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铁原阻击战有多惨烈?9000人参战,700人生还,歼敌数量令人意外

2023-12-24历史

铁原阻击战有多惨烈?9000人参战,700人生还,歼敌数量令人意外

在1951年5月,随着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的激烈展开,志愿军面临着沦陷的危机,物资匮乏、士兵疲惫。彭德怀将军别无选择,只得下令全线后撤至铁原地区进行休整。

敌军似乎洞察到志愿军的打算,趁着志愿军整编的时机,发动了一波猛烈的攻势,试图封锁志愿军的撤退路线。

这场战役的残酷程度可想而知,63军的189师、188师,总共有9000名勇士参与了激烈的战斗,但最终只有700人侥幸生还。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尽管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在歼敌方面却取得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成就。

1951年6月1日,当天的清晨,天空被硝烟弥漫,战火在涟川阵地燃起,火炮轰鸣,飞机呼啸而过。这是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的一场宿命之战,地面上涟川山口的志愿军正面临着来势汹汹的敌军攻势。

在浓烟弥漫的战场上,坚守涟川山口的是英勇的志愿军63军第187师。「联合国军」不惜一切代价,向着这片土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其目标是涟川两翼的有利地形。这场战斗不仅是对涟川山口的争夺,更是关系到整个战局的关键一战。

涟川山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敌军的装备和兵力却远远超过志愿军。187师在四天三夜的拼搏后,成功守住了山口,但代价是惨痛的。「联合国军」并未放弃,他们将目标转向了189师坚守的种子山和233.2高地。

在敌军的轮番攻势下,189师阵地的工事被摧毁殆尽。缺乏战壕等工事的掩护,189师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下,接连失守五峰寺、五峰寺南边阵地与种子山。整个师的结构开始崩溃,战士们在敌军的炮火中奋力抵抗。

在兵力急速减少的情况下,189师被迫采取合并的策略,营合并成连,连合并成团。曾经七千人的大军,如今只剩下一个团、1000多人。绝望之下,预备队188师也加入战斗,填补着前线的空缺。

铁原战役的残酷之处,远超人们的想象。预备队188师和189师的九千名勇士齐聚战场,最终只有寥寥无几的700人能够幸存。尽管如此,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却并未丧失前进的勇气,他们像烈火一般,奋不顾身地投身于战斗。

在漆黑的夜幕中,雨水劈头盖脸地倾泻而下,188师的战士们艰难地挺进,决心在天亮之前抵达战场,接替已经疲惫不堪的189师的战友们。他们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就要面对敌军猛烈的攻势。

「联合国军」如同狂风暴雨,飞机和炮火交相辉映,188师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混战中节节败退。尸横遍野,战士们顾不得悲伤,炮火迅速再度降临。

司令部驻守在空寺洞,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冲击,只能紧急下令改变防御策略。机动防御的口令传达下去,战士们开始往第二线阵地207高地等地转移,用空间去换取时间,引诱敌人深入。

在5日的清晨,敌人果然向着207高地展开猛攻。188师的563团1连2排,凭借地势的优势,屡次成功击退敌人的进攻。

敌军久攻不下,只得改变战术,分成三路展开夹击。2排身陷困境,背后是敌人,前、左、右都是威胁。他们孤立无援,身上的装备已然难以支撑更长时间。

附近的188师8连虽然愿意前来支援,但同样正面临着敌军的猛烈攻击,前路堵塞,支援无望。

绝境之中,2排的战士们舍弃了最后一颗子弹,最后一枚手榴弹。他们将手榴弹捆成一摞,增加杀伤力,狂热地投向敌人。在子弹和手榴弹都耗尽的瞬间,战士们紧握手中一切可以用来伤害敌人的武器,刺刀、石头,怀着必死的决心冲入敌群,竟然再一次逼退了「联合国军」。

「联合国军」如同汹涌的潮水,无穷无尽。下一轮又是一场激战,战士们似乎永无休息的机会。打到最后,2排只剩下了8名战士。为了不成为敌人的俘虏,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往悬崖跳下。

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有三名战士因为树枝的缘故侥幸生还。在悬崖上,他们依靠顽强的意志力,不顾一切地爬行,最终回到了营地。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8连的战士们守护着那片200、255.1高地,仿佛是命运眷顾的最后一道守护。但命运的考验总是不期而至,逼退一波敌人的同时,又有两个连的兵力汇聚而来,8连的弹药储备已经所剩无几,前沿阵地渐次失守,与部队的联系也随之中断。如同夜幕降临,敌人如同幽灵般紧随其后,渐行渐迫。

连长郭恩志带着残存的部队,手中仅有的1枚反坦克手雷和13发子弹,做出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跃下悬崖,成功地突围脱离了敌人的包围。8连并没有选择安全撤退的道路,而是悄然无声地移动到主阵地,准备继续坚守那片土地。

