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岸英见到朱德竟直接称呼同志,毛泽东严肃提醒:同志不能随便叫

2024-01-07历史

在一次公开场合,主席因为毛岸英称呼朱德元帅为同志而生气。他当着众人的面责备毛岸英,暗示这种称呼不当。

毛岸英从苏联回到毛泽东的怀抱,父子重逢的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毛泽东在与毛岸英的相处中,发现了一些他从苏联带回来的「小习惯」。

毛岸英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在他的童年时期,毛泽东并不在他身边。他亲眼目睹了母亲为革命而牺牲,也亲身经历了被敌军追赶,流浪街头的日子,直到被他的舅舅送往苏联学习,毛岸英才结束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让毛主席痛心不已,他经常通过书信表达对儿子的思念。1945年,主席因过度劳累和工作压力病倒,但此时延安的主治医生全部被外派,剩下的战地医生医术不高。

在无奈之下,中央领导人决定向苏联求助。接到消息后,斯大林立即派遣苏联医生前往中国。这个医疗队伍中,除了医生外,还有一个人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他就是毛岸英。

毛岸英落地时,寒风凌厉,雪深没踝。当毛主席得知爱子归来,心急如焚,立刻命警卫员驱车前往机场。 毛主席一行比苏联飞机提前到达,他径直冲向机场口,尽管气温严寒,警卫员多次劝其上车避寒,但毛主席只是微笑着回答:「我不冷。」这种坚定和热情,无不透露出他对爱子的深深思念与期待。 终于,飞机轰鸣声响起,毛主席凝望着天空,只见两个苏联人率先走下飞机,他们是被派到中国来的医生。

接着,一个穿着苏联军服,亚洲面孔的男子走向毛主席,他高声喊道:「父亲!」这声音,如雷贯耳,深深触动了毛主席的心弦。

当毛主席看到毛岸英回来,他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拍了拍毛岸英的肩膀,声音中充满了感慨:「回来了,回来了就好,都长这么大了。

」他们寒暄了一阵,然后毛主席带着毛岸英回到住处。然而,由于毛主席的病痛,他们父子俩还没来得及深入交流就被迫分开。

医生嘱咐主席要多休息,为了让他尽快恢复健康,毛岸英也没有过多打扰他。 尽管毛岸英在国内长大,但他留学苏联期间养成了苏联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在称呼别人时的用法。

毛主席曾经因为这个习惯严厉地批评过他。

毛岸英回国后还不太熟悉国内的情况,空闲时就向朱老总借了马骑。一天,他在给马弄马鞍时,正好被刚出来的毛主席看到。

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朱老总的马,毛主席立刻问:「岸英,你不是有事情要做吗?」毛岸英看见父亲后,马上从马上下来,牵着马走向毛主席说:「爸爸,这是我向朱德同志借的马,我……」然而,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毛主席的神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严厉地斥责道:「你怎么能直呼朱德的大名,而且还叫他同志,这是你应该称呼的吗!」

毛岸英因称呼问题让父亲生气,他解释在苏联习惯在名字后加同志。但主席指出回国后需用尊称,还批评他的着装。

毛岸英接受批评,改穿麻衣并道歉。朱老总对此表示小事一桩。

毛岸英,一个曾经的公子哥,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下乡。初到乡下,老乡们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认为他是个啥都不会干的纨绔子弟。

然而,毛岸英并没有让他们失望。无论工作多么脏累,他都能坚持下来,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此外,他还会主动向老乡请教种地的方法,甚至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其他人。尽管有时候,老乡们会邀请他去家里吃饭,但主席曾告诫他「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他始终坚守着这一原则。

毛岸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和价值,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信任。

毛岸英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但是面对老乡们热切的款待,他也无法拒绝。为了回报他们的善意,毛岸英开始教他们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毛岸英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有时甚至会纠正一个字几十遍。尽管如此,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跟随毛主席从延安来到了北京。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主席的儿子而要求特殊待遇。最初,他和战士们一起住在宿舍里。

后来,他被安排到工厂工作。 在陕西农村的时候,毛岸英整天在烈日下劳作,甚至有的时候半夜还要起来照看田地的情况。

相比之下,工厂的工作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轻松。

毛岸英是个乐于助人的有为青年,他善于与人沟通,无论工厂上下,他都认识大多数工人。工人们知道他留过学,下工后,他们经常邀请毛岸英讲述国外的新鲜事,并请他翻译外国的文章。

毛岸英在工厂也干起了老本行——教人识字,工厂的工人大多不识字,于是他主动担任老师,教授他们识字的技巧。

毛岸英在苏联时期参加了共产党,也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当朝鲜战争爆发,他得知国家需要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毫不犹豫地主动报名参加。

有人劝他,与毛主席团聚不易,没必要去冒险。但毛岸英严肃表示:「正因为我为毛主席的儿子,我更应该挺身而出!」然而,遗憾的是,毛岸英在1950年11月25日牺牲在了朝鲜战场。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