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介石重兵合围我军,战后刘邓发现怪象:有个班零伤亡歼敌123人

2024-01-30历史

1946年,蒋介石全然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挑起内战。他集结重兵30余万,来势汹汹,对山东定陶、曹县地区进行合围,蓄谋一战将刘邓大军消灭。

彼时,刘邓大军处于合围之中,兵力又明显处于劣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步步紧逼,却丝毫没有退却,反而用一场酣畅淋漓胜利,狠狠地抽了蒋介石一个耳光。邯郸战役,刘邓大军歼敌1.7万余人,俘虏1.2万余人,令蒋介石的此次合围沦为笑柄。

零伤亡战绩

距离此战仅仅过去月余的时间,国民党军队与刘邓大军再次发生激战,巨野战役就此打响。与定陶战役一样,刘邓大军依然处于敌众我寡的劣势之中,却依然取得了重创敌军的战果。只不过,这一战刘邓大军同样蒙受了巨大伤亡,可谓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

战后,刘伯承和邓小平查看统计上来的战斗数据时,发现此战每个班都有大小不一的伤亡,甚至有的班打得只剩下一个班长还活着。尽管在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能够打成这样已经算是成功了,但刘伯承和邓小平还是有些无法接受这样的战斗结果。

就在刘、邓二人面沉如水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此战之中,竟然有一个歼敌数高达123人的战斗班。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个班取得如此战果的同时,竟然零伤亡?即便刘伯承和邓小平都是身经百战的军事家,也不禁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

巨野一战,刘邓大军各班均有伤亡,该班的战绩就未免太过于显眼。即便是刘伯承和邓小平,也不得不确认该数据的真实性。当时呈报战斗数据的战士并未离开,就立于一旁,听闻首长询问数据的准确性,立刻坚定回答:「战斗数据反复核实,准确无误。」

刘、邓二人对此事极其重视,立刻下令给旅部,让他们弄清楚这个班取得如此战果的原因。旅政委李震将这个任务交给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蒋科。蒋科对此事也有耳闻,心中其实也有好奇,遂亲自去这个班了解情况,并在事后详细、着重地在旅部的工作会议上汇报了此事。

立下大功的这个班,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52团1营1连,班长叫王克勤。

一年多以前,王克勤还是一名普通战士,短短的时间内,王克勤就完成了从普通士兵到班长的晋升。除了王克勤作战期间表现优秀以外,王克勤的思想觉悟进步也非常快,尤其是成为班长之后,表现出来的能力可谓是惊艳了所有人。

英雄班长

用一句话来说,王克勤带领他的班取得如此惊艳的战绩,并非偶然。王克勤管理战士不落俗套,根据自身和战士们的情况,他自己总结出一套专属于他们班的管理方式,王克勤将自己的这套办法称之为「三大互助」。

所谓的三大互助,即技术互助、思想互助、生活互助。从这三点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偏偏就是王克勤的这套「三大互助」,让他给做到了极致,令他班里的战士们具备极高的凝聚力,成为日后取得惊艳战绩的主因。

王克勤虽然职务只是班长,但他的一些见解却颇具格局,例如,王克勤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打不好仗的兵,只有带不好兵的班长和排长。

为了提升战士们的作战技能,王克勤采取的办法就是技术互助。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谁在哪项作战技术上表现优秀,就可以成为战士们的老师,将自己的学习、练习心得分享给战友,进而就可以全面提升作战素质。

就以王克勤为例,他是一名机枪手,对机枪非常了解。而机枪在当时的解放军队伍中并不常见,很多战士甚至都不会使用机枪,更不要谈拆卸组装了。

王克勤班当时一共有两挺机枪,还是部队首长看上了王克勤机枪手的身份,才分到的。这两挺机枪中,一挺是苏式转盘机枪,另一挺则是日式歪把机枪。

机枪的火力比步枪要强大,尤其是在坚守阵地时,对进攻的敌人具备极强的压制力。能够熟练使用机枪,几乎是每一个战士心中的梦想,但机枪稀少,被每一个机枪手视为珍宝,很多人讲究的是枪不离身,更不要谈借给每一个战友拿去练习了。

但王克勤却不这样认为,他身为机枪手,对机枪的了解非常深。班里的这两挺机枪,他已经熟练掌握射击技巧,更具备随时拆卸、随时组装的能力。他的这项技能,在军中可谓是少有,但他不藏私,将自己掌握的所有技术全部无私教给班里的每一位战士。

