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粟裕当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有谁,为何一大半没来上班

2023-12-10历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4年9月,刚刚在青岛开完一场军事会议的 粟裕 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央军委的电话:「火速返回北京,有重要任务交代!」

接到这通电话之后,粟裕马上整理行装,乘坐第二天一大早的火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北京。

而到达了北京之后,粟裕才得知中央将他叫回来的原因。

原来,中央要将粟裕升任为解放军总参谋长。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粟裕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我的资历并不算很高,而且身上还带着旧疾,怕到时候会耽误国家的大事...」

听到他的顾虑,毛主席挥了挥手说道:「你的资历在部队当中不算高,但也绝对不算低,而且你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嘛,至于在身体和精力方面,到时候中央会给你安排其他人来辅助你的工作,你大可以放心。」

听到毛主席的话语,粟裕也不再多少什么,只是保证了自己一定会完成国家所交给他的任务。

10月31日,粟裕正式升任为了解放军总参某长。

让粟裕没有想到得是,中央竟然给他配了足足有十一位的副总参谋长!

「众星捧月」的总参谋长

之所以粟裕在上任之前会有「资历不够」的顾虑,这是因为在参加革命的道路上,能够排在他前面的人并不少。

1955年,在全军授衔仪式上面,最受瞩目的,便是「十大开国元帅」的诞生了。

这十大元帅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其中的大部分人,参加革命的时间都要比粟裕长一些。

比如在南昌起义的时候,朱老总、陈老总、叶剑英,都是粟裕的顶头上司,而当时只有20岁出头的粟裕,仅仅只是警卫队班长。

不过,虽然在资历方面「低」了一些,但是在指挥能力和在战场所立下的战绩而言,粟裕甚至比许多元帅还要厉害。

这也让他成为了仅次于十大元帅的「十大大将」之首。

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又迎来了抗美援朝战役。

鉴于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出色表现,中央最初是想要让粟裕来担任志愿军总司令职位的。

但是,在那个时候粟裕在建国前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患上了难以治愈的头痛症,所以只能暂时放下工作前往苏联养伤。

这也让他没有参与到抗美援朝的战事当中来,错失了再次率领部队为国征战的机会。

1951年9月,粟裕调养好了身体返回国内。

这个时候正好是部队进行第一次整编的时期,在周总理和朱老总的推荐下,粟裕刚一回国就前往总参出任了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并继续兼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在到任仅仅一个月之后,粟裕就再次接到了委任状,被升任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之后的将近三年时间里,粟裕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自己的职位上,亲自操办了解放军的整编任务,将初步建立的国防事业打造的井井有条。

1954年10月,总参谋长 聂荣臻 被调到中央军委担任副主席。

恰逢这个时候,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改编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在经过中央军委的一直讨论之后,粟裕顶替聂荣臻,出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这个职务。

由于当时部队刚刚改编完成,为了配合好粟裕的工作,中央专门从各部门调来了十一位将军来辅助他的工作。

他们分别是黄克诚、张宗逊、陈赓、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

一位总参谋长,十一位副总参谋长,这样的配置即便是放眼世界各国也难以再找到第二个。

这也让粟裕享受到了一把「众星捧月」的滋味。

不过,在真正前往总参主持工作的时候,这十一位副总参谋长仅仅只来了四位,剩下的七人都没有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参与工作的四位「副总长」

虽然看上去是11个人来辅助自己的工作,但是粟裕知道,这些将军大多数都有公务在身,所以真正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参谋工作的可能只是一部分人。

正如他所料,在十一人当中,只有李克农、张宗逊、张爱萍和陈赓四人来到了总参。

然而,哪怕是这四个人,在来到总参工作的时候,也同样是「身兼数职」。

首先是负责主持情报工作的 李克农

这位有着「特工之王」称号的开国将军,革命时期曾在地下战场上与日本的「特高课」以及国民党的军统、中统等特务机构斗得水深火热。

诸如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贤二、戴笠、毛人凤等人都曾经是他的手下败将。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克农又主持建立了中央军委总情报部,继续从事着战场情报工作,在抗美援朝时期为志愿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当时我国的情报部门还为修建完善,所以李克农虽然前来工作,但是能够为总参付出的精力并不多。

