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81年郭汝瑰拜访杜聿明,问当年怀疑他有何依据,杜:山东来人谈的

2023-12-11历史

1981年,郭汝瑰访问杜聿明,询问当年对他有何怀疑。杜聿明回答是山东来人所谈。

一个曾在黄埔军校就读,备受蒋介石赏识,属于高级将领嫡系的郭汝瑰,实为我党的「头号间谍」。他常在蒋介石身边参与决策,在国共两党的大决战中,也为我党提供了关键的情报。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郭汝瑰曾遭杜聿明怀疑,但杜聿明最终为何没有向上级汇报呢?他是如何成功潜伏在蒋介石身边并得以幸免的呢?

直到多年后,郭汝瑰拜访杜聿明才得知其中的原因。杜聿明对郭汝瑰的才华和人品深感钦佩,因此他得到了国民党中枢的赏识,常常在陈诚、何应钦、顾祝同和白崇禧这四个人之间周旋。

特别受到陈诚的青睐和宠爱,因此郭汝瑰在军事上一度被委以重任。1948年5月,当顾祝同接替陈诚担任总参谋长后,便邀请郭汝瑰出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

在某个时刻,杜聿明得到情报称郭汝瑰是共产党,他劝诫顾祝同不要让郭汝瑰担任第三厅的厅长。顾祝同与郭汝瑰交往已久,自然不相信这个谣言,甚至觉得杜聿明是在装神弄鬼。

然而,杜聿明却坚定地表示,他指挥作战的方案不能让郭汝瑰知道,一旦他知道,他就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1948年7月7日,郭汝瑰就职第三厅厅长,他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穿梭,为国民党制定作战方案。

当然,杜聿明也始终密切关注着郭汝瑰的行动,视他为眼中钉。因此,在之后的军事会议上,两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对抗。

1948年11月10日,郭汝瑰帮助张克侠将军和何基沣将军打开了徐州的大门,将黄伯韬军团阻拦在运河以西,并将其包围在碾庄圩附近。

在南京官邸,蒋介石主持了一场会议,郭汝瑰在会上报告了他的作战计划。然而,当郭汝瑰在讲台上陈述时,杜聿明却在台下愤愤不平地望着他,眼睛似乎要冒出火来。

尽管如此,蒋介石、何应钦和顾祝同都对郭汝瑰的计划表示了赞同。会议结束后,杜聿明飞回了徐州,没有按照原计划解救黄伯韬兵团的围困。

直到11日晚上,杜聿明才抽调兵力解除了黄伯韬的围困,但始终遭到解放军的攻击,无法接近黄伯韬。21日黄昏,解放军对黄伯韬发动了攻击,战至深夜,黄伯韬部被全部歼灭,而黄伯韬选择了自杀。

黄伯韬在战场上败北,深感耻辱,这也是他自杀的原因之一。在自杀前,他向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提出了三个疑问,主要集中在援军为何未能及时增援。

据杜聿明透露,蒋介石和顾祝同可能听信了郭汝瑰的谗言,因此没有执行原本的救援计划。黄伯韬兵团全军覆没三天后,黄维兵团再次陷入解放军的包围。

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前往南京研究作战方案,郭汝瑰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制定了详细的救援计划,提供了多个方案供杜聿明选择。

郭汝瑰的作战计划让杜聿明感到困惑,他在会议中提出了质疑,然而却引起了大家的不满。虽然被孤立,但杜聿明并不想让郭汝瑰知道他的作战计划,于是他私下与蒋介石进行了交谈。

然而,蒋介石最终还是认为郭汝瑰的计划更为合理,这让杜聿明感到绝望。他认为,蒋介石的改变是因为被郭汝瑰的意见所影响,他后悔在与蒋介石的密谈中没有表达他对郭汝瑰的看法,也没有争取顾祝同等人的支持。

尽管没有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杜聿明还是决定撤出徐州,结果在半路上被解放军包围。蒋介石得知后,只能从华中剿总抽调兵力,但这时已经太晚了。

