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湖北武汉一位百岁老人的逝世引起了全国热议。中央不少有关领导同志还出席了他的追悼会,或以其他方式向他的家属表示了慰问和哀悼。
这个百岁老人「来历不凡」。 他就是毛家唯一的百岁老人毛元耀,因是毛主席的堂侄,外貌上与毛主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尽管很多人都是因为毛元耀有这一特殊身份而注意到他,但撇开这一身份不提,他也的确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过不少的贡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在他的晚年,党和国家也对他多有关照,那么,当时的他到底享受着什么待遇呢?
仰慕许久,终得会面
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纪念馆里陈列有一张珍贵的合照。
这张合照拍摄于1919年的长沙,照片里有四个人,端坐在中间椅子上的两人分别是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和堂伯父毛福生。在他们两侧站着的则是年少的毛主席和他的小弟毛泽覃。
拍摄合照的这一年,毛福生的孙子、毛主席的堂侄毛元耀早已出生,正处在7岁的幼龄。
毛主席一家和毛元耀一家感情深厚,渊源也极深。
要知道,毛元耀的伯父毛宇居和父亲毛智珠都是乡村教师,前者甚至当过毛主席的塾师,后者也对其有过教导,毛主席直至晚年都感念他们曾经的照顾和引导。
而提到后来受毛主席影响正式走上革命道路的毛家人,也一定绕不开毛元耀。他就是这里边最早跟随毛主席投身革命的一个。
毛元耀是毛主席的晚辈,出生在1912年的10月份,年龄上要比毛主席小上19岁。
因为家境贫困,他只念过6岁小学就不得不放弃继续升学,但他毕竟从小受到祖父、伯父和父亲的正面影响,思想倾向于进步,也对堂叔毛主席怀有极高的敬仰,后来毛氏族人是他最早作出跟随毛主席投身革命的决定,也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解。
毛元耀10岁之前,他跟堂叔毛主席的正面接触并不多,因为那时的毛主席忙于求学、忙于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时常奔波在外,他自然没有多少和毛主席共处的机会,只能听着伯父、父亲讲述这位堂叔的事迹,以这种方式加深对他的了解和敬佩。
但1925年,这样的情况就得到了改变。这一年,因为种种原因,毛主席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韶山领导农民运动, 毛氏族人中,他的同辈里,尤属毛元耀的伯父和父亲最是积极地配合他的工作,帮助他在当地做起了农民的思想工作,协助他组建农民武装。
也因为这个缘故,年幼的毛元耀跟在伯父、父亲的身后参与了进来。
毛元耀在其中表现积极,因此被相继委派了不少工作,次年,14岁的他即作为湘乡县共青团第十三支部书记,带领一众青年和儿童团员承担起站岗放哨的工作,为农会的顺利开展做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后来毛主席到韶山冲实地考察农民运动,毛元耀组织儿童团员做好迎接工作,除为毛主席站岗放哨、护卫他的安全外,还与农协会员一起聆听了毛主席的演讲,在思想上受到了一定点化。
远走家乡,投身革命
在毛氏家族年轻一辈里,毛元耀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1929年,17岁的他就被选入韶山毛氏族校当小学教员,到了秋天,毛主席的大弟毛泽民回到家乡选人,就相中了他,把他接到了天津,让他参加中共北方局印刷厂的秘密印刷工作。
毛元耀欣然接下了这份工作。到了1929年的年底,他也顺利通过考核,光荣地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
毛元耀一开始是在印刷厂当排字工人,为党印刷各种革命理论书籍和抗日宣传品,私下里,他也会配合开展一些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后,受党的指示,他又赶赴上海,作为技术指导,指导上海中共中央出版部所属的印刷厂开展印刷工作。
2年后,上海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印刷厂被国民党查禁,在这种情况下,毛元耀依旧选择留在上海,只是他转而秘密开展起了党的地下工作。
期间,上海地下党组织受到几次破坏,毛元耀经受住了多次冲击,无奈在1936年离开上海,回到韶山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举办农民夜校,转换方式继续为党在小学教师和青年农民中培养积极分子。