解放军善于夜战,打夜战的时候很多,夜里的光线不足,想要保证夜里的射击准确度并不容易。为了提升战士们的夜战能力,王克勤将白纸糊在碉堡的机枪孔上,让战士们夜间训练射击,每一个战士都会得到他的亲自指导。

很快,王克勤的技术互助就取得了成效,在他的班里,每一位战士都能拆卸组装班里的机枪,同时也都能够使用机枪完成高准确度的夜间射击。这样一来,王克勤班的作战能力大大提升,即便机枪手牺牲,其他人也随时可以顶上去,保证火力不减。

王克勤的做法让班里战士的射击技术提升很快,但只会技术,那只能当一个尖兵,想要带好队伍却远远不够。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部队里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脾气性格也各异,不能一概而论。

王克勤班里曾有一个新兵,名叫白志学,属于那种胆子很小的人,参军以后十分不适应,整日担心害怕,练操时不仅不按时出操,竟然还蒙头大睡。

军队不是校园,军人更不是学生,在部队讲究的是服从命令是天职,如白志学这样没规矩的新兵,若是在国民党的旧军队里,那是肯定要吃苦头的。

王克勤却并没有因此生气,而是亲自去宿舍找到白志学,安慰他说新兵时期都这样,他自己当年也很害怕。要想不怕上战场,就必须要搞好训练,提升作战技能,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

除此以外,王克勤还十分关心地询问他的家庭情况,问他是否想家了。白志学深受感动,终于对王克勤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想念家人了。王克勤主动提出,可以替他给家里写信,以解思念家人之苦。

从那以后,白志学每次都会按时出操,积极学习作战技能,很快就跟上了班里的训练节奏,这就是王克勤所执行的思想互助。

王克勤在军中的职务是班长,但在生活中的身份却更像是战士们的家长。他提出的生活互助,成为他践行一生的准则,让每一位战士和他并肩作战,都如同在家人的身边,时刻都能感受到温暖。

王克勤经常说,穷兄弟干革命,就应该亲如兄弟,并肩作战。事实上,王克勤也真将自己班里的战士视为亲兄弟,行军时会背着伤员过河,宿营时还会给每个战士打水泡脚。

在王克勤开创的三大互助作用下,王克勤班的凝聚力非常高,他们是可以将后背互相托付的战友,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有困难一起上,有战斗一起打,有欢笑一起分享,这便是王克勤班能创下如此奇迹的真相。

了解这一切以后,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王克勤是一位老革命,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才培养出来如此高的思想觉悟和军事素养。

但事实上,王克勤不是老革命,他当时进入到解放军队伍中也仅有一年多时间而已。王克勤加入到解放军之前,曾是一名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因为战败成了解放军的俘虏,这才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中。

至于他为何能在解放军队伍中进步如此神速,这与他被俘后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也充分体现出解放军队伍,对比国民党军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从军环境。

王克勤是安徽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靠租种地主三亩薄田艰难度日。彼时,百姓处于旧社会中,深受地主阶级的压榨和剥削,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得已要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王克勤的父亲拼命劳动,换来的却是地主更加苛刻的剥削,虽然多年来早已习惯,但他是一个有血性的男人,终于在一次遭受剥削时冲冠一怒,与地主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地主重利,视百姓为草芥,怎会受如此委屈?盛怒之下,竟然生生将王克勤的父亲打成重伤,不久后便撒手人寰,留下王克勤和他的弟弟与母亲相依为命。原本由父亲撑着的家,一下子崩塌,母子三人只能靠乞讨为生,王克勤正是在这段时期,真切地感受到百姓的生活艰难。

昔日俘虏

1939年,长大成人的王克勤被保长卖去做壮丁,王克勤被迫成了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新兵。自幼未与家人分离过的王克勤,在军队中对家人思念愈发浓郁,一时间竟然难以克制,遂当了逃兵,回乡探望母亲。

然而,王克勤逃回家三次,又被抓回去三次。最后一次回家却没能见到母亲和弟弟,听家乡人说,她们母子二人四处乞讨,已经很久都没了消息,行踪不明。与亲人断了联系的王克勤,无奈之下只好在国民党军队中安心当兵,心思也逐渐转到了部队生活中。

