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曹操的身边,早已形成人才"滚雪球效应",但他为何放弃了关羽?

2024-07-20历史

世人皆知曹操善于用人,其帐下谋士如云、将领如雨。当年曹操与袁绍争锋,袁绍虽占尽地利,却输在了人和。曹操高瞻远瞩,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招揽了荀彧、郭嘉等众多贤才。他们如滚雪球般越聚越多,为曹操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然而,在这人才济济的阵营中,有一位武将却显得格格不入。他就是威震华夏的"美髯公"关羽。关羽虽降于曹,却始终心系刘备。曹操待他以国士之礼,却终究留不住这位猛将。明知关羽有离去之心,曹操为何不加阻拦,反而放任其离开?

曹操的用人之道

那年建安初,曹操与袁绍争霸中原,两军对垒于官渡。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曹操却面临困境。正当众人愁眉不展之际,曹操却笑谈自若,对帐下众将说道:"袁绍虽众,终是庸才。吾有奇谋,必胜无疑!"

原来,曹操早已派出心腹谋士许攸,暗中策反袁绍帐下大将淳于琼。这淳于琼乃是袁绍粮草大营的统领,若能说服他投降,便可一举破敌。许攸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淳于琼。就在袁绍军松懈之时,曹操亲率精兵,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粮道。

这一战,曹操以弱胜强,一举奠定了争霸天下的基础。事后,曹操对众将感慨道:"此战能胜,全赖谋士之功。若无许攸之谋,吾军岂能取胜?"

从此以后,曹操更加重视人才。他常对身边亲信说:"吾生平最喜欢的,莫过于得到人才。得一庸人,不如得一良田;得一良田,不如得一良臣。"

有一次,曹操率军南下攻打荆州。荆州刘表新丧,其子刘琮不谙世事,望风而降。曹操入主荆州后,不以得地为喜,反而对众人说:"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

这"异度"指的是何人?原来是荆州名士蒯越。蒯越文武双全,智谋过人,曹操早就慕名已久。如今得此良才,岂不令人欣喜若狂?

曹操广揽人才的做法,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他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本事,管你是不是正人君子。当时有人劝谏曹操说:"夫为人臣之道,当忠君爱国。今公网罗天下奸雄,招降纳叛,恐非长久之计也。"

曹操听罢哈哈大笑,说道:"治国用兵之道,唯才是举。使能则用之,不问其出处。若论忠君爱国,谁人及得上我曹孟德?"

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使得曹操的帐下人才济济。有人曾戏言:"曹营东南西北,都是降将!"这话虽有夸张之嫌,却也道出了曹操善于用人的特点。

就拿曹操的左膀右臂来说,许多都是从敌营投效而来的。张辽本是吕布帐下大将,吕布被擒后,张辽投奔曹操,后来成为曹操的得力干将。张郃原是袁绍的部将,官渡之战后归降曹操,也成为曹营的一员猛将。

不仅如此,曹操还有一个独到之处,那就是善于发现人才。有一次,曹操在行军途中,看到路边有个年轻人正在耕田。那人虽是农夫打扮,却眉清目秀,气度不凡。曹操见状,便上前攀谈。

没想到这一聊不要紧,竟让曹操如获至宝。原来这年轻人名叫杨修,乃是名士杨彪之子。杨修才智过人,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曹操当即力邀杨修加入自己的阵营,杨修欣然应允。

后来,杨修在军中展露才华,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曹操常引以为傲,对人说:"吾于田间得一奇才,此乃天助我也!"

就这样,曹操麾下的人才如滚雪球般越聚越多。有谋略超群的荀彧、郭嘉,有胆识过人的夏侯惇、曹仁,还有文才横溢的陈琳、王粲。这些人才济济一堂,为曹操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使得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很快就成为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最强大的一方。

人才"滚雪球效应"的形成

曹操的人才战略,犹如一颗小小的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人才洪流。这种"滚雪球效应"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曹操招揽荀彧的那一天。

话说建安元年,曹操刚刚平定兖州,正值用人之际。此时,荀彧已是名满天下的才俊,曾在袁绍麾下效力。曹操慕名已久,亲自写信邀请荀彧加入。荀彧见信后,深感曹操的诚意,遂决定投奔。

荀彧来到曹营后,立即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为曹操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东联孙权,西拒刘表,北破袁绍,南抗刘备"的战略方针。曹操大为赞赏,将荀彧奉为军师,倚为心腹。

有了荀彧这颗"种子",曹操的人才雪球开始滚动。荀彧向曹操推荐了一批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昱和郭嘉。

程昱字仲德,东郡山阳人。他曾在袁绍麾下任职,但对袁绍的作为颇有微词。荀彧向曹操极力推荐程昱,说道:"程仲德乃当世奇才,若能为公所用,必能成就大事。"

曹操听闻此言,立即派人邀请程昱。程昱来到曹营后,曹操亲自设宴款待。席间,曹操问道:"仲德以为,天下何时可定?"