可以说,毛元耀为恢复毛主席亲自创建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一致抗日,国共开展了第二次合作,国内形势急剧变化,延安也成了全国各地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作为立志报国救民的中共党员,也作为一向敬仰毛主席的子侄,毛元耀萌生了前往延安的迫切心情。
他也的确成了韶山毛家第一批前往延安的子弟中的一员,在几经周折抵达延安后,被安排到了中央军委秘书处工作,并因此与毛主席有了直接的交往。
毛元耀是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做起事来也尽职尽责,这些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1938年毛主席与自己的启蒙老师、也即毛元耀的伯父毛宇居通信时还特别提到了他,夸赞他来到延安后适应得很好。
毛元耀一直在延安生活、工作了8年之久,一直到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他也接受党的新的指示,赶赴东北开展土改工作。
正因为有包括毛元耀在内的一众共产党员组成工作队,不辞辛苦地前往东北开展土地改革,帮助广大东北农民摆脱压迫和剥削,翻身成为自己的主人。
后来东北的农民才会诚心诚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并为捍卫这一经济胜利的果实,在之后的内战中致力于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促成了东北的解放。
换言之,毛元耀也用脚踏实地的乡村工作,为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事业做了贡献。
受到教诲,谦逊成长
毛元耀一直将堂叔毛主席当做自己前行路上照亮黑暗的火炬,学着他做人、做事,也就少走了许多弯路,身处每一个岗位,都能切实地尽到自己的职责。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后,毛元耀一度辗转过多个省份、城市和岗位,既主持过地方的行政工作,也领导过工厂的生产工作,20世纪50年代更是涉足教育领域,被安排至武汉测绘学院担任党委第一书记,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精英人才。
也是在武汉测绘学院,毛元耀和毛主席留下了他们唯一一张合照。
那时,毛主席南下湖北、安徽等省视察工作,1957年9月就来到了武汉,在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汉大学等校领导的陪同下做讲话。
毛元耀作为武汉高校的其中一位领导,也在陪同的名单里。两人在主席台上亲切握手,随行的记者给他们照相做了留念。
毛元耀很珍惜这张合照。过去,他与毛主席在一处共事,能当面接受他的勉励和教导,后来他一直被安排到地方开展工作,少有与毛主席见面的机会,心存迷茫或者怀念的时候也只能拿出这张照片「睹物思人」。
20世纪70年代毛主席逝世之后,他更是常常望着照片中毛主席高大的形象和慈祥的面容失神良久。
毛元耀毕竟是毛主席的堂侄,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是「血脉相连」。他在外貌上就和毛主席有相似的地方,2006年,95岁高龄的他回到韶山,还差点被接待他的工作人员认成是毛主席。但见着周围人的震惊,他也只是微笑着摇头,表示自己和毛主席比「可是差得太远了」。
毛元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在武汉测绘学院党委工作,一直到1988年底方才离休。但他是毛氏族人中最为长寿的一个,是唯一一位百岁老人,也因此虽是高龄离休,离休后还是度过了20多年的清闲时光。
晚年的他享受副部级待遇,每月可以合法领取的生活费占到了他退休前工资的80%。因为期间涉及到一些每三年就会调整一次的补助,他领取的生活费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怀下,他安享晚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晚年的毛元耀还热心地投入到了一些慈善事业当中,总是会挪用自己的一些生活费用于帮助落后地区的百姓改善生活。 这是他离休后找到的为国家和人民积蓄做贡献的一种方法。
毛元耀是在2013年6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于武汉逝世的,享年101岁。在他病重期间,中央有关领导就得到了消息,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并尝试在治疗事宜上给予帮助,遗憾的是毛元耀最终还是没能挺过这道难关。
而在他逝世之后,中央的有关领导还出席了他的追悼会,送了他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