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建国后他长期休养,1955年不好评级,毛主席,周恩来:副总理待遇

2024-01-24历史

1955年9月27日,历史性的时刻,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授衔授勋典礼盛大举行。

在一次重要的授衔仪式上,10位解放军的卓越领导者和开创者被授予元帅军衔,10位战功卓越的高级将领被授予大将军衔。

此外,还有55名指战员被授予上将军衔,175人被授予中将军衔,798人被授予少将军衔。然而,有一个人因为伤病错过了国家的授衔仪式。

后来,在机关干部重新评级时,发现他的军衔未被确认。工作人员立即报告给了上级。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与毛主席共同商量如何给他评级。

最终,俩人都决定:考虑到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应将其评定为「行政三级」并享受副总理待遇。

那么,是谁获得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如此高度的评价呢?他对我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哪些杰出贡献呢?这个人就是郑位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曾带领新四军二师、五师等与敌军激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湖北黄安县,他被誉为「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这是当地人对他的至高赞誉。

郑位三,1902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原名郑植槐,因在一次入学考试中成绩位列全校第三,改名为郑位三。

郑位三从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接受了严格的文化教育。七岁的时候,他就被送往当地的一所私塾学习。他在学习上非常用心,勤奋刻苦,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

在他的老师的影响下,他深刻认识到了旧社会的腐朽和没落,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充满向往。在社会和学校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他总是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1919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参与到五四运动中,坚定地支持民主社会,呼吁反帝反封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郑位三结识了郑南宣,并通过他的介绍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书籍,如【共产党宣言】。

这些书籍中的理念,如民主和平等,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对共产党的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在1925年,在戴克敏和戴季伦的引荐下,郑位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充满挑战的革命生涯。

郑位三以其认真、踏实的态度,以及活跃的思想在党内表现出色,深受同志们的喜爱和上级的赏识。1927年,他被任命为黄安县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黄安县的人民积极投身于火热的革命事业中。

郑位三在黄安县积极倡导反封建、追求民主,他带领当地群众合力驱赶顽固的地主、恶绅,把土地分给农民。同时,郑位三意识到革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县内进步教师联手在学校开展革命教育运动,并邀请共产党员来视察指导。

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民众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自由民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面对此境,很多意志不坚定的党员转向了敌人。

革命的火焰在黄安的土地上熊熊燃烧,一批批坚定的党员为了保护革命事业,开始转战地下。在这艰难的时刻,郑位三同志凭借着坚强的信念,从黄安一路走到了武汉,只为能重新回到党组织。

他积极响应「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黄安秋收暴动,为「黄麻起义」的拉开序幕。1930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安、麻城两地的农民自卫军在数万人的英勇战斗下,成功发动了攻打黄安县的战争,这是共产党在鄂豫皖地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然而,两年后,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大军进攻鄂豫皖地区,这是他发起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红军主力的撤离让革命根据地的军民陷入了恐慌之中。

此时,郑位三同志深知稳定军民情绪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敌军的第四次「围剿」中突围。

他首先下了命令,要求各地乡、村组织尽最大努力把军民团结起来。接着,他提出了「战斗与生产并行」的口号,组织战士和群众为持久战做准备。

为扩大红军力量,他奔波于部队和群众之间,大力宣传红军的重要性,并组建了一支总人数约为5000人的游击部队。

1933年,鄂豫皖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极度残酷的阶段。在国民党军队的残忍「大清剿」下,许多乡村部落变成了无人区,人民群众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和河流。

在这场斗争中,游击部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而郑位三的家人也遭遇了不幸。

郑位三的父亲因革命斗争长期在深山老林中奔波,被蚊虫叮咬,因医疗条件有限,病死在山中。他的母亲因长期饥荒误食有毒野菜而去世。

前妻在革命斗争中被冻死在山洞里,甚至连他八岁的女儿也要随游击队员四处奔波。战争的残酷使郑位三不得不一次次面对亲人的离世,但他无暇悲痛,肩负责任的他只能将悲痛转化为力量,带领人民继续战斗。

