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大将谭政:毛主席的贴身秘书,从未上过战场,靠笔杆子立下大功

2024-02-05历史

1955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了十人共和国大将军衔,这十人中有指挥过渡江战役、高邮战役的粟裕;有两伏7亘村打的日本人丢盔卸甲的陈赓;更有率部围困长春城让十万国军不战而降的萧劲光。

翻阅这是些人的履历,人们会发现,在这些人中随便挑出一个都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可在此十人中,唯独谭政是个例外。

谭政从军近三十年,从未指挥过哪怕一场战役,可是,一个毫无战功的人为什么会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将军」这样显赫的军衔?又是怎样的大功让谭政能在「十大将」行列之中位列第三?

弃笔从戎、伟人秘书

谭政,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楠竹山村,本名谭世铭,由于谭家家境当时还算殷实,谭政幼年便有条件接触到系统的教育,6岁时,谭政进入到谭氏宗族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而这私塾还有个名字——「七星桥私塾」。

说到七星桥私塾,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另一个人,那就是陈赓。陈赓就是启蒙于七星桥私塾,而就是1912年那个炎热的夏天,陈赓和谭政在这间私塾中相识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此时谁也想不到,未来有一日,两人会同样被授予那崇高的军衔,更是为家乡留下一段「一县两大将」的佳话。

陈赓只比谭政大3岁,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孩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日复一日的相处,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个孩子也在朝夕相伴的学习生涯中各自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对方。

天天一起学习、玩耍,使得二人对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也正因如此,在谭政成年后,陈赓索性将自己的妹妹陈秋葵介绍给了他,当看到陈秋葵明亮的眼眸后谭政彻底「沦陷」了。果然,没过多久,曾经的好兄弟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大舅哥,如此一来亲上加亲,也让此后二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谭政也如其他热血青年一样,怀着浓烈的报国意志,于那一年的春天来到了军队报名处。二十出头他辞去小学教师的职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加军伍,也是从那一刻开始,谭政走上了一条将为此奉献终生的道路。

加入到革命队伍的谭世铭,索性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他想到,如今自己既然已经投身到了革命事业,那就要「一世留名,光宗耀祖」,只见他大笔一挥将「谭政」二字,写到了新兵花名册上,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世上再无秀才谭世铭,唯有军人谭政立人间。

1927年9月,谭政与陈赓参加了秋收起义,但部队因战事失利,不得不放弃攻打长沙的念头,进而转入罗霄山脉的三湾村以待休整。也就在这依山傍水、人烟稀少的小村庄内,谭政见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毛主席。

此时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人走到了队伍中间,可就是这样一个略显狼狈的人,却说出了一席让谭政铭记一生的话,他说:

「同志们,敌人只会在我们后面放冷枪,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嘛,大家都是爹生娘养的,他们有两只脚,我们也是两只脚,大家不用怕!」

「贺老总当年就是靠两把菜刀起家的,你们看他如今呢?都成军长了,我们不光有两把菜刀,我们还有两个营,几百人的队伍,我们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听到主席这样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队伍低落的士气瞬间高涨起来,谭政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政工工作对于一支革命队伍的重要性,它能让情绪低落的士兵眼神中重新燃起炽热,它能让一只败军变的锐不可当。

1927年冬,谭政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这一年,谭政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因他当过小学教师,不仅识文断字,而且还有很强的革命意志,所以毛主席让谭政做了他的贴身秘书——前委书记官。从此,年轻的谭政得以与伟人同吃同住,形影不离。

以笔杆为枪杆,扛起政工大旗

谭政自从做起了伟人的贴身秘书后,每天都要与各种报告、决案打交道,其中由主席起草的各类总结和报告尤为珍贵,它们之中不仅仅包含珍贵的经验与教训,更蕴藏了毛主席独到的政治理解,这些财富让谭政受益匪浅。

1929年11月,谭政受毛主席委托到下属各军展开调研,目的是总结红军初创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参与起草著名的 【古田会议决议】。

