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想要伐蜀,共有五条路径,从西向东分别是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魏延的策略是在每个出口设置大量堡垒,层层阻击。
但这里有个问题,蜀军兵力有限,无法在每条通道都重兵防御。
丞相想了个办法:建造汉、乐二城。
汉、乐二城本质上是一个屯兵大本营,蜀军只要将汉中的主力兵团驻扎在两城,当侦察兵发现魏军南侵后,再调兵过去堵防,这样既能减轻同时驻守各个要道的兵力,也不耽误防守的效率。
汉城防的是就是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来犯的魏军。
乐城防的是傥骆道、子午道、还有从东三郡方向入侵的敌人。
目的都是一个:将魏军堵在栈道里。
这样一来,魏军既无法发挥出兵力上的优势,同时后勤将经受极大的考验。
这种道路条件,运粮的民夫能走得快嘛?别忘了,送完粮食,他还得返程,然后和下一批运粮的队伍又撞上,狭窄的道路会不会更加拥堵?
看看曹爽南征的情况: 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
秦岭气候多变,再像曹真那样遇到个倾盆大雨 (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
这仗就没办法打下去了。
所以堵住关口,是最稳妥的方案,王平已经做出了成功案例,详见这篇 :曹爽的六万魏军为何拿不下蜀汉数千人马?(兴势一战最大的功臣是谁?)
姜维的统兵能力的确很强,在谋略、练兵、战术各方面都不弱于入选武庙的邓艾,甚至有些地方还略胜一筹。
但是他最欠缺的一点就是没有继承诸葛亮的谨慎。
蜀汉国力弱小,经不起一场大败,所以在执行环节,务必谨慎谨慎再谨慎。
丞相没有批准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汉中、沓中,姜维只能二选一,不能既想在汉中打围歼战,又不愿放弃联络羌人的战略。
尤其是他那个诱敌深入,全歼魏军的战略,整体构想是没错的,但整个计划必须环环相扣,不能有一丝疏漏,需要蜀汉从上到下的绝对配合。
但在已经和后主貌合神离的情况下,你又有多大的把握呢?
打赢了,姜维绝对可以入选武庙,一旦打输了呢?
大家也看到了,从未被突破过前线的蜀汉竟然一战而亡!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你不是邓艾,魏国玩得起,小国玩大的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姜维、魏延二人,是真的像!
查阅历史文章的朋友可以用以下方式:
点击发消息(打 圈圈的 )
之后就会看到三个快捷入口:合集、人物传记、留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