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没有火柴和打火机古代,那些浪迹江湖的大侠为啥能随时随地生火?

2024-01-01历史

使用火是人类与野兽的一大显著的区别 而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元谋人则早在170万年前就已经肯定开始用火了。

那么在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古代,除了原始的钻木取火,人们是如何生火的呢?

1,火寸条

北宋名臣陶谷在【清异录】中提到过:

「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大概意思是说夜里要起床,光点火都要很长时间,于是有人用杉木条整个放在硫磺里侵染,储存起来备用。那时的人们将此称为引光奴,后来这种东西进入市场售卖,更名为火寸条。

元朝明初的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里记载:

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陶谷和陶宗仪说的已非常接近现代火柴,因此有人说这才是火柴的原型,但这时候的火寸条自身不能生火,同样需要火刀火石撞击产生的火星才能生火。

2,火折子

火‬折子,被称为古代黑科技。 火折子的使用原理非常简单,利用了化学上的复燃——即可燃物在缺氧环境中不彻底熄灭,一遇到富氧环境就能够重新燃烧。

虽然原理简单,但火折子制作起来却很麻烦,古人将白薯蔓在水中浸泡后取出捶打,而后加入棉花芦苇等再次浸泡捶打,晒干后加入硫磺、硝石、松香等易燃物,最后取出拧成绳子用纸裹好,点燃后放入竹筒里盖上盖子,人为造成缺氧使之不能充分燃烧,等到用的时候拔开盖子吹燃或者摇晃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就能复燃。

由于原料昂贵制作过程复杂,古代一般只有权贵才能用得起火折子,所以古装电视剧中穷人家还用火折子是不符合实际的。

3,火镰与火石

当然啦,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起「火折子」,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能力购买「火折子。」 那么,普通老百姓就会使用「火镰」。

火镰由:"火刀、火石和火绒"三个组成,其原理和火石差不多。就是:"火镰与火石摩擦使之发热,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产生的火花点燃垫在火石下面的艾绒」从而获得火。

其凭借‬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生火方式,【水浒传】中第84回就写到:自有引火的药头、火刀、火石、火筒、烟煤藏在身边。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在遭受这猛烈的冲击, 当时人们纷纷以学习西洋人的生活为荣,以墨守成规为耻,这让火镰这种过时的器物,从身份的象征变成了落后的「铁证」。

4,阳燧取火

古代还有一种利用聚焦太阳光生火的工具——阳燧。阳燧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凹面镜,能聚集太阳光到一点,引燃生火材料。类似阳燧的生火工具在其他古文明中也较为常见。

而且,因为阳燧靠太阳生火的作用,被古人视为能与天地相通的器品,被古人认为它有趋吉辟邪的作用。 所以从汉代开始,古代的婚典礼仪规定的三十件聘礼中就有阳燧。而阳燧也被做的精巧华丽方便。

2006年10月11日上午10时,一面直径1.4米、通体厚4厘米、重1.2吨的世界特大「虢国阳燧」在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成功颉取天火,从而验证了【 周礼 】等史志「阳燧以铜为之,向日则生火」的记载。

不过自从火柴从西方传入我国后,上述生火工具便慢慢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