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周总理唯一的「儿子」,隐藏真实身份50年,父子俩只见过一面

2024-01-13历史

周总理只有这么一个「儿子」,50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两人也就见了一次面。

直到他退休之后,他的身份才被曝光。

唯一的一个「儿子」。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透露你和总理的关系,更不能自夸。」

这是周总理定下的规矩,王戍一直谨记在心,五十年来一直都是如此。

没人知道,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老师,竟然是周总理的唯一「儿子」。

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因为工作太过劳累,导致不孕不育,导致周总理和他的妻子,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子嗣。

这对热爱周总理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如果周总理有个孩子,一定会跟他一样聪明伶俐,英俊潇洒。

周总理、邓颖超虽然膝下无子,但可能是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收养了不少子女,大家都称周总理夫妇为「周爸爸」、「邓妈妈」。

在这些人中,周总理有三女一子,也就是王戍这个「义子」。

不像周总理的其他养女,都是烈士孤儿,王戍是周总理唯一的亲戚,王戍的奶奶周桂珍是周恩来的姑姑,所以王戍相当于周总理的侄子。

王戍与周总理之间的渊源,要追溯到1939年,那时候周总理去了浙江参加抗日,顺便回了一趟浙江的老家,祭拜了他的祖先。

这一次的祭祖大典,王戍和周总理第一次见面。

王戍出身书香之家,其父亲王子余亦是一位胸怀大志、为国为民的青年才俊,早年曾参加孙中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王戍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和周总理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所以两人聊的很开心。

在此之前,王戍也只是从报纸上或者其他人的口中听到过关于周总理的事迹,对于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叔叔,他很好奇,也很期待。

但这一次面对面的对话,让十七岁的王戍是真的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和才华所折服,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也是越来越浓。

周总理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路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王戍都会主动去问周总理,周总理也会不厌其烦的给他解释,让他增长见识。

周总理也很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侄子,只是没想到,周总理刚刚结束了祭祖的仪式,正准备回部队的时候,王戍却主动跟他说,要和周总理一起参加革命,去打鬼子。

周总理看了看王戍那瘦弱的身躯和稚嫩的脸,实在是不忍心看着他在战场上受苦受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便开口说道:

「为国家做贡献,随时都可以,不急在一时,当务之急,还是好好读书,把知识武装起来,将来为国效力,到时候再参加革命也不迟。」

懂事的王戍虽然明白周总理的意思,但一想到自己多年的梦想破灭,他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和沮丧。

周总理看在眼里,也是于心不忍,话锋一转,提出收王戍为义子的建议,以示安慰。

能认这么牛逼的周总理当干爹,王戍自然是高兴坏了,瞬间就乐开了花。

王戍的父亲倒是看得开,他拉着王戍给周总理鞠躬三次,还当着所有人的面喊了一声「干爹」。

仪式结束后,周总理兴致勃勃地写下一句话:「只要抗战胜利,定能逢凶化吉」,鼓励王戍之父王子余继续爱国抗日。

从那以后,周总理对王戍的称呼就变成了「义儿」。

之后,周总理给王戍寄来了一张军装照,背面是一行字:「乘风破浪,忆侄儿周恩来」。还有一封信,让他好好学习,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学习。

可谁能想到,那一次绍兴的第一次见面,却是他们唯一的一次见面。绍兴分别,便是最后一次分别。而且,周总理寄给周总理的那封信,还有那张照片,也是他留给这个养子的最后一封信,这是为什么?难道周总理忘记了他这个「义子」的身份?

仅有一面之缘的父子

把周总理当成自己的偶像和榜样的王戍,从来没忘过周总理的教导,非常努力地学习。

但是,由于抗日形势的危急,日本人在他和周总理分别两年后,就攻入了浙江的绍兴。

王戍一家人为了躲避战乱,搬到了福建,为了养家糊口,家里给他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

可即便如此,王戍依旧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按照周总理的教导,一边学习一边学习,最终在1945年成功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

说起来,1946年,王戍之父王子余受国民党政府聘到绍兴越王镇任镇长,但王子余对国民党政府倒行逆施、贪污腐化不满,当即提出辞职,并于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与当地县商会代表一起,组成绍兴临时救难委员会。