程昱答道:"明公若能用我之计,十年之内,天下可定。"

曹操大喜,问道:"何计?"

程昱道:"袁绍势大,不可轻敌。应当先取吕布,再图袁绍。待北方平定,南下荆州,天下可定矣。"

曹操闻言拍案叫绝,当即任命程昱为军师。程昱的加入,为曹操的军事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郭嘉的加入,则是人才"滚雪球效应"的又一个典型案例。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年轻时就以才智过人著称。程昱向曹操推荐郭嘉时说:"奉孝虽年轻,但智计无双。若能为公所用,必能成就大业。"

曹操闻言大喜,立即派人邀请郭嘉。郭嘉来到曹营后,曹操亲自接见。两人相谈甚欢,曹操问道:"奉孝以为,当今天下何人可安?"

郭嘉答道:"非明公莫属。"

曹操笑道:"何以见得?"

郭嘉道:"袁绍虽强,然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刘表虽据荆州,然犹豫不决,难成大事。唯有明公,善用人才,有雄才大略,必能一统天下。"

曹操闻言大悦,当即任命郭嘉为军师。郭嘉的加入,为曹操的谋略添加了新的维度。

就这样,荀彧、程昱、郭嘉三人形成了曹操麾下的"智囊团",为曹操的事业出谋划策。他们的存在,不仅为曹操提供了invaluable的建议,还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

例如,郭嘉又向曹操推荐了刘晔。刘晔字子扬,山阳人,以谋略见长。郭嘉向曹操推荐刘晔时说:"子扬智计百出,若能为公所用,必能成就大事。"

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邀请刘晔加入。刘晔来到曹营后,立即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为曹操制定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策略,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刘晔又向曹操推荐了满宠。满宠字文绩,平原人,以法律见长。刘晔向曹操推荐满宠时说:"文绩通晓法律,若能为公所用,必能使军纪严明,政令通达。"

曹操听从刘晔的建议,任命满宠为军法官。满宠上任后,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军纪,使得曹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大增。

除了文臣,武将的加入也为曹操的人才雪球增添了分量。如前文所述,张辽和张郃都是从敌营投效而来的。他们的加入,不仅增强了曹操的军事实力,还吸引了更多的武将投奔。

例如,庞德原本是马腾的部将。当曹操征讨马腾时,庞德被俘。曹操见庞德器宇不凡,便问道:"汝可愿降否?"

庞德答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立功建业。今见明公雄才大略,愿效犬马之劳。"

曹操大喜,当即任命庞德为将军。庞德后来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曹操麾下的一员悍将。

就这样,文臣武将齐聚曹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人才洪流。这种"滚雪球效应"不断扩大,使得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很快就占据了三分天下的大好局面。

关羽的特殊地位

在曹操麾下群英荟萃的将领中,关羽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位威震华夏的"美髯公",虽然暂时效力于曹操,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他的特殊地位,不仅体现在曹操对他的优待上,更体现在他与曹营其他将领的微妙关系中。

建安五年,关羽被曹操俘虏后,却未受到任何虐待。相反,曹操以国士之礼相待,赐予关羽高官厚禄。曹操曾对众将说:"关云长乃当世奇才,吾以国士待之,诸君切不可怠慢。"

曹操对关羽的优待,不仅仅是表面的礼遇。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留关羽守许都。临行前,曹操特意叮嘱关羽:"云长,许都乃吾之根基,望你善加守护。"

关羽拱手应道:"曹公放心,关某必当尽心竭力,守护许都。"

曹操闻言大喜,又道:"云长,吾府中美女数十,皆供你享用。"

关羽却正色道:"末将受命守城,岂敢贪图享乐?"

曹操见状,更加赞赏关羽的品格。回营后,曹操对众将说:"关云长真乃忠义之士也!"

然而,关羽的特殊地位也引起了曹营其他将领的不满。有一次,曹操设宴款待群臣,关羽被安排在首席。众将见状,纷纷不悦。

张辽起身说道:"主公,关羽虽勇,但终究是降将。今日筵席,何以安排他在首位?"

曹操笑道:"云长虽为降将,但忠义无双。诸位当以德服人,莫要心生嫉妒。"

张辽还想再说,却被夏侯惇拦住了。夏侯惇对张辽低声说:"文远,主公自有主张,我等莫要多言。"

张辽这才悻悻坐下。席间,关羽独自饮酒,不与他人交谈。曹操见状,特意走到关羽身边,亲自为他斟酒。

关羽起身谢道:"曹公厚爱,关某感激不尽。"

曹操笑道:"云长不必多礼。来,与我共饮此杯。"

两人对饮一杯,曹操又说:"云长,你我虽非同乡,但却如兄弟一般。日后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关羽拱手道:"多谢曹公。关某定当尽心效力。"

这一幕被众将看在眼里,更是心生不满。席后,许多将领私下议论纷纷。

夏侯渊对许褚说:"主公如此厚待关羽,真是令人不解。"

许褚冷哼一声,说道:"此人不过是个降将,有何值得如此看重?"