12月14日,黄维兵团成功突围,剩余人员被解放军全部歼灭。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亲自指挥的两个兵团也被彻底消灭,杜聿明被俘虏,淮海战役至此结束。

实际上,杜聿明对于作战形势的判断相当精准,无论是直接南撤还是突围南撤都是可行的策略,但在关键时刻,杜聿明却犹豫不决。

等到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当然,杜聿明在做决定之前如此犹豫,也受到了郭汝瑰的影响。然而,最让杜聿明困惑的是,当初的郭汝瑰是否真的是共产党,他对郭汝瑰的戒备是否正确。

直到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才解开了这个谜团。能够在国民党的政治权力中心游刃有余,运筹帷幄,而又不暴露身份,郭汝瑰当然也有他的独特之处。

那么,他是如何在国民党内部传递情报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呢?

让我们从郭汝瑰的入党经历开始。1925年,他考入黄埔军校,1929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1930年,他去日本士官学校读书,从此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回国后,他考入陆军大学,成为天子门生,毕业后直接加入陈诚的十八军。在淞沪抗战中,郭汝瑰率部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一战成名。

之后的战役中,他继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受到陈诚的赏识,并迅速成为蒋介石政治中心的一员,在国民党军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进入国民党高层后,他有了更多与蒋介石接触的机会,曾亲耳聆听蒋介石的三十多次讲话,还受到蒋介石和其他高官的宴请。

郭汝瑰对国民党的腐败日益痛心疾首,他深感国民党已无法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于是决心恢复共产党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像我这样对剥削深恶痛绝,怀抱爱国心和正义感的人,如果不去投奔光明,而是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在这一群蛀虫手中毁灭,那是我无法接受的。

」终于,他找到了机会。1945年5月,郭汝瑰巧遇老友任逖猷,他急切地表达了想要入党的愿望。不久后,任逖猷找到了他的堂弟任廉儒,任廉儒当时在中共中央社会部负责军事情报工作,两人经过长时间的交谈后,表示一定会向上级转达他的愿望。

任廉儒向董必武汇报了情况,并受命与郭汝瑰联系。1946年3月19日,任廉儒转达了董必武的意见:「如果你想要恢复党籍,需要通过一些考验。

打入国民党机要部门不容易,你去延安的作用相对较小,留在国统区可以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更有助于解决你的组织问题,希望你能为我们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郭汝瑰已经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5年,期间党组织无法了解他的行动轨迹,我们也无法从一两次谈话中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因此董必武认为有必要对郭汝瑰进行适当的考验,这是当时最稳妥的决定。

实际上,董必武一直将郭汝瑰视为统战对象。

郭汝瑰听从董必武的建议,愿意为中共效力,不计个人安危。他成为中共的情报工作人员,并在张治中的协助下,参加了调停国共谈判。

为了获取军事信息,他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大战会议,并通过陈诚的同意,旁听参会。他在会议上获取的机密情报立即被送到任廉儒手中,任廉儒会定期传达党组织的命令或情报。

在与中共地下党保持联络的四年里,郭汝瑰不顾个人安危,通过任廉儒向中国解放军传递了一百多次关键的军事情报。

虽然他多次申请加入共产党未果,但他始终以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淮海战役中,郭汝瑰将蒋介石的作战计划交给了任廉儒,并特别指出了需要注意的细节。

郭汝瑰频繁地向中共提供情报,加剧了蒋介石的盲目指挥,也引起了杜聿明的警惕。

杜聿明在徐州战役中失利,他认为郭汝瑰和顾祝同在其中起到了负面作用,怀疑郭汝瑰泄露了军事机密。他向蒋介石控告道:「我虽然廉洁,但是郭汝瑰更加清廉,他不近女色,不贪图钱财,连家里的沙发都打了补丁。

」蒋介石听后认为杜聿明是在无理取闹,生气地说:「难道我作为国民政府的官员,都要贪污受贿才算是真正的国民党吗?