而在这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上,谭政用笔一字一句地将会议内容记录在了笔记中。在这项【决议】中,主席明确地指出了非无产阶级思想危害的严重性,并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了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使我军内部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

亲临会议,让年轻的谭政深有感悟,他突然觉得,手中的笔杆子不再是轻飘飘的 ,而是比那枪杆子还要沉重还要有威力的武器,它可以书写出慷慨激昂的文字以振军心,它更可以成为铲除部队顽疾的手术刀,在此之后,谭政以笔杆为枪杆,毅然走上了,政工强军的道路。

虽然此后的长征以及国民党的围剿让谭政经历了「九死一生」,但是哪怕条件再恶劣,哪怕形势再严峻,谭政也不忘及时总结战斗经验。

1937年10月,为统一并加强对前后方部队政治工作的领导,毛泽东提出成立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而负责组织筹备的工作,毛主席交给了谭政。

后军委政治部正式成立,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谭政成为主持日常工作的第一副主任,此后党内各种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全部是由他起草制定后再交予主席审阅批示。

从红军时期的红四军前委秘书,再到各级政治部主任,最后到总政治部主任, 谭政经历了我军政治工作从初创、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他也以丰富的政工经验扛起了我党政工强军的大旗。

勤于思考成就部队「及时雨」

政工工作在军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扛起这面大旗可见谭政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懂得切合实际、实事求是的人。也正是因为他头脑聪明、实事求是,总能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关键,我军才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困境中走出来。

记得在大柏地战斗中,红军虽然打了大胜仗,但却没了饭吃。原因就是因为常年住在山中的老百姓搞不清楚这些部队到底是好人坏人,心生忌惮的他们索性都躲进了山里,不露头了。如此一来,红军战士们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白拿百姓的粮食就是违反了军纪,但不拿这些物资战士们就要饿肚皮,饿着肚子这仗还怎么打?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谭政竟创造性地想出了「打收条」这个办法。战士们吃了百姓的粮食就给百姓们「打收条」,等革命胜利后按原价奉还给群众,如要是实在信不过红军,群众们也可以拿着「收条」到苏维埃政府顶交公粮,如此一来,老百姓心头的顾虑没有了,部队的粮食危机也解除了。

正所谓,「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谭政总能在队伍困难时想出好点子,这也让他在军中有了一个「及时雨」的外号,也正是因为他的思维敏捷,不拘一格,才得以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渐成为了我军政工领域的标杆。

「谭政报告」——另一个「古田决议」

1944年,在我党留守兵团之中出现了「军阀主义」、「分裂主义」等不好的思潮,军政关系、军民关系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所以党中央决议委托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谭政针对此事召开一次大会。

联想到之前皖南事变的种种教训,谭政结合古田决议的成功经验立刻起草了一份报告,起草完毕后交给了毛主席批阅。在熬夜批改后,主席对于谭政的工作非常满意,并示意他可以就批改后的报告组织会议了。

1944年4月11日,谭政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而这份报告就是后人所熟知的「谭政报告」。

谭政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党对于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继续强调了政工工作就是军政生命的重要地位,他还在报告中指出了部队要杜绝形式主义,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部队各项工作之中;必须充分发动群众,杜绝孤立主义,真正使官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等等。

「谭政报告」中关于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用辩证思维,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作用等观点使得它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成为了我军政治工作中又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也为后续几十年我军的政工工作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谭政正如他给自己取得名字一般一生「谈政」,他用毕生所学把我军的政治工作从零带到了有,又以一己之力将这薄弱的政工事业带向了成熟的新高度。

粟裕、陈赓等人在沙场上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最后取得赫赫战功,这一切的基础是因为我们拥有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部队,而谭政则是那个能让这千军万马骄兵不败、哀兵必胜的重要人物。

如此看来,谭政这第三大将的名号,理所应当、实至名归,谭政也用他丰富的政工经验为后来我军政工工作留下了宝贵的文字遗产,让我们的部队能一直作风优良、敢打敢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