王克勤勤学苦练,心里想着在军队里挣军功升职,未来有出息了再去寻找母亲和弟弟,也有能力照顾家人。但国民党军队腐败不堪,凡事讲求人际关系和派系,他当兵期间虽然立下不少战功,长官们却熟视无睹,最后晋升的尽是那些趋炎附势之人,令王克勤倍感寒心。

邯郸战役,蒋介石重兵合围晋冀鲁豫野战军,却反被刘伯承和邓小平沉重打击,俘虏过万。也正是在此战之中,王克勤成了解放军的俘虏。此前,国民党军队在军中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对解放军百般抹黑。王克勤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被俘后心惊胆战。

然而,事情与王克勤预想的完全不同,他成为解放军的俘虏以后,并未遭到任何虐待,反而被安排成解放战士,和其他解放军一起生活,一起战斗。

但王克勤等战俘转变过来的解放战士,依然没有放心,因为他们认为,解放军之所以这样对他们,是想让他们参战时冲在最前面,给他们当炮灰。这一点,王克勤等人并非无端猜测,他们在国民党军队当兵期间,这种事情已经是屡见不鲜。

1946年8月,陇海战役爆发,经过一段时间融入军队生活的解放战士们,第一次正式加入了这场重要战役。在王克勤等解放战士的眼中,解放军果然是要将他们当炮灰了。因此,这些解放战士进入阵地以后,一个个都很沮丧,王克勤更是如此。

双方激战过后,解放军的冲锋号响起,斗志昂扬的冲锋号声,落入王克勤等解放战士心中,却如同是催命符一般,一个个都犹豫不前,不愿意向前冲锋。原本他们以为解放军会强行逼迫他们冲锋,但没想到,身边不仅没有人逼迫他们,一个个党员干部竟然率先冲出战壕。

这些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但他们却不是钢铁之躯,面对敌人的子弹,也会流血牺牲。就这样,一批批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们不断有人倒地,或受伤、或牺牲,给王克勤在内的解放战士们造成极大的冲击。

王克勤等解放战士都是血气方刚的热血男儿,眼看着身边的党员干部不顾生死冲锋,自己却一直龟缩不前,顿时觉得心中惭愧。终于,王克勤再也控制不住胸腔中的澎湃之怒,端起冲锋枪跃出战壕,一边冲了上去,一边向身后的解放战士们高喊:「我们一起冲啊!」

在王克勤的带动下,这些早就有心冲锋的解放战士们,也都看懂了解放军对他们的尊重,并未拿他们当炮灰的诚意,全都跟着他冲了上去,气势如虹。

此战,王克勤表现优秀,端着一挺机关枪杀敌颇多,在事后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但王克勤却开心不起来,满面愁容,苦着脸自责道:「我对不起最先冲锋的那些同志们!」听闻此言,在场的人全都悲从中来,却并没有怪他,反而不断安慰他。

此时此刻,王克勤早已经看明白了,解放军才是真正为了穷苦大众而战斗的部队,与国民党军完全不一样。他回想起自己被俘以后,一直得到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悉心照顾,心中却一直猜疑这是解放军的手段,感到十分自责。

不仅如此,当解放军首长得知王克勤被俘之前是一名机枪手,并且具备拆卸、组装机枪的能力后,直接分配出一挺机枪给他,让他在战斗中使用。王克勤在解放军中也了解到一些情况,深知机枪对于武器装备落后的解放军而言,绝对是「珍宝」一样的存在。

如今,部队首长却没有歧视他是旧军队过来的解放战士,将如此宝贵的机枪交给他,令他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当那挺沉甸甸地机枪真的落在他的手中时,他才缓过神来,没等他开口说话,首长对他说道:「枪可以给你,但你要将自己技能分享给战友。」

言罢,首长转身就离开了,只留下一连串爽朗的笑声,不断地震撼着王克勤。此后,王克勤接连参战,表现突出,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从一个解放战士被提拔为班长。要知道,此前王克勤在国民党军队表现同样优秀,却数年从未得到过提拔。

1946年,王克勤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利用自己总结出来的「三大互助」,打造出一个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终于在巨野战役中立下大功,甚至引起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关注。

52团政治处主任蒋科将此事细节上报以后,立刻引起了部队首长的重视,王克勤本人荣获一等杀敌英雄称呼,他创造的「三大互助」带兵之法也被推广到全军,并被提拔为排长。

王克勤因此完成了从一名俘虏到一名解放军风云人物的转变,但这些荣誉的背后,王克勤其实付出了很多很多。远了不说,就说王克勤带领班里战士立下大功的巨野战役,能做到零伤亡歼敌123人,与王克勤在战前的辛苦付出不无关系。