这简直是笑话!」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杜聿明发现区分共产党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廉洁。尽管杜聿明的标准并不触及共产党的核心,但从行为上看,这个标准是非常准确的。

因为共产党的根本目标是解救穷人,解放全人类,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郭汝瑰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杜聿明怀疑他与共产党有关联,所以淮海战役中放弃徐州逃跑时,没有让他知道与蒋介石的秘密决定。

但杜聿明是如何知道他与共产党的关联的,至今仍然是个谜。因此,在多年后,当杜聿明和郭汝瑰同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时,郭汝瑰便向杜聿明询问了这个困扰他多年的秘密。

1981年,郭汝瑰和邓锡洸拜访杜聿明,询问当年为何坚称他与共产党有联系,是否有根据。杜聿明回答:「是山东人提供的消息,有根据。

」郭汝瑰追问:「是谁提供的?」但杜聿明避而不答:「这是秘密,我不能告诉你。」郭汝瑰再次追问:「那你为什么不能告诉我?

」杜聿明长叹一声:「我没有真凭实据。」接着,杜聿明反问郭汝瑰:「我最后一次问你,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

杜聿明立刻理解了郭汝瑰的话:「光亭啊,我们的政见并不一致。」尽管郭汝瑰在解放战争期间提供的情报极大地加速了战局的进展,但他却始终未能恢复党籍。

在解放战争期间,任廉儒是与郭汝瑰保持单线联系的人,为了情报的安全,连中共的最高领导也不知道情报的来源。

陈赓对这个人有所耳闻,但并不知道他是谁,只是知道有一个国民党的作战厅长、兵团司令其实是他们的人。

郭汝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川南行署交通厅长。他一直未忘记恢复党籍。任廉儒是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人,但由于工作需要,任廉儒的党员身份并未公开,组织纪律也不允许他为任何人作证明。

为了保护任廉儒,组织派他去了香港做秘密工作。郭汝瑰的儿子郭相操解释说,任廉儒在解放后还在潜伏,担任长江运输公司副经理,直到1953年6月才公开身份。

所以不能让他给郭汝瑰做证明,否则会暴露他的身份。

1950年,郭汝瑰向刘伯承询问是否愿意前往南京军事学院任教,他欣然接受并在此工作了18年。然而,当他转到军事学院后,他先后向董必武和任廉儒写信申请入党。

董必武回复说,入党应该由基层吸收。任廉儒理解郭汝瑰急于入党的心情,但由于他国民党身份,必须经过上级的态度才能入党,因此他在信中安慰他要耐心接受考验,争取早日入党。

然而,郭汝瑰的入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被长期搁置。

一位在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军事人才,却在战后成为一名普通的军事教员。然而,他的坚持与执着并未因此而消减。

直到1977年到1978年,他连续两次提交的入党申请书都被批准,最终在1980年成为中共预备党员,1981年转为正式党员。

他的这份热情和决心,使得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了半个世纪。在古稀之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被成都军委党委评为全军区的优秀共产党员。

虽然已经年逾耄耋,但他依然活跃在学术领域,组织和领导专家编写了一套六百余万言的【中国军事史】和两本【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填补了我国抗日战争史实的空白。

他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对信仰的坚持和对事业的热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郭汝瑰将军晚年完成了近40万字的【郭汝瑰回忆录】,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他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曾经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

然而,1997年女儿准备离开回归家庭时,郭汝瑰坚持要送女儿去机场,不想在途中发生车祸逝世。这位90岁的老人在1997年10月23日走完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被中央军委誉为「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一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郭汝瑰逝世后,家人收到了台湾送来的一封信,打开后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白纸。直到后来,郭相操经过多方了解和分析,才明白这张白纸的含义。

郭汝瑰在离开国民党时,与战友们告别时只说了一句话:「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他在去世后,未能到场吊唁的老友们也以同样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深深哀悼。

郭汝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情报战线,不畏艰险地战斗,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对共产党的绝对忠诚,助力解放战争,立下了卓越功勋。

在半个世纪后,他如愿加入了共产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