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总兵力高达100000人!仅仅一个军的番号,为什么能有十几个旅?

2024-01-19历史

为何一个军番号却有十数旅?总兵力10万!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革命军中有一支神奇的部队,虽然只被编为一个军,却拥有近10万人的兵力。

这是一支极其精锐的部队,被誉为国军的「精锐之师」,在多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这个军下辖的其中一个师,兵力高达3万人,所辖独立旅多得让人手忙脚乱。

该部队之所以人员众多,完全是因为老蒋不断进行扩编。这样的军队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军和师应有的范围,让人不禁想要了解老蒋的初衷。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的西北军在战斗中失利,面临着崩溃的边缘。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张自忠和赵登禹等人站了出来,他们接过了这支残军的指挥权,并带领他们在困难中坚持下去。

这些人试图在一支惨遭挫败的军队的支持下自立门户,这确实是一道艰巨的任务。为了找到出路,他们决定向实际掌控华北地区的张学良寻求帮助和庇护。

尽管西北军在财力和装备上略显落后,但看到他们主动投靠,张学良仍感到十分欣喜。毕竟,他们拥有的是一股无比坚定的精神力量。

张学良接纳了这残军,其中还包括许多知名将领,如刘汝明、秦德纯等人。

这支队伍的番号即将发生变化,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

张学良虽然威望崇高、势力庞大,但在蒋介石面前,他只是个「拜把兄弟」,在许多事情上都必须听从老蒋的指示。

因此,张学良需要按照老蒋的要求,将部队的人数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他们留下年轻力壮的士兵,而将年老、生病和受伤残疾的士兵给予遣散费,让他们回家。这一措施显著提高了29军士兵的素质。

1930年下半年,国内外形势异常紧张。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犯野心昭然若揭,其随时发动袭击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张,他无暇顾及29军这个「新面孔」,并任由其自由发展。

然而,这一状况也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即这支部队中,从未加入过东北军或其他外来势力的成员。

宋哲元在1932年高呼,这支经过考验的部队能够承受后续的多次扩编。他的信心来源于该部队所拥有的坚韧精神和战斗实力,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强大。

正是这种精神和实力,让这支部队成为了抵御外敌、保护国家的中坚力量。

「老蒋对这些并不在意,宋哲元则对这些命令充耳不闻。」

这个行为赢得了民众对29军和宋哲元的认可,他们认为宋哲元是一位真心为国家利益考虑的优秀将领。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大规模入侵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军不久被调往关内,宋哲元和29军被部署到察哈尔。尽管这个地方不大,人口稀少,但却是一片可供发展的土地。

抵达后,宋哲元开始广纳贤才,加强训练,使得部队日益壮大。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29军临时加强了保安部队等非正规军的训练和武装,整编成了一个暂编师。

尽管暂编师战斗力一般,但我们不能小瞧其价值。只要加强自身建设,这种编制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29军在宋哲元等人的领导下,暂编师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场战斗的胜利展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全国同胞都看到了希望。这次捐赠让29军得到了丰富的资金,他们的经济状况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将这些款项全部用于增强军事实力。

冯玉祥先生组织的抗日武装,曾与日寇进行殊死抵抗,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令人敬仰。

抗日同盟军在与日寇的激战中无法抵御其猛攻,最终失败。29军迅速将其部队和大量装备枪支纳入己方。同时,暂编第2师改名为143师,37、38师也分别将原有2个旅的编制升级。

在1935年,因为国民党和日本签订了协议,中央军和东北军被迫撤离平津地区。然而,在这样的困难情况下,宋哲元率领的29军挺身而出,决定留守平津,为抵抗日本侵略尽一份力量。

29军在这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这一地区经济繁荣、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为部队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在全面抗战爆发前,29军已经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基础。

在29军的建制中,除了37师、38师、132师和143师这四个师以外,还有7个独立旅和数个直属部队,它们共同组成了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原暂编第2师师长赵登禹。

平津一带地理位置特殊,需要强大的兵力来守住,所以143师虽然编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隐藏着强大的实力,只有两个旅。

老蒋将那两个独立旅编入143师,是因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143师的实力。虽然在这之前,143师就已经拥有7个独立旅和军直属部队,但是这些部队并没有被正式编入143师。

因此,老蒋的决策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143师的整体实力。

尽管有这么多的部队被交给143师管理,但这并没有削弱143师的兵力,反而使其兵力得到了惊人的扩充。虽然兵力众多,但是部队的战斗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兵力数量。

1933年2月,热河省遭受日军入侵,省主席汤玉麟临阵脱逃。此时,宋哲元受命率领29军调往北平以东,并被委任为华北第3军团总指挥。

在29军中,汉阳造步枪和毛瑟枪各占据三分之一的比例,因此全军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枪支。

29军的勇士们,为了应对可能的白刃战,发扬了西北军的优良传统,每个人都在背后背了一把大刀。他们不仅勇于近战,更擅长夜战,用智慧和勇气争取胜利。

在老蒋眼中,29军一直被视为杂牌军,他并不寄予厚望,仅将其视为炮灰。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看,老蒋的想法并无不妥。

毕竟,全军所用的都是老枪,甚至在近距离战斗中还需要使用大刀。

29军在战斗中展现出了无比坚韧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央军无法比拟的。在他们被调往长城之前,动员大会上充满了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决心。

喜峰口战役中,宋哲元率领的29军大刀队在长城抗战中勇猛善战,多次夜袭敌营,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宋哲元是一位爱国将领,他的29军也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值得我们深深地铭记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