王戍1949年大学毕业后,也跟着父亲参加了革命,加入了解放军的南下服务团,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先在福建政府部门任职,后转至福建高等工业学校任教,一干就是数十年。

事实上,王戍自从被周总理收为义子之后,也没少给周总理写过信,可奇怪的是,却从来没有收到过他的回信。

一开始王戍以为,周总理之所以没收到他的信,是因为革命局势太过紧张,信件都被没收了,可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让王戍不得不怀疑,周总理是不是已经把他给忘了?当初收他做义子,不过是为了安慰他而已,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但王戍虽然疑惑,但还是选择相信周总理,在他看来,周总理绝对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他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直到有一天,他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

原来,除了王戍不断的给周总理写信之外,周总理的表妹陈秀云也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不过和王戍不同的是,陈秀云写这封信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想要慰问周总理,也不是为了向周总理讨教学问。

陈秀云几次写信,就是想通过周总理的关系,从周总理那里得到一些好处,给她安排一份不错的工作。

周总理向来是个铁面无私的人,向来不喜欢搞特殊化,于是便回了一封信,婉拒了这件事情。

可谁曾想,陈秀云竟然以周总理的回信为证,以她是周总理的表妹为证,强行向政府部门要了一份工作,为此,她还在办公楼里大吵大闹,以周总理的名义威胁政府官员。

结果这件事传到周总理的耳中,周总理勃然大怒,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周总理还当众立下了家规。

「不管周家有什么亲戚朋友,都要自力更生,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谋取私利,所以,我希望周家的亲朋好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把我的事情说出去。」

所以,周总理在收到义子王戍的信后,虽然很高兴,但是却不敢随便回信,就怕陈秀云的事情再发生一次。

而且,周总理还考虑到了义子王戍的安危,他担心自己和王戍之间的父子关系,会被仇家抓住把柄,用王戍的命来威胁周总理。

所以,周总理既要考虑王戍的安全,又要防止王戍仗着义子的身份去谋取特权,所以才会主动隐瞒王戍义子的身份,让王戍安安心心的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平平淡淡的度过余生。

当然,周总理也特意让王戍的父亲转达了他的意思,让王戍知道了周总理的意思,王戍原本因为周总理没给他回信而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反而对周总理的刚正不阿更加佩服了,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好父亲而感到骄傲。

隐姓埋名50载

从那时候起,他就一直遵守周总理的【告亲戚朋友】里的十条家规,从来不会说是看在周恩来的面子上,也不会以周总理的义子之名,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是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平日里,王戍按照周总理的教导,「艰苦朴素」,过着简单而低调的生活,从不铺张浪费,所以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老师,竟然会是周总理的义子。

当然,周总理也没有必要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刻意疏远自己的朋友和朋友,「不近人情」。对于登门拜访,周总理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他不但包了他们的食宿,还给了他们很好的待遇,周总理还帮了他们一把,帮他们度过了难关。

举个例子,周恩来的外甥,即大哥周恩溥之子,自幼丧父,母亲王兰芳因参加革命负伤,健康状况不佳。

周恩来见母亲和儿子孤苦无依,又为革命牺牲了,便主动提出要照顾母子二人。

本来以烈士的身份,这两个孩子应该由国家供养,但是周恩来考虑到新中国经济困难,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就自己出钱给他们母子俩,于是王兰芳就成了第一个不领退休金的老干部。

至于他的侄儿周荣庆,更是恪守周总理的规矩,从来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他和周总理之间的关系,就连他的未婚妻,他也从来没有说过。

后来,他的未婚妻才知道,周荣庆是周总理的亲侄子,这才打消了结婚的念头,生怕自己嫁给了周荣庆。

不过,周荣庆说,虽然他是周总理的亲戚,但他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未婚妻才放下心来,嫁给了周荣庆。

那么,王戍这个周总理大半辈子都没露面的义子,最后怎么就「露馅」了?

那是一九七八年,也就是周总理死后两年,国家对周总理的档案进行整理的时候,发现了周总理认王戍做义子的事情。

2008年,86岁高龄的王戍,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依然充满了缅怀之情。

「义父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他的人品,他的声音,他的笑容,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时至今日,我依旧将他奉为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