一战成名

巨野战役打响以后,他所在的52团1营奉命参战,任务是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撕开,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再寻机歼敌。

10月5日夜里,原本按照计划行军的一营抵达徐庄一带,对徐庄守敌发起突然袭击,顺利占领徐庄。正打算按照原计划继续行军时,一营突然接到上级命令,敌军的行动有变化,一营不能继续执行原计划,从切断敌军第十一师改为据守徐庄,将敌军第十一师阻击在徐庄。

王克勤接到命令以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想要打好阻击战,就必须在战前建好坚固的防御工事。王克勤的准备很充分,他让班里的人挖了主工事和预备工事以后,仍没有下令让大家休息,进而又让他们挖了掩蔽工事和射击工事。

在王克勤的指导下,王克勤班的阵地准备很全面,攻守有度,进退可选。

战斗开始以后,王克勤沉着冷静,并未立刻架起机枪与来犯之敌硬拼,而是根据战况不断调整作战策略,指挥得当有序,发挥了班里每一个战士的最强战斗力。

敌军发起进攻以后,率先来袭的是一阵猛烈的炮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以后,令刚才还平静的阵地顿时尘土飞扬。班里没有经验的战士,见炮弹在阵地附近落下,顿时吓得有些慌乱,忍不住想起身躲避炮弹的落点。

王克勤见状,急忙大喊着制止他们,让他们不要慌乱,并告诉他们,两颗炮弹几乎不会落在同一个落点,所以上一个炮弹炸出的弹坑,就是最安全的地点,让大家在躲避时冷静处理,切记不要乱跑。

在王克勤的指挥下,敌人用炮火轰炸他们阵地期间,所有人都安然无恙。此后,敌人的炮火停了以后,王克勤仍然不让大家从隐蔽处回来。因为知道,敌人的炮火暂时停止,是为了寻找我军的火力点,一旦确定火力点位置,第二波炮火就会袭来。

果然,王克勤在敌人的炮火停了以后,故意架起机枪向敌人扫射一阵。敌人炮兵发现后,立刻对他射击的位置进行狂轰乱炸。王克勤因为对此早有准备,自然令敌人的轰炸再次落了空。

只不过,敌人却并不知道内情,还以为两轮轰炸下来,王克勤班的阵地已经伤亡大半,炮击之后就准备发起冲锋。王克勤在国民党军队当了好多年的兵,对他们的战法了如指掌,早猜到了他们要向阵地发起冲锋。

王克勤嘱咐班里的战士,在敌人靠近之前,千万不要过早开枪,因为这样做很危险。反而等敌人冲锋靠近阵地时再开火反击,敌人会因为双方距离过近,不敢开炮支援,危险自然也就会变小了。

原本九死一生的战场,在王克勤的带领下,战士们逐渐找到了生存的窍门。此前对战争的恐惧之心,也随之抛诸脑后,按照王克勤的指示,有条不紊的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数次击退敌人的猛攻之后,此前不适应军营生活,上战场后吓得直哆嗦的白志学,也逐渐适应了战场上的节奏。亲眼见识了班长王克勤勇猛作战的身影后,勇气顿时爆棚,主动要过班长手中的机枪,向敌人疯狂射击。

王克勤被提拔为排长之后,成了军中的风云人物,刘伯承和邓小平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遗憾的是,在之后的鲁西南战役中,我军包围定陶顽敌,王克勤参加突击任务期间,被敌人的手榴弹击中,虽然被及时救了下去,却因为伤重不治壮烈牺牲。

王克勤临终前,艰难地对身边的战友说道:「我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党,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他还嘱咐道:「请转告全排同志,以后要团结,打老蒋,立新功……」王克勤说完这番话,就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惊闻噩耗,刘伯承和邓小平悲痛万分,此战虽然歼灭敌军一个旅,刘伯承却捶着桌子喊道:「就算是蒋介石的一个旅,也换不来一个王克勤!」

王克勤牺牲的消息,传遍全军,这场胜利带来的欣喜,瞬间被他永远离开的悲伤所淹没。事后,刘伯承和邓小平联名撰写唁电,悼念王克勤同志。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是极为罕见的,足可见刘伯承和邓小平对王克勤意外牺牲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