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董卓被杀后,王允为何没能掌管大权?后来西凉军为何会攻破长安?

2024-06-01历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董卓被杀后,朝廷一度看似恢复了秩序,王允作为诛杀董卓的关键人物,理应顺理成章地掌握大权。然而,历史的车轮却没有按照预期滚动。

王允为何未能稳坐权力之巅?长安城又为何在不久之后被西凉军攻破,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

在这段动荡的岁月里,隐藏着复杂的权力博弈和未曾预料的变数。王允的失势和长安的沦陷,到底是命运的偶然,还是必然的结果?

董卓之死:局势大好,但王允的致命错误

192年4月,随着董卓被吕布刺杀,长安城内原本的对峙局面顿时一扫而空。此时的王允,可谓是手中掌握着东汉朝廷的重权,前程似锦。

首先,王允凭借自己的智谋,迅速稳定了长安城内的局势。他第一时间发布特赦令,将董卓属下的官员一网打尽,并派遣皇甫嵩攻占了董卓的老巢郿坞,将大量的财富掳获回长安。

同时,他还默许了众人对董卓及其家族的疯狂报复。在这一系列的果断举措下,王允成功掌控了东汉中央政权的大部分权力。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王允能够及时做出正确判断,稳住了局势。毕竟,在董卓被杀之后,整个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长安城内, 所有人都在观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王允此时没能迅速主导局面,就很难阻止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乘虚而入。因此,他的这些举措无疑彰显了他极强的政治智慧和果断决心。

而在此前,董卓麾下的几名重要中郎将,如牛辅、董越等人,也没有第一时间起兵反叛。这无疑给王允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如果这些人一旦发动叛乱,无疑会立刻引发长安城内的一场血战。

前有董卓横死,后有自己得势,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王允自然也蒙上了一层飘飘然的自负。他开始越来越大意,在处理那些曾经效忠于董卓的人时,也变得愈加反复无常。

蔡邕之死:王允的另一大失策

就在王允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他的失策却接踵而至。蔡邕,这位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之前虽然也曾在董卓麾下做事,但相比其他人而言,他的处境确实比较特殊。

因为在董卓篡位之前,蔡邕就一直在朝廷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当时东汉文坛的巨擘。当董卓得势之后,虽然蔡邕曾经表示过不愿为之效劳,但最终还是被迫接受了董卓的任用。

不过,蔡邕的内心其实还是对董卓怀着一种厌恶与反感的。而在董卓被杀后,王允召开宴会时,一个不经意的叹息,却激怒了随时都在警惕的王允。

在王允看来,这无疑就是蔡邕对董卓死亡表示遗憾,这显然是一种政治错误。因此,他立即下令逮捕了蔡邕,最终导致了这位大文学家在狱中死亡。

这一做法,又一次引发了董卓旧部的不满。因为蔡邕虽然地位显赫,却并没有实际的军事实力。

但王允偏偏选择了他作为下手的对象,这就让其他人不免将矛盾对准了王允本人。在王允的眼中,蔡邕不过是一个值得清洗的对象。但在其他人看来,这无疑等同于宣战。

一个文人大儒的死亡,难免会让更多与其有渊源的人感到愤怒和不安。因此,此举无疑引发了董卓旧部对王允的强烈反思,进而导致了后续的严重后果。

贾诩之谋:董卓旧部再次崛起

在蔡邕之死引发众怒之后,董卓的另一些旧部,如李傕、郭汜等人,也开始采取反击的行动。

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一位名叫贾诩的谋士。贾诩看出,当下这些董卓旧部之所以还没有动手,关键在于他们害怕王允下令全面清洗。但在蔡邕之死之后,这种恐惧也开始慢慢消退了。

贾诩虽然在董卓阵营中只是一个谋士,但其政治头脑可谓是异常敏锐。他深知,王允虽然暂时掌控了局面,但内心也充满了恐慌与戒备。

因为一个真正稳扎稳打的政治家,是不会做出如此反复无常的事情的。于是,贾诩就给这些董卓余部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以替董卓报仇的名义,攻打长安。

他告诉李傕、郭汜等人,只要他们现在采取行动,必定能引起关东的其他群雄前来相助,到时候就能彻底打败王允这个杀害董卓的仇人。

在贾诩的鼓动下, 李傕、郭汜等人很快就凝聚起了一支超过十万人的大军 ,向着长安发起了进攻。

这支叛军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时间内集结如此之大,关键在于它们都属于董卓旧部。在董卓倒台后,这些人除了担心被清洗之外,内心更多的是一种报复的冲动。

再加上贾诩这样的谋士一鼓动,他们瞬间就找到了一个合法化自己行动的理由。只可惜,王允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支叛军的可怕之处。

在他看来,董卓的旧部既然没有第一时间发动反扑,那么自己也无需太过担心。结果,直到这支十万大军抵达长安城下,王允才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

新丰之战:东汉最后一线希望

面对这支蜂拥而来的强大叛军,王允终于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他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应该尽快派遣实力雄厚的将领,去彻底拿下董卓旧部的军事力量。

但现在为时已晚,王允只能匆忙调遣董卓的两名中郎将——徐荣和胡轸,率领残余军队去抵挡这支叛军。

这两人虽然同样出身于董卓阵营,但实力却远不如当年的牛辅、董越等人。而且,他们二人此时内心也充满了对王允的戒备和猜忌。

毕竟,在蔡邕之死事件中, 他们已经见识到了王允的反复无常 。因此,他们无法百分之百地信任王允。

很快,这个由徐荣和胡轸率领的防线,就在新丰一带遭到了叛军的猛烈进攻,轻易被打垮。在这场战役中,徐荣更是英勇战死。胡轸虽然逃脱了,但最终却也选择了投降。

这一仗的溃败,彻底摧毁了王允最后的防线。此后,李傕、郭汜等人很快就攻入了长安城,王允再也无力阻挡。

城破之后,吕布带着数百亲兵,侥幸逃脱,而王允则无处可逃,被俘后当场处死。就这样,东汉王朝最后一线希望,也就此陨落。

结语

董卓之死固然标志着东汉政局的一大转折,但王允最终却因为一系列的失策,葬送了这次宝贵的机会。

他的反复无常,不仅引发了董卓旧部的众怒,更是直接导致了长安城的沦陷。 或许,历史往往会以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式,去惩罚那些狂妄自大的人。无论如何,这段往事,都值得我们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