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2年陈赓将一名犯人保释,并让他在哈军工当老师,此人有啥背景?

2024-02-05历史

1952年,北京最高人民法院门口。

「董必武先生,关于死刑犯沈毅的事情,还请听我说上几句,不 知可否 ?」陈赓气喘吁吁地对董必武说。

「这是什么意思?」时任最高院院长的董必武回过头,上下打量着陈赓一番,不解地问。

「是这样的,沈毅能够交给我,他留着对我来说有大用处!」陈赓紧接着说。

片刻犹豫后,董必武还是决定送个顺水人情给陈赓,「既然您如此重视沈毅,就拿去吧,想必他在你那儿呀也能发挥不小的用处。」董必武笑着对陈赓说。

沈毅是什么人?为什么一个建国后的死刑犯会获得大名鼎鼎的陈赓将军的保释?这一切,还要从建国后的那场朝鲜战争说起。

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的指挥下连战连胜,好不威武。可是,在后来的「砥平里战役」中遭遇失利,志愿军除了遭遇重大人员和技术装备的损失外还出现了严重的后勤补给问题。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志愿军在前线的失利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这种严峻情况下,彭德怀老总也一筹莫展,直到某一天,得知陈赓从越南回国消息后,敏锐的他立刻发现这是逆转战局的一个绝佳的机会。

彭德怀很快向北京方面打报告,希望上级能够批准让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陈赓率领一支新军来朝鲜助战。

在了解了前线的诸多问题以及彭德怀的困境后,中央也迫切希望陈赓能够带领第三兵团入朝支援作战,起初,陈赓对此事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愿意服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可是,在即将出发的前两天,却因为关节炎复发而不得不作罢。

经过一番医学检查后,医生表示陈赓此刻的健康状况不适合朝鲜严酷的冬季,连正常的行走都成了大问题,更不用说带兵上阵这样的事情。

对于医生的诊断,陈赓却并不在乎自己是否适合上前线,也不在乎医学报告的结果,决心立刻动身前往朝鲜,缓解彭德怀司令和数千万志愿军战士的困难。

在得知了陈赓的执拗后,党中央虽然对他的爱国之心表示了极大的敬佩之情,可是还是一纸命令将其强行留下来接受检查和医疗。

无奈之下,陈赓只能服从上级部门的安排,这关节炎一治就是大半年,等到陈赓完全康复已经是当年8月份,在获得了医院和上级单位的同意之后,陈赓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拖着刚刚痊愈的身体进入了朝鲜。

原本意气风发,打算在朝鲜战场好好表现一番,发挥自己才能的时候,殊不知,国际局势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1952年,鉴于美苏冷战的形势需要,斯大林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会谈,双方讨论的话题在于斯大林希望毛泽东能够在中国创立一所陆海空为一体的高级军事院校,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苏双方的军事合作交流与关系,也有利于帮助中国方面培养一批具有卓越现代战争头脑的指挥家。

此时的毛泽东此前也多次从朝鲜战场了解到许多不利因素,迫切认识到当前的局势已不再是曾经面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人那时的样子,为了最大限度加强前线指战员的军事素养和适应新的国际环境,于是,便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

那么,计划已经决定了,可是该由谁来负责担当军校的校长呢?毛主席与周总理、朱总司令三人一番讨论后筛选后,最终敲定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陈赓将军在,在毛主席看来,陈赓不仅仅是一名活跃在沙场上的「常胜将军」,而且还是当时军队中难得的知识 分子 ,在思想和政治上都令人放心。

除此之外,陈赓早年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也为他增色不少,就这样,刚刚抵达朝鲜的陈赓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时,就被主席又调回了北京。

陈赓一进入中南海,就发现不仅仅是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也在此恭候多时了,毛主席笑着邀请他坐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陈赓呀,你刚刚从朝鲜回来,和我们几个说说你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吧!」

「是,主席!」陈赓站起来敬了一个军礼,说:「现如今,我军最根本,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尤其是在先进武器,具有现代化军事思维的人才以及武器的生产,维护上更是与美国人,苏联人落后了不止一个档次。」

陈赓说完瞥了一眼身边的毛主席,后者眉头紧锁,神态紧张,仿佛在思索着什么,听完了陈赓的看法后,毛主席转过头对周总理说:「陈赓的想法非常实际,这也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后恐怕......」

毛主席站了起来,紧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美国人想要短时间一劳永逸解决掉朝鲜甚至是新中国的问题,可是,他们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计划,这也提醒了我们要有自己的高级军事学校来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与敌人相抗衡!」