在那段艰苦的战斗中,郑位三染上了疥疮,这些疥疮一次次化脓结痂,全身疼痛难忍,但他只能强忍着,因为部队医疗条件极度缺乏。

郑位三白天与战士们并肩作战,他们的生活常在山林与敌人游击之间辗转,饱经风霜。1934年,程子华受党派遣来到鄂豫皖,带来了周总理的重要指示:郑位三将担任红25军政治部主任,共同推进战略转移。

尽管郑位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但在部队政治工作领域,他尚属新手,有些迷茫。然而,他始终坚定地服从党组织的决定。

幸运的是,他曾在红军宣传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再加上他认真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很快便胜任了新工作。受教育经历的启发,郑位三在军队中积极开展民主,倾听战士们不同的意见,深受大家欢迎,政治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长征途上,战士们的生活极其艰辛,不仅挨饿受冻,还要时刻提防潜在的风险。郑位三深深理解战士们的不易,因此在长征过程中,他很少骑马,而是手持树棍与战士们并肩前行,共同抵御困难。

每当休息时,他总是与战士们挤在一起,为了缓解他们的疲劳,他还会与他们分享有趣的故事,甚至为他们上政治课。

他的故事和课总是让战士们感到快乐,因此他们对郑位三十分亲近。郑位三在讲解政治课时,摒弃了以往刻板的方式,通过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让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讲到俄国十月革命时,他找来列宁的照片,让刘华清放大临摹,再挂在墙上让战士们观看,激发了他们对这个人物和事件的兴趣。

郑位三凭借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为战士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大大增强了战士们的革命信心。1935年7月,为了配合红军主力北上,红25军开始了向甘肃和陕北地区的进军。

然而,郑位三选择了留在陕南地区,参与了鄂豫陕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并担任了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虽然红军主力已经撤离,但国民党的军队仍然集结了大量的部队,对鄂豫陕根据地进行「清剿」。

然而,有了上次的经验,郑位三同志这次给敌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冷静地分析了局势,摸清了敌军的实力后,决定采取避敌锋芒,扬我之长的作战策略。

虽然敌军实力比我军强,但我军非常熟悉地形,于是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在郑位三的带领下,游击部队神出鬼没,忽明忽暗。

他们先是在镇安县青铜关伏击了敌军的一个营,然后突袭了佛坪县城,当敌军支援赶到时,游击部队又攻出了秦岭。

郑位三领导的游击部队神出鬼没,总是让敌军措手不及,令国民党部队的高层头疼不已。然而,尽管他们痛恨郑位三,却对他束手无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位三回到鄂豫皖根据地,和肖望东等同志一起组织了敌后的游击战争,对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7年,由于长期的战斗和高负荷的工作,郑位三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最后不得不退到后方进行修养。其实,郑位三的身体问题早在1942年就已经出现,当时他曾病倒并被组织安排在龙岗休息。

然而,他总是牵挂部队,忙于工作,这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党中央的批准,郑位三留在湖北老家进行修养。

尽管郑位三在修养,但他无法克制自己对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关心。即使身体虚弱,他也会拖着疲惫的步伐到人民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他曾坦率地说:「人民的生活困苦,全都是敌人造成的,我为不能亲自救助他们而感到愧疚。」 在养病期间,郑位三始终坚守着一个习惯,那就是研究和学习革命理论知识。

他将研究革命理论视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并认为,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精通马克思主义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精通马克思主义,才能制定出优秀的政策。

多年以来,郑位三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他的房间里堆满了书,甚至墙壁上、床头柜上都贴满了小纸条,记录着他阅读时的感想。

自解放战争以来,他一共写了成百上千个小纸条,整理出了几百万字的读书心得。这些都体现了他对革命理论的深深热爱和执着追求。

1955年8月,国家首次实行工资制度,对开国将领进行职位评定。在评定过程中,工作人员意外发现漏掉了郑位三这位老同志。

毛主席和周总理了解情况后,果断批准郑位三为行政三级,享受副总理的待遇。尽管郑位三每月可以得到300元的津贴,但他却将这些钱全部捐给了生活困难的人民,自己和家人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

郑位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即使在和平年代,他也始终坚持学习,保持朴素善良的好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