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国酒器文化——史前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酒器⑧(上)

2024-02-01历史

大汶口文化地域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山东境内,往南扩及江苏省和皖北地区,东部地区直达山东半岛。往北竟在辽东半岛的旅大地区也是有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汶口文化与仰韶文化,在河南和鲁西犬牙交错互有产生。在河南的郑州、偃师、平顶山和禹州市局部地区都有寻到大汶口文化的遗址。在山东的阳谷、东阿、茬平、济阴等县,也都寻到仰韶文化的遗址。

大汶口文化猪形灰陶鬶

猪形灰陶鬶,是模仿家猪身形的陶质酒具。1975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三里河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长21.5厘米,高18.5厘米。整器呈猪形,四肢缺失,外表呈灰褐色,类似猪皮的颜色。头部粗短,双耳上翘,嘴两侧微露獠牙。猪身肥胖,脊背平直,背部前置提梁。后装一筒形器口,与猪的身体相通,口沿部斜出喙状流,背部有扁圆的横扳,臀部有上翘的小短尾巴。这既是一件精美的雕塑工艺品,又是一件非常实用的注酒器。使用时,先将酒从背后的圆筒形口中注入,然后手握提梁,再将酒从前面的嘴部倒出来。采用如此别致的器具倒酒,自然会给饮者增添许多乐趣。

大汶口文化猪形红陶鬶

猪是大汶口文化的主要家畜之一,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丰富的猪的骨骼。猪在当时已被大量饲养。类似的器物在山东省胶县三里河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也出土了一件。

大汶口文化袋足陶鬶

鬶是一种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形制与鬲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流」,也称作「喙」,有三足。袋足陶鬶系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居民遗留下来的酒器精品,1962年出土于山东省曲阜市西夏侯遗址。夹砂陶,呈橙红色,通高30.6厘米,椭圆形侈口,敞口流的根部明显收敛,上粗下细的高颈向前倾斜。腹体呈三角形。低裆,裆顶较宽平。足尖里加泥球。三足尖的间距大体相等。有仿索状和宽带状两种把手。表面修磨得较光滑。腹间加一周绳索状附加堆纹,面及颈下都装饰方形泥突或泥饼。现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