图|黄埔学生军

而此时的黄埔学生军,还是一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部队,虽然这里面有很多名将,但当时大家都只是战场经验稀缺的新兵。

很快,部队准备组织奋勇队,强攻登城!

但这些年轻人都知道,攻城是个难度极大的活计,特别是他们根本没有攻城武器,所以这所谓的奋勇队,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这让这些都是学校里出来的学生,自然是犹豫不决,毕竟大家好不容易学了出来,命只有一条,怎么能把它不当回事呢?

这时,彭干臣站了出来。

12日凌晨,彭干臣率领着百余名战士,组成奋勇队,在城下黄埔军大部队的火力掩护下,直奔城头而去。

图|黄埔军

上面的守军也注意到了这支小队,也很快就猜到了他们的意图,于是他们猛烈开火,不断地向彭干臣他们射击。

身边的人不断地倒下,但是彭干臣没有丝毫停留,他带着剩下的人冒着守军的枪林弹雨,一鼓作气地冲到了淡水城下。

一架架竹梯搭上墙头,彭干臣一马当先,带着几人,从几个方向开始攀登,他们几人三步并作两步,一鼓作气地登上城墙,敌人看见城墙有失,立刻向这边包围而来。

而在彭干臣的带领下,成功上楼的这几十人上好刺刀,直接奔着城门口的敌军猛扑而去,他们悍不畏死,敌人面对这种不要命的进攻,很快就崩溃了,防线很快就出现了破绽,城下的黄埔军抓住机会,直接冲进了城里。

很快,淡水城就被革命军攻占,黄埔军首战告捷!

……

而后面,彭干臣又来到了叶挺的独立团担任作战参谋。当时因为他表现出色,叶挺对彭干臣十分信任,基本上每次作战的关键任务,叶挺不会让别人去执行,他只相信彭干臣。

汀泗 tīng sì )桥战役就可以看出,叶挺对彭干臣的信任。

图|汀泗桥战役

这是一场与军阀吴佩孚的搏杀,当时参与的都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部队,而且这场空前的激战,也是叶挺将军指挥的一场经典战役,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而之所以说这场战役表现出了叶挺对彭干臣的信任和器重,是因为叶挺在选择战场指挥人选时,他毫不犹豫地选了彭干臣,而且还让他有了调动部队的权力。

当时彭干臣带着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切断了敌人粤汉铁路线后,便开始逼近汀泗桥地区,彭干臣知道汀泗桥之战,决定着北伐大业的开幕,此战极为重要,所以他也十分重视。

敌人知道汀泗桥有革命军逼近的时候,便立刻调集了重兵,准备解围,当时叶挺亲赴前线,指挥主力部队从正面发起猛攻,但部队伤亡惨重后,仍然没有攻下汀泗桥。

最后还是彭干臣站了出来,他发动当地百姓,寻找突破汀泗桥的方法,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果真被他找到一条隐秘路径。

他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这条 小路 可以直通汀泗桥的后方,只要他带一队人马从小路迂回过去,两面夹击敌人,此战必胜!

叶挺知道之后,自然是大喜过望,他采纳了彭干臣的建议,并让彭干臣组织了一支突击队,趁着夜色直取汀泗桥,天色微亮之时,彭干臣成功抵达。

图|叶挺

战机稍纵即逝,彭干臣当即下令,让部队直接从侧翼进攻汀泗桥,而听到枪响后,叶挺也是率部再次发动猛攻,终于在将士一番强攻下,汀泗桥成功被我军拿下!

此战胜利后,彭干臣的 智将 的名声彻底传了出去,当时周总理也亲自来看望自己这个「学生」。

……

(3)彭干臣和陈赓

时间再次回到1935年,红十军团的那场战役后,除了周总理记挂彭干臣外,还有一个人对彭干臣的生死,很是在意。

这个人就是彭干臣最好的朋友——陈赓。

彭干臣,1899年出生在安徽英山县的落令河村,而陈赓与他年纪相仿,比他小了4岁,两人第一次相见就是在黄埔军校的时候。

在黄埔第一期时,彭干臣1923年加入了共产党,而陈赓比他晚两年。两人认识之后,志同道合,很快成为了要好的朋友,但是这两人能成为朋友,也是让很多人诧异,因为这两人性格完全不一样。

彭干臣严肃,而陈赓的性格带些幽默色彩,陈赓喜欢和众人开些解闷的玩笑,有时他讲了笑话,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可唯独彭干臣没有任何反应,故此,陈赓便给彭干臣取了个「书呆子」的外号。

图|陈赓

彭干臣听说之后,他也不生气,而是欣然接受。

当然玩笑归玩笑,彭干臣却是陈赓平生最佩服的人之一,因为彭干臣除了在战场十分悍勇之外,他还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任何教材他只要读上两遍,就基本能背诵全文,几乎就是过目不忘的本领了。

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情还被陈赓拿来打击过胡宗南。

当时黄埔前三期,将帅如星,尤其是最开始的第一期,从那里出来的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成为了后面国共争霸的重要将领。

