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和平」切割地球(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外交战

2024-01-25历史

太平洋飓风浪潮

日本从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就沾满了中华民族的鲜血而不能自拔。希特勒对苏联背信弃义的进攻,更加激发了日本帝国的战争狂热。德国人的胜利就像烈酒一样,进入日本沙文主义者的头脑。「大东亚共荣圈",向往着海外广阔的地平线。而英、法、荷的殖民帝国以及美国人挡住了它的去路,在外交上努力拼搏与争吵,最后向太平洋心脏开刀。掀起本来就不太平的太平洋飓风浪潮。到头来一波三折,自食苦海。

(一)建立「东亚新秩序"

远东慕尼黑政策。日本政府奉行币原外交,调整日本以美英在中国和亚洲的矛盾冲突,实行「协调主义"与「和平主义",以改善在远东同美国争霸中所处的被动地位。英国也要参加「远东建设",于1939年7月缔结了「有田——克莱奇协定"是日英帝国牺牲中国利益的公开勾结。这一时期美国的外交措施是坚持远东政策的基本原则,在「门户开放"的幌子下,与日本分赃,共霸远东。美英在对日关系上采取的慕尼黑政策也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痛苦后果。日本当局在中国损害美国财产案件就达800起。英美多次抗议和声明。没有任何实质措施。

「南进"方针。德国军队占领法国和荷兰,英国陷入灾难性的处境。美国又不愿意阻扰日本的侵略企图。这一切为日本实现南侵计划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尽快在印度支那取得经济和战略优势,在海防登陆。1940年5月荷兰投降,殖民当局对德宣战。英国和法国认为自己的军队,有理由在那里登陆,将荷属印度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希特勒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溃败,打败了日本统治集团希图在德国的援助下,侵占远东、东南亚和大洋洲的迷梦,使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9月30日,日本政府通过了一项「战争指导大纲",在东京召开「大东亚代表会议"。摆脱英美统治,「建立自存、自卫和建设大东亚的体制进行合作"。然而日本的这一政策都不能阻挡由于战争进程、发生根本转折而日益高涨起来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二)向太平洋「心脏"开刀

日美矛盾。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后,触犯了美英等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利益,引起美英多次抗议。日本开始南进,夺取南洋战略资源,又使它同美国的矛盾加剧。此外,菲律宾是美国在远东的重要军事基地。新加坡是英国在东方的重要基地。针对日本的侵略,美国采取了一些经济措施,宣布【每日通商航海条约】失效,采取"道义禁运″,「出口许可制","经济禁运"等措施,限制飞机、航空设备、军事器材等战略物资输往日本。就日本而论,尽管美日矛盾日趋尖锐,但他在经济上还是依赖美国,惧怕美国的海军舰队。这使得日本统治集团也故作姿态,希望调整日美关系,企图利用美国迫使蒋介石投降,稳定南进时的后方。日本希望美国同德国先交战,使美英的兵力从太平洋西调被牵制在大西洋上。

假谈判,真备战。德国进攻苏联的同一天,日美之间的谈判便开始了。很难说双方是否有诚意,也许只是为了蒙蔽对方,拖延时间。日本陆海军制定的【帝国国策纲要】确定了侵略的总方针。美国谍报机关破译了东京给日本驻华盛顿大使的秘电,其内容"与目前谈判讨论的精神相违背"。从这时起,美国一方面在华盛顿进行假谈判,一方面真备战。东条等人磨刀霍霍,批准了帝国国策实施原则,采取各种外交手段,努力贯彻帝国要求,立即下决心对美英荷开战。日本陆海军参谋部详细制定了进攻珍珠港和南洋地区的攻击计划。10月17日,日美谈判进入最后阶段。

外交麻痹,刺美「心脏"。东条上台后,大耍两边手法。一面扬言继续外交谈判,一面加快通过对美战争的决定。由于美国情报机关破译日本秘密电码的「魔术",也在外交上耍了花招。美国与中英荷奥等国使节磋商后,由赫尔制定了一个综合方案,也叫″赫尔备忘录″,经罗斯福批准。美国知道了日本护卫舰队沿中国海岸行驶,但不知去向。12月6日晚东京拍给野村的照会电文,说"日本政府表示遗憾",总统对身边的特别助理说"就是战争"。一小时后,赫尔召集陆海军部长会议。决定预先通知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驻防部队。