「陈赓呀,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毛主席怀着期待的眼神看了看陈赓。

「主席,这可不行,你知道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办学的经验,我担心我能力不足。」陈赓楞在一边,不自信地说。

然而,面对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的邀请,陈赓也从最初的不愿意,不接受转变为向大家保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陈赓虽说信誓旦旦接受了任务,可是,摆在面前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首先,学校该选在哪里?教员从何而来?教材又该学些什么?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初,斯大林与毛泽东交涉时曾经指派了一批苏联的军事专家协助办学,现在这帮人正跟着陈赓四处考察,最后,一致决定将学校定在哈尔滨,一来这里离苏联国土较近,二来哈尔滨拥有一定的军事基础设施。

在陈赓等人的努力下,哈军工开始创立了起来,陈赓四处招揽人才最终获得了70多位中外军事专家的支持留了下来,而贪污犯沈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功被陈赓从董必武手里「挖」过来的。

沈毅此人早年在法国求学,旅法期间主攻弹道学,这样的人放在任何一个政权手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回国之后加入国民党的军事部门工作。

解放战争开始后,眼看国民党即将丢失东北,善于观察局势的沈毅果断发动了起义投入到共产党人的阵营之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沈毅被调到民航总局供职,在此期间因为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具备高级知识很快当上了处长。

拥有了一定权力的沈毅,开始转变了以往兢兢业业的态度,逐渐露出獠牙和贪婪的一面,期间他利用职权大肆贪污,数额达到好几亿,这在上世纪建国初期是不可想象的一笔巨款。对于沈毅的问题,上级相关部门其实早就开始调查他。

东窗事发后,沈毅被停职接受检查,在数量众多的罪证面前,沈毅最终低下了他的头颅,等待他的将是最严厉的处罚。不久后,经过一系列的审判,最高人民法院判处他死刑,二审后改判为缓刑,沈毅的事情很快轰动全国。

远在哈尔滨的陈赓也是从友人口中听说了这个人,除了沈毅的污点外,友人还提及了沈毅早年的经历,认为这样一个拥有丰富军事经历和知识的人就这样没落是在可惜。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赓很敏锐听出了友人这番话的意思,便表示想见一见沈毅其人,得知沈毅当时正被关押由董必武全权负责看守时,陈赓决定找到董老说明意图。

对于陈赓如此大胆的决定,当时,哈军工许多专家都劝他三思而后行,毕竟沈毅这个人名声、品行实在太差,如果贸然将他接纳到哈军工,势必会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加上哈军工是当时可以接触到许多军事机密的单位,众人实在不放心沈毅一来会发生什么乱子。

面对如浪潮一般的批评和反对声,陈赓也是有考虑到的,用他自己的话说:「要给沈毅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千万不要浪费其才能。」说完,便带上几个人登上前往北京的火车去了。

到了北京,一下火车陈赓便马不停蹄找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一段两人的对话,其实董必武对于陈赓的请求也是十分犹豫的,毕竟沈毅不是一般的犯人,此人若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不过,看到老朋友陈赓如此诚心诚意,董必武也不好多说什么,能够让陈赓出面请求网开一面,足以从侧面看出沈毅的军事才能和知识对当时的中国是有多么宝贵,董必武索性接受了陈赓的请求,将沈毅交给哈军工处置。

原本已经万念俱灰的沈毅得知自己时来运转,免于一死的时候,激动地感激涕零,在狱中见到陈赓时,便对后者发誓以后的日子里一定就在哈军工贡献自己此生之所学支持陈赓将军和新中国的军事事业。

在将沈毅成功接回哈尔滨后,陈赓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并马上吩咐腾出宿舍房间给沈毅,在领着后者参观了学校并说明了大致情况后,陈赓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带着期待的语气对他说:「好好干,祖国和人民都期待着你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前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

在一段时间工作和观察后,陈赓发觉沈毅这个人对工作非常上心。一次,陈赓视察教工宿舍,在进入沈毅房间时,推开门一股辛辣的酒精味扑面而来。

「沈毅,你是不是违反规定喝酒了?」陈赓刚想发火,却注意到他的房间里还有反常的地方。

陈赓走近一看,这才发现他大冷天不但没有生火,反而像个没事人一样端坐在炉子前看书,原来,沈毅手中有许多非常宝贵的资料,他不想因为生火而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取暖故意不生火借烈酒暖和身体。

「原来如此,真是苦了你了。」了解了事情原委的陈赓,内心一阵酸楚。从沈毅房间走出来的陈赓感悟颇多,他立刻命令重新给沈毅安排一间基础条件好一些的宿舍,以保证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