比如说,当时在国民党方面的有胡宗南、王敬久、孙元良等,而共产党方面有蒋先云、徐向前、陈赓、曹渊等人。

当时胡宗南和陈赓的关系也挺好的,通过他胡宗南也认识了彭干臣,恰好的是胡宗南也喜欢读书,但是他属于那种死读书的类型,总是忘记自己背诵的东西,陈赓就经常说道:

「胡宗南!你应该学学人家彭干臣哩,死读书的脾气是要不得的!」

胡宗南自然是不服气,他便总是和陈赓吵来吵去,而彭干臣则在旁边有趣地看着他们的对话。

图|胡宗南

……

但欢乐的时候总是短暂的,在北伐大业就要成功的当口,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至此国共关系有了裂痕。

当时彭干臣和陈赓等人便离开了黄埔军校,走向了共产革命道路,后面他到了上海,负责工人游行事宜,并且他作为周恩来的临时助手,指挥工人武装作战。

再后来,蒋介石公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彻底走向了分裂。

大革命失败后,彭干臣便按照组织的要求,潜回家乡组织革命活动,而他也在此时与好友陈赓彻底失去了联系,不过当时两人也知道,这种特殊时期,尽量减少往来,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后来, 陈赓到 上海执行地下任务的时候,还从别人那里听过他的一些消息,只是到后来,就彻底没有了。

其实当时彭干臣并没有走远,而是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周恩来,并且和他参加了多次的举义,1927年7月,彭干臣随周恩来准备南昌起义事宜,在起义部队占据南昌的时候,彭干臣便担任了南昌市的公安局局长兼卫戍司令,负责南昌城内的大小事宜。

图|南昌起义

后面起义军撤退的时候,部队遭到了数倍反动军队的围剿,叶挺、贺龙等人的主力部队皆被打散,很多骨干分头隐秘撤离。

彭干臣也是历尽艰险,才逃到了香港,最后他又从海路潜回上海,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

而也在这时,他成为了周恩来的长期助手,协助周恩来领导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到后面,中央红军渐渐有了起色,各个红色根据地纷纷壮大,开始有了和敌人对峙的部队与实力。

1929年,周恩来决定在上海举办的中央军政干部训练班,为我党输送一批军政领导干部,而当时彭干臣在周恩来的举荐下,在军政干部训练班进修了一段时间。

同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决定,任命彭干臣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至此,彭干臣彻底成为党高级领导人中的一员,进入「大脑中枢」。

也是在这时,陈赓和彭干臣也恢复了联系。

此后彭干臣便去了多个地区,领导各地革命,不过他也逐渐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不久他遭到敌人的疯狂追捕和通缉,迫不得已下,他潜回上海。

再到后来,1932年春,彭干臣奉中央指抵达闽浙赣苏区,参与指挥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

这时陈赓也在鄂豫皖苏区,参与反围剿作战,本来他还想找个机会,和老友相聚,而没多久, 红十军团被伏击的消息便传了出来

图|陈赓

……

(4)终局

怀玉山战役后,当时对于哪些同志牺牲了,党内很多人都是十分关心,而对于彭干臣,陈赓和周恩来,自然是最关心的。

他们一直焦急地等待消息。

不久后,他们得知在那场战役中,彭干臣带着突击队,发起了殊死冲锋,可是那一次,幸运并没有降临到他的头上,他在冲锋时,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心脏。

陈赓和周恩来知道他壮烈牺牲后,悲痛不已。

后面彭干臣牺牲之后,两人就委托党组织寻找他家人的下落,希望能让他们得到照顾,可是敌人在这个关头,又发动了好几次围剿,党的处境同样危急万分,最后这件事情一直被搁置了下来……

不过,陈赓一直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寻找彭干臣的亲人,终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陈赓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

1956年5月,中南海。

图|中南海

陈赓大将准备动身前往北京中南海开会,不过他的警卫员发现,他身旁还有一位小伙子。

警卫员有些好奇,他向陈赓大将打听其身份,陈赓笑着说:「他叫彭伟光,是周总理牵挂多年的故人哩!」

不多久,陈赓带着小伙子到了中南海,他一到了,便急着寻找周恩来总理,不多久,门外便传来了总理爽朗的声音:

「你又在搞什么东西,为什么急着寻我哩?」

陈赓赶紧把身后的小伙子带了出来,说道:「老领导,你看他是谁?」

周恩来走上前,仔细地打理,并没有认出来,但他又觉得十分熟悉,突然,他失声道: 「小伙子!你...你...和彭干臣,是什么关系哩?」

陈赓眼眶微红,他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小伙子犹豫地说道:「周总理好,我...我叫彭伟光,我父亲是...彭干臣。」

图|彭干臣烈士

小伙子话音未落,周总理便泪流满面,一把将他揽进怀里,久久没有说话。

……

谨以此文纪念彭干臣烈士,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