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它是红军最悲壮军团,核心领导都没活到授衔,最高是当时一位连长

2024-01-05历史

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顺利在陕北会师,伟大的长征终于结束了。

经过这场突破人类极限的长征,我红军终于保住了火种,中国的革命也转危为安。然而,胜利来的并不容易,在长征途中,毛主席经历了至暗时刻,中央红军也付出了80%的减员代价。

根据资料统计:当初的中央红军下辖5个军团,分别是红一、红三、红五、红八和红五。其中,红一军团由林老总率领,红三军团则由彭老总负责。

这两支部队是中央红军的最强部队,号称中央的「两个抬轿子」的轿夫。虽然两支部队一度损失惨重,但后来也浴火重生,诞生了数不清的开国名将和元帅。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实力在其后面的红五军团遭遇却却让人唏嘘,作为曾经一度与红一红三军团齐名的军团,这支部队到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而且,这支部队也没能走出辉煌的开国元帅和大将,曾经的主要领导人无一幸免,唯一活下来军衔最高的居然只是当初的一个连长,其经历让人叹息......

在这几大主力部队中,红五军团的出身也最为独特,因为它是出自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序列,来源于宁都起义部队。

根据资料记载:1926年9月,冯玉祥为响应北伐委任了共产党员刘伯坚担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政治部部长,而且还邀请苏联军事顾问对部队进行改组。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在西北军部队中涌现出很多共产党员,西北军部队也一度变得很能打,士兵的觉悟也相较于其他军阀更高。

不过好景不长,1927年6月,蒋介石和冯玉祥合流,冯玉祥在西北清党,撤销了刘伯坚的职务,将所有的共产党员全部遣返。

后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打响了中原大战,冯玉祥惨败,不得不将残余部队让给部下,而其部下也心灰意冷层层转让,最终将残余部队交给了第五路军总指挥孙连仲。

不过孙连仲无法收拾大局,只能带着3万多人投降了蒋介石,蒋介石敞开大门接纳,将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

都说军队的军心最重要,而第26路军经过层层转让,历经数次军队变更,其部队早已变得军心涣散,他们注定了就没有了前路。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第26路军后续遭到蒋介石的压榨,逼迫他们去和中央红军作战,结果第2次第3次反围剿战斗中被打的抬不起头来。

——而蒋介石一方面压缩这支部队的编制,另一方面又不给其发军饷,于是部队开始了「穷极思变」。

正如上文所说,这支部队早早就深受共产党人的影响,所以部队的上层领导早就心向我党。在这种背景下,孙连仲请假离开部队,而部队的实际总指挥权已经由参谋长赵博生代行职权。

经过我党的运作,后续掌握实权的赵博生,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长季振同,集体决定加入我军,于是在1931年12月14日策划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这场起义很成功,而它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策划的最成功最大的起义。

面对昔日的战友,共产党人刘伯坚召开了欢迎仪式,欢迎昔日部队归来,而且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宣布授予这支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

——由季振同担任军团总指挥,下辖三个军,董振堂担任13军军长,赵博生担任14军军长,黄中岳担任15军军长。

除了三位军长和总指挥外,党中央还委派了几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军政长官,其中有军团政治委员萧劲光,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何长工和左权等人担任各军政治委员。

这里得提一句,红五军团一开始的部队有1.7万余官兵,有2万多支枪。

但说到底,这支部队是一支军阀部队,所以在早期虽然各领导人觉悟很高,但底层的士兵根本不清楚起义缘由,甚至很多人对共产党产生畏惧心理。

但不得不佩服毛主席,他结合之前改编部队的经验,在部队里建立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关心和改善部队的生活,组织部队参观学习,开展军政教育训练。

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这支部队的所有军官很快收心,大家快速转变为坚定的红军战士,以至于成为了中央红军的五大主力之一。

接受改编以后,红五军团就表现出了惊人的作战力。

在1932年,刚成立的红五军团就先后参加了赣州、龙岩、漳州、南雄、水口等重要战役,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后来红五军团越打越勇,直至成为主力。