12月7日,日本的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袭击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该舰队是美国海军主力俗称太平洋「心脏"。日本向太平洋舰队开刀,达到战争初期制胜效果。美国国会紧接着作出了对日宣战的决定。英国政府宣布″进入战争状态"。12月11日,希特勒向美发照会,接着是意大利对美宣战。轴心国签订了补充三国公约的军事条约。对于美国来说,同日本作战,及随后的对德意的战争,加速并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三)太平洋外交风向

日本的太平洋方针。还在1941年11月时,日本政府通过了一项结束"对美、英荷、中战争的战略方案",归结为两点,即摧毁美英荷在远东的根基地,以德意合力迫使英国投降,从而使美国丧失继续作战的意志,造成第三帝国釆取对日本有利的立场。

太平洋战争第一阶段,日本倾其全部舰队,孤注一掷进攻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侵占了超过本国国土的9倍多的大片领土。日本外交当局面临的任务是创造一个便于进一步扩张的良好外交局面,首先巩固于德国和意大利的关系,签订三国军事协定。东条英机等军国头目被初期的战争冲昏了头脑,决定利用初期战果,以持久战赢得最后胜利。外交任务是″"离间苏英美三国关系"。

6月,山本海军上将率领的联合舰队,发动了巨大规模的攻击中途岛的战役。由于美国情报机关成功的掌握了日本的战略意图,"猫捉老鼠"。在此战役中,日海军飞行员全部战死。中途岛的失败和美军在瓜达尔纳尔岛等几次登陆,使日本军政界产生了政治危机。这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决心继续执行既定的持久战方针。

美英的太平洋政策。日本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后,给美英在太平洋上造成的严重局势,要求英美盟军协调其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问题。在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宣读了英国关于盟军在太平洋上战略备忘录,在建立一个以英国将军韦维尔为首的四国驻太平洋西南部和东南亚联合司令部。由于各国都控制着自己的部队,联合司令部没起到作用。1941年12月19日,在重庆召开的美英中三国军事代表会议,任务是寻求三国武装力量协调行动的途径。在美国压力下,中国提议派遣11个中国师支援驻缅甸的两个英国师,美国也指望在中国的支持下能够保卫这条交通线。日本利用英国的困境和英美之间的矛盾。加速南进攻势。英美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观望战略,盟军在东南亚的失败及在利比亚的失利,使美英领导人不无根据的担心德军会闯入中东、日军将穿越印度。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被苏德战场上的苏联武装力量所粉碎。日本在战略上已丧失主动权,而还在苏联边境集结兵力,使英美在太平洋战场占优势,但是没有利用这一有利局势,在太平洋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力图把自己的力量保存到战争的最后阶段迫使参战国接收利于美英帝国的和平条件。

(四)日本的"和平″策略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失败和太平洋战争的根本转折,日本只得放弃入侵苏联的计划。1943年开始,太平洋战场的军事行动权在盟国手中,美国加快了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进攻速度。日本统治集团决定把人民对战争的愤怒导向日本首相东条政府,7月18日,东条政府辞职。

日本为苏德停战说客。日本对外政策的首要战略任务是把美英军队的主力从远东引向欧洲的对德战场,在苏联和西方四国之间打进一个楔子。1944年4月,日本政府重新提出派代表团赴莫斯科,目的是建立苏日之间的和平,遭苏联政府拒绝。9月15日,在战争最高指导例会上,日本外相把他拟定的名为「必须对苏联采取的外交措施的初步计划"提交讨论,对苏联应立即采取坚决果断的外交行动。任务是建立德苏之间的和平,改善苏日之间的关系。主要目标是通过和苏联缔结和约的办法,使德国免遭损失。日本这些外交策略是以保证有利的条件下结束侵略战争。1944年9月间,日外相向苏联政府提出派遣特别代表去莫斯科商讨任何有关与希特勒谈判单独缔结条约的建议,最终被苏联政府拒绝。

日本与英美试探媾和。1944年秋,日本通过中立国瑞典,就与英国媾和问题进行外交试探。如果它以英美达成协议定会受同伙希特勒德国的打击。于是,指示柏林的经济代表处到瑞士说明日本对媾和的条件,其中可能包括中国的东北归还给原来的国家。只求保留台湾和朝鲜。无论英国和美国都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则,拒绝日本人的建议。

日本对中国的和平条件。日本外交当局在对苏英美采取「和平策略″的同时,又致力于和蒋介石政府媾和,企图利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分歧,在中国发动秋季攻势的战果向蒋介石施加压力。日本召开的战争最高指导会上,通过了「对重庆采取政治行动"的决议,提出媾和条件是日本军队撤出中国,把统治中国(满洲里外)的权利转给蒋介石政府,并同意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中立区。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已经不能指望重庆政府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