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胜仗后,赵云给刘备说了一个计策,刘备表面答应,却不再重用赵云

2024-01-06历史

赵云献计后,刘备虽口头答应,却不再重用。

在东汉末年,中国的分裂使得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尽管吕布被誉为后世武将的代表人物,但在三国时期,最有名的武将恐怕非白马战神赵云莫属了。

然而,历史记载中,赵云的名气与地位却并不高,尽管他的才华和忠诚备受赞誉,但却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直至生命结束,他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

虚幻与真实之间让人深思。一提到蜀汉的勇猛将领,人们通常首先想到的是「五虎上将」。【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被誉为蜀汉五虎上将,他们是蜀汉军事力量的核心支柱。

这五位将领各有特色,彼此配合默契,共同支撑起蜀汉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五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们的存在并非完全真实,而是基于历史和文学创作的产物。

他们的英勇事迹,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虚构的,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英勇,以及他们对蜀汉的贡献,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些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差异,让人们不禁思考,历史是如何被塑造的,文学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尽管历史中并未出现「五虎将」的称号,但在刘备首次封赏武将的214年,他确实对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进行了封赏。

其中,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张飞为左将军,马超为驸马都尉,黄忠为左车骑将军,赵云则被安排在封赏序列的最后,比刚刚投降的马超等人低了一级。

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他向汉室报告的诸将名单中,赵云的名字甚至被排在一些刚刚归降的武将之后,这表明在蜀汉权力核心圈内,赵云的地位远未达到后世所想象的高度,与关羽、张飞等人相比,他的地位较低。

这与他在小说中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与关羽、张飞齐名,并被誉为"五虎上将"。然而,实际历史上的赵云地位并不像小说中描述的那么显赫。

这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即使撇开"五虎上将"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也远不如【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样英勇善战。

在刘备的麾下,赵云主要承担的是守护任务,很少亲自上阵杀敌,这使得他的战功相较于关羽、张飞等名将显得较少。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刘备并不信任赵云的独立作战能力。尽管赵云在白马之战中成功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但他的擅自行动并未得到刘备的认可,反而让刘备对他感到失望。

在刘备陷入重重包围时,赵云作为保安队长理应全力守护刘备的安全。然而,他却私自冒险行动,使得刘备陷入了危险境地。

尽管最后成功救出了阿斗,但刘备对赵云的不信任之情已悄然滋生。据【三国志】记载,赵云原本是刘备的左右护卫校尉,但那次战斗中他擅离职守,导致刘备陷入困境。

尽管刘备表面赞扬赵云,但他内心对他已有疑虑。赵云关键时刻离职,无法确保主公安全,这让刘备无法安心让他单独指挥战斗。

此外,赵云过度忧虑民众疾苦,影响军令执行力,这与刘备需要的服从命令的将领不符。

在取得益州后,刘备默许士兵进行掠夺以筹集军费,但赵云坚持让士兵归还掠夺的财物。最终,刘备被迫收回命令,心中对此不满。

这显示了赵云的仁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过于软弱。他过于善良,关心平民百姓,而忽视了军队行动的需求,这与刘备进行战争所需要的果断和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云的人生由于各种原因,一生都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成为了蜀汉的边缘武将。在建安年间,赵云跟随刘备左右,但只担任守卫的工作,几乎没有独立指挥过战斗。

在刘备封赏武将时,他也没有被列入核心将领的行列。在讨伐吕凯时,赵云只被封为翊军将军,地位非常普通。翊军将军只是一个低级军官,没有指挥实权。

此后,赵云一直没有得到晋升。即使在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赵云也始终只是充当辅助角色,负责警卫护航的工作,而非独立指挥作战。

刘备对赵云的不信任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刘禅继位后,才追封赵云为顺平侯,可见赵云在世时甚至连侯爵都未曾加封,地位可见一斑。

在整个蜀汉国的历史中,赵云一直无法摆脱边缘化的身份。他仁慈正直的个性与战场上坚定果断的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刘备需要的是绝对忠诚的人,而不是一个过于仁厚且优柔寡断的将领。最终,赵云只能任人摆布,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总之,赵云在真实历史中的形象与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距。他未能得到刘备的重用,一生都是一个边缘化的存在。

他正直善良的个性竟然成为了他立身不得志的绊脚石。赵云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无法施展才能的悲剧人物。

我们应该以真实的历史为鉴,而非神话传说的演义。也许正是这种差异,使赵云这个悲剧性的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