张宗逊 则是在建国之后出任了军委军校部部长。

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组建全国的军校建设,这是为军队未来所拼搏的大事,所以同样要花费许多身心精力。

他在总参日常能处理的工作也很少。

而其他两位前来工作的副总参谋长虽然提供的帮助比上面两位多了一些,但是也十分有限。

陈赓 是部队里数一数二的「大忙人」。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是率领顾问团前往越南,帮助越南人民军对抗法国侵略者,回国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朝鲜战场,出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与美军交战。

1952年7月,从朝鲜战场返回国内之后,又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负责主持建立这座对我国的军工事业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的军事学院。

在前往总参工作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可以说陈赓几乎没有得到过片刻的休息时间,经常让自己在超负荷状态下进行工作。

不过,陈赓在性格上天生就「乐于助人」,喜欢做奉献,虽然自己的任务同样繁重,但是在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之后,仍然是经常跑到总参帮助粟裕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也让他成为了出现在总参次数最多的副总参谋长。

最后一位来总参上班的是 张爱萍

张爱萍可以称得上是解放军海军当中的领头者了。

在渡江战役的时候,中央下令让他组建了我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海军。

后来,张爱萍又亲自创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及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

建国之后,张爱萍一直率部投入到东部沿海的剿匪作战行动中,为国家收复了多个岛屿。

1954年9月,在张爱萍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时候,他都还在前线指挥着大陈列岛的作战行动。

1955年1月,在指挥了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成功攻占一江山岛、解放了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之后,张爱萍才终于腾出空闲来,前往总参报道。

不过,由于当时需要经常前往国防部向彭老总汇报工作,所以粟裕也让那个张爱萍直接搬到楼上的国防部办公层处理公务。

这也让他只能腾出一半时间来参与到总参的工作当中。

实在「腾不出手」的七位将军

如果说以上四位将军都能够从繁忙的工作当中挤出时间来主持工作,那么其他七位将军则是忙得难以抽开身。

首先是「身兼数职」的三位将军。

他们分别是 邓华 杨成武 彭绍辉

1952年春天,在彭老总返回国内治病的时候,邓华接过了朝鲜战场的重担,指挥了秋季攻势。

回国之后,他又担任了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以及后来的沈阳军区司令员,全神贯注地投入在东北边境的国防事业和工业建设当中。

杨成武虽然人在北京,但是却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以及防空军司令员的职务,直接对中央和首都的安全负责。

在他的岗位上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彭绍辉则在大西北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既要主持军政工作,又要负责当地的建设工作,再加上路途遥远,实在是分身乏术。

韩先楚 则是因为在南京军事学院进修,在完成学业之前没有办法投入到工作当中。

同样在南京的 许世友 ,则肩负着守卫东部沿海国防的重任,这片地区是当时的重中之重,所以同样也是难以分心。

七位副总参谋长当中,只有 王震 在军事方面的任务没有那么重,但是他却要负责铁道兵的建设工作,负责全国的铁路修建和运营任务,需要经常跑到各地去考察。

最后一位无法来参加工作的副总长是 黄克诚

由于当时黄克诚刚被中央军委秘书长兼国防部副部长,所以他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军委国防部当中。

除此之外,黄克诚还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成员,除了军事任务以外还负责考察制定国家的经济发展任务。

所以即便是在空闲时间,也要到基层主持调研工作,更不可能有时间前往总参。

不过,在被调往军委之前,黄克诚曾经在总参与粟裕搭档了两年多,在此期间为总参的建设工作贡献了不少力量。

结语

虽然这十一位副总参谋长大多数都不能前来工作,但是他们却无一不是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发展和解放军的建设着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而粟裕也并没有因为这些副总长难以前来参加工作而有丝毫的埋怨与懈怠,反而他十分清楚这些老战友们有多么努力地在为国家做贡献,所以他也细致认真地投入在自己的工作当中。

通过这件事,也能够了解到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些开国将领们的日常工作有多么的繁重。

如今,国家能够如此繁荣富强,离不开这些前辈们的努力和拼搏,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这些后辈也要继承先辈们的精神,去努力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只要大家沆瀣一气、团结一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