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万打30万,谁打头阵?刘伯承问。众将沉默,一人挺身而出:我来

2024-01-17历史

在1946年9月,我们刚刚在陇海线取得了胜利。

蒋介石为了复仇行动迅速,亲自点将刘峙、陈诚、白崇禧。刘峙和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随时听候调遣。而白崇禧虽然桂系出身,与胡宗南关系紧密,但在关键时刻他也能和蒋介石保持一致,一同对抗敌人。

蒋介石找白崇禧来帮忙,只是想让他为刘峙和陈诚出谋划策。也许蒋介石明白,白崇禧在战略和战术上的才能,要超过他们二人。

因此,他把白崇禧当作军师,让他出谋划策,但却没有给予他指挥军队的权力。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后来在东北战局时,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30万国民党军在白崇禧的指挥下,采取了兵分两路的策略,兵力远超刘邓大军六倍。然而,陈诚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刘邓大军擅长运动战,对于穿插、迂回、包围的战术非常熟悉,这种打法容易被刘邓大军反包围。

因此,他主张利用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攻击。陈诚的提议看起来稳妥,但实际上却可能会被刘邓大军反制。

陈诚改变了策略,虽然兵力仍然占优势,但他的步步为营战术更加稳健,但同时也缺乏灵活性,无法快速形成优势兵力。

只要有一路兵马露出破绽,就容易被逐个击破,援军赶来时只能亡羊补牢。刘邓发现国民党军战术的变化后,立即制定了反击计划。

在战前会议上,刘伯承慷慨激昂地问道:「众将心里都清楚,这第一仗不好打,所以谁都没敢轻易表态。就在场面陷入僵局时,刘邓故意将第一仗的目标避开了敌军五大主力部队,准备打敌整编第三师。

这个师虽然不是五大主力部队,兵力接近一万五千人,装备了一部美械,机动性很高,不仅在中原突围时给我军造成过大麻烦,还在滇缅公路与日军交过手,实力不容小觑。」

王近山是一位深思熟虑的人,他决定打头阵是因为他有拼死一搏的决心,而不是因为他有必胜的把握。他的决定震撼了所有人,甚至连刘邓二人也被他的决心所感染,当场表示全力支持他。

而另一边,赵锡田则在电话里嚣张地向刘峙表态,声称半个月之内就将刘邓大军赶回太行山。然而,赵锡田的傲慢话语并没有让刘峙恼怒,反而让他对赵锡田充满了信心。

于是,刘峙安排赵锡田去攻菏泽,这让刘邓大军的计划更加容易实施。结果,赵锡田的整三师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一头撞进了刘伯承在大杨湖地区布置的口袋阵中。

敌整编三师进入我军的包围圈以后,老天似乎也要助我军一臂之力,

敌整编三师的坦克和装甲车在我们的攻击下变成了活靶子,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威胁,于是刘伯承决定抓住机会,命令我们的部队向包围圈内的敌人发起总攻。

在这个命令发出后,王近山率领的六纵,虽然是一支年轻的纵队,但在冲锋陷阵时不畏牺牲,他们面对收缩在村庄的敌人,猛烈冲击,很快就将敌整编三师的防御阵型撕开了一道口子。

其它纵队趁机冲了进去,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整编三师的全歼彻底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