夏侯渊道:"我听说,关羽曾立下誓言,说若找到刘备,定会立即离开。"

许褚闻言大怒,说道:"如此不忠之人,主公竟还如此信任,真是糊涂!"

两人正说着,郭嘉走了过来。郭嘉听了两人的对话,笑着说道:"二位何必如此动怒?主公用人自有道理,我等何必多虑?"

夏侯渊不解地问:"奉孝何出此言?"

郭嘉道:"主公待关羽如此优厚,一来是欣赏其才能,二来是想收服其心。若能使关羽归心,岂不是一大助力?"

许褚仍不服气,说道:"可若他始终不肯归心,岂不是养虎为患?"

郭嘉笑道:"若他始终不肯归心,主公自有应对之策。我等只需听从主公号令即可。"

两人听罢,这才不再多言。

然而,关羽的特殊地位并未因此而动摇。相反,曹操对他愈发信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关羽多次随曹操出征,立下赫赫战功。

有一次,曹操征讨张绣,关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他一骑当先,冲入敌阵,斩将夺旗,杀得张绣军丢盔弃甲。战后,曹操当众表彰关羽,赐予上等宝马、精美铠甲。

关羽接受赏赐时,却说道:"末将受曹公厚恩,理应效死命。此番立功,不过分内之事,何足挂齿?"

曹操闻言大喜,对众将说:"关云长忠义双全,汝等当以他为榜样!"

就这样,关羽在曹营中保持着特殊的地位。他既是曹操倚重的大将,又是其他将领眼中的异类。这种微妙的平衡,一直持续到关羽离开曹营,投奔刘备的那一天。

曹操对人才的优待

曹操对人才的优待,可谓是古今罕见。他不仅能识才善用,更懂得如何留住人才、激励人才。这种优待,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使得众多人才心甘情愿为他效力。

建安七年,曹操平定了河北,威震天下。此时,有一位名叫杨修的年轻才俊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年仅二十出头,却已才名远扬。

曹操亲自设宴邀请杨修,席间,曹操问道:"德祖年纪轻轻,却已声名鹊起,不知有何过人之处?"

杨修答道:"愚以为,才者,天授也。修虽年轻,却颇好读书,略知一二。"

曹操闻言大喜,又问:"德祖既然好读书,不知最喜欢哪本?"

杨修道:"修最爱【春秋】,其中微言大义,令人回味无穷。"

曹操听罢,更加赞赏,当即任命杨修为议郎,参与军国大事。这一任命,引起了不少老臣的不满。有人说杨修年轻轻浮,不堪大任。曹操却说:"人才难得,若不及时任用,岂不可惜?"

不仅如此,曹操还特意为杨修安排了住处,就在自己的府邸附近。每当有疑难之事,曹操都会召杨修商议。杨修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功劳。

曹操对人才的优待,不仅限于文臣,对武将也是如此。建安十年,曹操征讨乌桓,大将张辽在这场战役中立下大功。

战后,曹操设宴犒赏三军。席间,曹操亲自为张辽斟酒,说道:"文远此战英勇无比,吾心甚慰。"

张辽连忙起身谢道:"末将不过尽本分而已,何足挂齿?"

曹操笑道:"文远太谦虚了。来,与我共饮此杯。"

饮罢,曹操又取出一件宝剑,递给张辽道:"此剑乃先帝所赐,今日赠予文远,以表吾心。"

张辽受宝剑时,双手微颤,说道:"曹公厚爱,张辽感激不尽。必当肝脑涂地,以报主恩。"

曹操对人才的优待,不仅仅是赏赐金银财宝,更重要的是给予信任和尊重。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荆州。行军途中,粮草不继。众将都束手无策,只有谋士荀攸提出了一个奇妙的建议。

荀攸对曹操说:"可令三军解下行囊,把粮食倒出来晒,就说是要防止发霉。如此一来,士兵们看到粮食充足,必然士气大振。"

曹操大喜,立即下令照办。果然,三军看到堆积如山的粮食,个个精神振奋。曹操趁机挥师南下,一举击败荆州军。

战后,曹操对荀攸说:"此战多亏公之妙计,否则难以取胜。"

荀攸却说:"此乃曹公用兵如神之功,某不过献了个小计而已。"

曹操闻言大笑,说道:"公太谦虚了。来,请上座,我要亲自为你斟酒。"

