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邓小平南巡见许世友,带茅台酒

2024-02-29历史

1985年1月,邓小平在南巡途中专程前往南京,希望能见到许世友。两人交谈中,许世友心结48年终于解开,他表示:「我现在可以安心离开了。」

许世友与邓小平的革命友谊始于抗战年代,他们曾一起在八路军129师386旅并肩作战。许世友曾任副旅长,邓小平担任政治委员。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邓小平亲自指定许世友担任东线的总指挥,两人配合默契。许世友在1985年1月住在南京的中山陵8号,而邓小平知道许世友即将80岁大寿,于是决定在从南京路过时去看望他。

这段友谊历经几十年,仍然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

当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把消息告诉许世友时,他豪爽的性格让他立刻准备去车站迎接老友邓小平。但是,由于正值冬天,邓小平担心许世友的身体,通过韩培信转达了他的想法,让许世友到临时住处中山陵5号等候。

许世友被邓小平的关心深深打动,当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整理好仪容,等到收到消息后立刻赶到了中山陵5号。

很快,邓小平也到了,两人热情地握手、交谈,然后一起进了门。

邓小平在宴会上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酒,为许世友提前庆祝八十大寿,两人边喝边聊,话题十分愉快。突然,邓小平深情地对许世友说:「你在反对张国焘的错误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世友听后明白这是组织上的认可,他内心的纠结和矛盾也得到了解决,心情格外愉快,又多喝了一杯。

邓小平亲自前来探望,让许世友激动不已。在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后,他只剩下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在死后能够安葬在母亲的身边,尽自己最后的孝道。

许世友出生在河南新县,是个大孝子。但是,因为投身革命,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很少有时间回家照顾母亲,这让他对母亲感到十分愧疚。

许世友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尽忠职守,尽孝于亲。然而,为了保护环境,中央在1956年就提出了改土葬为火葬的方案,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签字支持。

虽然许世友当时没有签字,但火葬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得以实施。经过29年的时间,许世友依然希望能够给母亲尽孝,于是他在病重时给中央发去了申请,希望能够土葬在母亲的坟墓旁边。

然而,许世友当时是党内的重要干部,领导干部带头土葬显然有些不合时宜。因此,大家一时间也拿不准主意。最后,邓小平做出了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当年实行火葬政策时,毛主席曾找许世友谈话,理解并支持他的意愿。如今,邓小平也特批了他的要求,这体现了组织对许世友将军一生贡献的高度肯定。

许世友将军于1985年10月22日去世,享年80岁。

王震将军代表中央,在南京军区明确传达了对许世友将军的高度评价。他指出许世友将军是特殊人物,他的军功、经历和贡献都是独一无二的,连毛主席和邓小平都对他给予了特殊认可。

尽管许世友将军的遗体回到了河南老家,但他墓碑上只有简单的「许世友同志之墓」,这更加突显了他一生的大公无私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许世友将军虽然有能力将母亲接到身边,但他深知母亲是为了不给他添麻烦而拒绝。而许世友将军也一直挂念着母亲,希望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但他明白为了国家和人民,他必须将国家放在首位。

这种先国后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地敬佩和向许世友将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