例如第4次反围剿战斗,红五军团参加黄陂和东陂两战役,配合红一红三军团歼灭了蒋介石的嫡系数个师,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随后部队又参加第5次反围剿,面对敌人强悍兵力,红五军团依旧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热情,给予敌人重创。

后来部队不得不长征,红五军团就担任后卫任务,成就了铁血后卫之名。

在长征初期,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红五军团负责掩护中央红军突围西进,虽然数次遭遇危机,但依旧漂亮的完成了任务。

遵义会议以后,红一红三军团重占娄山关,红五军团也与敌人血战,消灭了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打了长征以来的第1场大胜仗。

而且,他们更是创造了一个团牵制敌人9个团长达7个昼夜之久的战绩。

后来战局越来越惊险,我军强渡金沙江,红五军团又负责阻击尾追的敌人,刚开始他们接到的任务是阻敌三天三夜,结果红一军团找不到渡船,红三军团无法架浮桥,迫不得已红五军团坚守了9天9夜。

在这9天9夜的时间里,红五军团面对数倍的敌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依旧牢牢守住了阵地,最终成功掩护部队撤退。

后来我军又踏上了过雪山的艰难之旅,作为「铁血后卫」,红五军团再一次承担起了重任。

在这一过程中,红五军团第37团创造了三次翻越夹金山的记录,这支部队在过雪山的时候本来负责垫后,但刚刚翻过山,却突然接到了前往夹金山南部设防阻敌的命令。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赶忙返回与敌人激战7天7夜。在打退敌人以后,37团士兵再次翻过艰难的夹金山赶上部队。这一幕也被后人称之为红军传奇。

以上就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五军团的精彩表现,毫无疑问,这支脱胎于军阀的部队,表现出了卓越的战斗力,他们无愧于红军部队的一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从一直缺乏信仰军纪涣散的「杂牌」部队,他们又是如何打出这惊人的成绩的呢?除了毛主席的精彩改编和思想教育以外,还有红五军团付出的那恐怖的牺牲。

首先是1933年1月,红五军团参加保卫中央苏区的黄狮渡战役,红五军团领导人赵博生亲临前线指挥,结果壮烈牺牲,年仅36岁。

这位昔日的26路军实际指挥官,曾获得红旗勋章,被毛主席称之为坚决革命的同志,曾让叶剑英元帅在八一建军节时写诗悼念。

紧接着是悲壮的西征,1937年1月2日,已经改编为红五军的红五军团,军长董振堂的指挥下攻克了高台城,但选址就陷入了马匪军的重围中。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从12日一直激战到19日,董振堂将军与敌血战,敌人尸体堆积如山,但由于敌人人数太多了,在战斗的最后时刻,他选择将最后的子弹留给自己。

董振堂的牺牲是一场悲剧,他曾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但最终却如此悲壮。毛主席高度称赞他为坚决革命的同志,党中央将他的家乡河北省新河县命名为振堂县。

另外还有季振同、黄中岳两位负责人,这两位牵涉到了另外的风波,在某个肃反运动中成为了牺牲品。

对此毛主席也十分痛心,他也不无感慨,这两人是有功的,他们被杀掉是不应该的。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惨烈的「湘江血战」。

红五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也留下了悲壮的一幕,他率领残部与敌人周旋十余日,结果中弹被俘虏。敌人高兴的抬着他想要去领赏,为了避免敌人的阴谋,陈树湘师长忍着疼痛,搅断了自己的肠子,英勇就义,年仅29岁。

这就是铁血后卫红五军团的悲壮往事,他们的出身曾经卷入了路线风波,但他们用自己的悲壮和成就证明自己是坚定的共产党人,直至后续全军覆没,他们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也正因为付出了这么大牺牲,红五军团最终军衔最高者只有李达,他后续军衔是上将,但他曾经也只不过是宁都起义时的一位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