这一幕被众将看在眼里,无不羡慕荀攸受到如此优待。

曹操的这种优待,不仅仅是对已经立功的人才,对尚未立功但有潜力的人才,他也同样重视。建安十五年,一位名叫司马懿的年轻人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年仅二十出头,却已显露出过人的才华。曹操多次邀请司马懿出仕,但司马懿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

曹操并未就此放弃,而是亲自登门拜访。当时,司马懿正在床上装病。曹操走进卧室,见司马懿躺在床上,便说道:"仲达果然病得不轻啊。"

司马懿连忙起身行礼,说道:"不敢欺瞒明公,某实在是才疏学浅,不敢妄言国事。"

曹操笑道:"仲达太谦虚了。你我君臣相得,何必如此见外?来,请起身与我同坐。"

司马懿见曹操如此诚恳,终于答应出仕。曹操大喜,立即任命司马懿为文学掾,参与军国大事。

就这样,通过对人才的优待,曹操聚集了一大批文武之才。这些人才为曹操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得曹魏政权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始终占据优势。

关羽离开曹操

建安十三年,关羽在曹营已经度过了五个春秋。这五年里,他虽受到曹操的优待,但心中始终惦记着结义兄长刘备。这一年,关羽终于得知刘备的下落,决定辞别曹操,重返刘备麾下。

这一天,关羽来到曹操的府邸,正色道:"曹公,关某有事相告。"

曹操见关羽神色严肃,便问:"云长有何要事?"

关羽拱手道:"关某得知大哥刘备现在袁绍处,想请曹公准许关某前去相投。"

曹操闻言,沉默良久,然后说道:"云长,你在我这里已有五年,我待你不薄。如今你要离开,我虽不舍,但也不能强留。你且去吧,我送你一程。"

关羽感激地说:"曹公大恩,关某没齿难忘。"

曹操亲自为关羽准备了盛大的送别宴。宴席上,群臣纷纷劝阻关羽离开,但关羽去意已决。

张辽起身说道:"云长,你我共事多年,情同手足。何必舍近求远?"

关羽答道:"文远兄,关某感激不尽。但昔日结义之誓不可违,望兄见谅。"

夏侯惇也劝道:"云长,主公待你如手足,你何必离开?"

关羽拱手道:"元让兄,关某深知曹公厚恩。但今日之别,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曹操见状,挥手制止众人,说道:"诸位不必再劝。云长去意已决,我等不可强留。"

宴席结束后,曹操亲自送关羽出城。临别时,曹操对关羽说:"云长,我送你三件礼物,聊表心意。"

说着,曹操命人取来一匹骏马。这马通体赤红,神骏非凡。曹操说:"此马名曰'赤兔',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今赠予云长,望你珍惜。"

关羽接过马缰,感激地说:"曹公厚赐,关某铭感五内。"

接着,曹操又取出一件锦袍,说道:"此乃西川蜀锦所制,价值千金。云长身材魁梧,穿上定然威风凛凛。"

关羽接过锦袍,再次拜谢。

最后,曹操取出一把宝刀,说道:"此刀名为'青龙偃月刀',乃先帝所赐。今日赠予云长,望你善加珍惜。"

关羽接过宝刀,不禁感慨万分,说道:"曹公如此厚待,关某实在无以为报。"

曹操笑道:"云长不必如此。你我虽非君臣,但情同手足。日后若有缘分再见,望你不要忘了今日之情。"

关羽郑重地说:"曹公大恩,关某终生难忘。他日若有机会相见,定当以命相报。"

说罢,关羽翻身上马,向曹操深深一拜,然后策马扬鞭,向北而去。

曹操目送关羽远去,直到看不见马蹄扬起的尘土,这才转身返回。

回到府中,众将纷纷劝说曹操追回关羽。许褚愤怒地说:"主公,关羽如此忘恩负义,我等何不追回,将其斩首?"

曹操却说:"云长乃信义之人,今日之别,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我若追回,反而失信于天下。"

郭嘉赞同道:"主公明见。关羽此去,必然感念主公大恩。他日若有机会,或许还能为我所用。"

曹操点头道:"奉孝说得极是。关羽此人,忠义双全。今日之别,或许是一场考验。"

就这样,关羽离开了曹营,踏上了寻找刘备的道路。他此行不仅带走了曹操赠送的三件重礼,更带走了曹操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关羽的离去,在曹营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称赞曹操的宽宏大量,有人则批评他的优柔寡断。但无论如何,这一事件都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关羽此后的经历,更是证明了曹操的远见。关羽重回刘备麾下后,成为了蜀汉的重要支柱,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他对曹操的感激之情,也一直保留在心中,成为了他日后行事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关羽的忠义品格,也体现了曹操的胸襟和智慧。它成为了后世称颂的一段佳话,也为三国时期的群雄割据局面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