在接下来的四天四夜里,8连经历了一场残酷的鏖战,以16名战士的伤亡,竟然成功击毙和打伤了敌军超过800人。命运的车轮不曾停歇,就在6月10日,「联合国军」派遣的美第10军成功地突破了我军的左翼防线,铁原东面暴露在敌人的眼前。

敌军紧随其后,机动部队迅速向东推进,直指188师的564团防御阵地。在强大的敌军火力攻击下,564团的5连1排孤军奋战,即便在灭伤了200多名敌人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守卫着阵地。直至第12天的时候,虽然「联合国军」未能攻克铁原,但在这场长达12天的殊死搏斗中,63军为志愿军数十万主力成功争取了撤退的宝贵时间。

在这场战役的硝烟弥漫中,189师的七千战士和预备队188师的两千战士,总计九千兵力投入了激烈的战斗。在严重不平衡的兵力和装备对比下,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寥寥无几的七百人。

这七百人,还要背负着三个师总共二万四千人的责任,对抗「联合国军」那超过五万兵力的铁壁。敌军庞大的机械武器群包括装甲车、飞机、坦克、重炮,而我们的63军,却只拥有寥寥可数的两百四十门火炮。

整个铁原战役中,63军的英勇表现却令人瞠目结舌。他们奇迹般地歼灭了敌军一万五千多人,成功击退了「联合国军」那狂妄的侵略企图,将他们的野心粉碎在三八线内。

这一场战役,宛如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幕大戏。

然后,终于到了1951年7月10日,中国、朝鲜和美国的代表们首次并肩坐在了谈判桌上。这是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美方首次主动提出和平谈判。虽然这次谈判以失败告终,但这场战役无疑打破了美军试图统一朝鲜的幻想。

这一切的成就,都是在无比惨痛的代价下换来的。整个志愿军,包括63军,都为这一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战斗的残酷过程中,63军很多次都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由于「联合国军」切断了志愿军的补给线,他们的补给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每个战士都负重超过80斤行军,其中包含了步枪、手榴弹、子弹、水壶、以及稀缺的粮食。

这80斤,是他们坚持的负重,是他们奋斗的担子。他们用生命去谱写了这场战役的辉煌,而每一次脚步,都踏在了战争的边缘。

深夜,寒风呼啸,铁原的山间弥漫着阵阵寒意。63军的战士们疲惫不堪,他们摸着扁平的干粮袋,饥肠辘辘。已是一个月来,他们一直在与「联合国军」的殊死搏斗。

在这个战场上,每一天都是生死攸关的考验。干粮早已见底,连巧克力都变成了他们的最后一丝奢侈。

这支63军原本在1951年5月28日得以暂时修整,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接到了紧急的命令,火速回防。涟川、铁原两线之间,他们要组织防御,要掩护主力的撤退。

整个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而63军成为了最后的防线。大部队正在从汉城方向急速撤退,但距离遥远,而且因为缺粮缺装备而匆匆撤退。因此,艰巨的任务只能交给最接近铁原的63军来承担。

在漫漫长夜中,63军的战士们如影随形地贴着山川,默默守护着阵地。寒夜的宁静中,他们凝视着远方,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精准地抓住了志愿军攻势的规律,他知道他们每次攻击都持续一个周。于是,在志愿军弹尽粮绝,准备后撤的时刻,他发动了猛烈的猛攻。

地面、空中、装甲部队,三面夹击,形成了强大的磁性战术,企图占领铁原,摧毁志愿军的补给线和交通线。这是一场临危受命的狙击战,63军要在最艰难的时刻完成这个任务。

经过漫长的夜晚,63军成功完成了狙击任务,主力得以顺利撤退。这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却难以言表。

七十余年过去,时光荏苒。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歼20的护航下,回到了祖国。他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是战争中默默奉献的英雄。这个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传承下来,成为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他们是一群背负着落后武器、却拥有不屈斗志的战士。那是一场抗美援朝的战役,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国捍卫了尊严,却也因此付出了生命,再也无法回到那个英勇的年代。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面对强大敌人的脆弱身影。新一代的中国战士们站在现代科技的巅峰,挺拔而坚毅。

天空中,J-16多功能战机如翱翔的巨龙,集空中支援、拦截、地面攻击于一身,宛如战场上的王者。

大洋深处,东风-26如一颗巨星般破浪前行,可海陆攻击的长程导弹,让敌人在海上无处可逃。

苍穹之上,运-20运输机犹如一艘庞大的战舰,能长途运送物资与人员,为战场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持。

而东风-41,则是这个时代的核之矛,能运载多枚核武,精准而迅猛,让敌人在核威慑下望而生畏。

这些国之重器的问世,宛如神兵天降,让曾经嚣张跋扈的敌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新时代的中国战士们不再需要用肉身去抵挡敌人的铜墙铁壁,因为他们手握现代科技的神兵利器,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守护着和平的家园。在他们的心中,那段抗美援朝的岁月,犹如星光闪烁,永不熄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