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韦贤的「一经文化」:确保家族高门大户,经久不衰

2023-12-07历史

京兆(陕西西安市以东)韦氏,崛起于西汉,发展至隋唐盛极一时,长安城里流传「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可见韦氏之兴盛。一个家族能兴盛如此之久,为世所罕见。

韦姓第一位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是韦孟。为逃避秦的暴政,韦孟随家人由秦地迁徙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并追随刘邦起义,韦孟因功被封为楚元王(刘邦之弟)傅(丞相),辅佐元王祖孙三代30余年,他是家族中的第一位丞相。末代楚王刘戊荒淫无道,与吴王刘濞密谋「七国之乱」,韦孟作诗讥讽并辞官归隐,举家迁到邹(今山东邹县)。后来,刘戊落了个兵败国亡的下场,而韦孟抽身及时得以保全。

韦孟的五世孙韦贤,自幼聪慧好学,待人忠厚质朴,精通【诗】【礼】【尚书】,深得乡贤邻里拥戴,开馆授徒传播诗书文化,声名远播,时人称为「邹鲁大儒」。

后来,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韦贤,汉武帝派使者以「公车」征聘其入长安,担任博士一职,汉武帝还拜他为师讲授【诗经】。为官后,韦贤充分施展其抱负与才华,与大将军霍光拥立汉宣帝,深得宣帝器重,封侯拜相,年逾七十方准退休。

韦贤从不考虑给子孙后代留下物质财产,【三字经】中「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说的就是韦贤教子的故事。韦贤的「一经文化」,在邹鲁大地一传十,十传百,汉元帝还御题「一经堂」匾额,足见其深远影响。「一经文化」逐渐成为韦氏祖训和良好家风,成就日后韦氏为人所称颂的相门伟业。

韦贤有四子,除三子韦舜留在邹鲁守坟墓之外,其余均迁至长安居住。四子韦玄成,于汉元帝时任宰相,韦贤父子留下一段「父子丞相」佳话,后人将二人与高祖韦孟并称「一脉三相」。西汉一朝,韦氏宗族中赐爵封侯的显官名人颇多,父子丞相、三世三公、四世封侯的显赫无人能及,家族崛起成为关内著名大族。

此外,韦贤父子创立「韦氏学」,将【诗经】研究又向前推进一大步,成为韦氏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人除了避战乱南迁,逃离胡人控制区的情况外,大部分族人留居京兆,族系繁衍茂盛,成为以后韦姓分支的主要源头。家族后裔先担任鸿胪卿、太仆卿、刺史、中书监等重要官职,维持了公卿世家的地位。

隋唐时期,韦姓更是发展成为豪族,以韦应物、韦庄名气较大。京兆地区韦姓人多外出为官,子孙迁居各地。据【新唐书】记载,家族登科者约110人,官拜丞相达17人,雄踞全唐之首,四朝宰相、三朝宰相、父子宰相、两任宰相频出。

韦氏家族的繁盛,绝不是靠运气得来的。究其因,一靠传统。即便有世袭罔替的门阀优势,韦氏家族依然培育了重读书的好家风,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又一代人在复制优秀基因。隋唐以后走科举之路,韦家人的文学修养与日俱增,唐代但凡知名的文学家,皆与韦家过往甚密,既「拼爹」也「拼己」,两条腿走路,行稳致远。隋以后走科举之路,韦家人的文学修养与日俱增,唐代但凡知名的文学家,皆与韦家过往甚密。二靠血统。韦家充分利用家族的声望和影响,与皇室通婚,和名门望族联姻,提升家族血统的高贵,借助姻亲关系扩充其政治影响。这两个深层次原因,确保了韦氏家族长盛不衰,直至宋代以后才开始衰落,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中,难觅身影。

韦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