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何汉武帝开始喜欢卫子夫,后来却对她厌恶至极?其实原因很简单

2023-12-30历史

汉武帝主导的「巫蛊之祸」发生在公元前91年,迅速蔓延以长安为中心,波及了整个京畿要地,包括三辅地区。

这场灾难是武帝朝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在短短几个月内,不仅有皇亲国戚,还有百姓商贾,都被波及,被屠者达数万之巨。最终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含冤自尽告一段落。

汉武帝刘彻事后深感痛心和悲痛,他修筑了「思子宫」以表达对太子的哀思,但对皇后的态度却完全不同,甚至表现出了极端的厌恶。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武帝朝中荣宠时间最长的后宫之主。她忠心侍君长达四十余年,统领后宫长达三十八年,被誉为「千古贤后」,她的贤良淑德和秀外慧中的美德让世人称颂。

这对夫妻,作为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转变?

机会突然降临,歌女逆转了命运。

平阳公主府中的卫子夫原本是一名歌女,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她最理想的归宿就是在容颜消逝之前回到乡野,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然而,一次难得的机遇悄然来临,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汉帝国的实际掌权人窦太后在公元前135年病逝,这使得以馆陶公主刘嫖为核心的陈氏集团失去了支持。二十二岁的汉武帝刘彻终于得以摆脱束缚,开始了自己的时代。

七年幼时,即被册立为太子,而十六岁登基为皇帝的刘彻,一切荣耀都是陈氏集团所赐。然而,在他即位后的前六年里,他却仿佛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无奈之人,朝堂上由窦太后独揽大权,私下则有姑母刘嫖左右其政令。然而,最难以忍受的还是那个任性刁蛮的皇后陈阿娇。

陈阿娇结婚多年来未能生育子女,依赖母亲刘嫖的支持成为后宫的独霸者,不允许任何人分享丈夫的关爱。可以想象,这对于性情活泼、欲望强烈、「宁可三日不吃饭,不愿一日无女人」的刘彻来说,是何等煎熬的事情。

刘彻如今已经摆脱了束缚,他毫不拘谨地释放自己的天性,一边暗中谋划,逐渐控制着政局;一边四处寻欢作乐,宣泄多年来的压抑。

就在这一年,刘彻的同母长姐平阳公主大胆地在民间搜罗了十多位年轻美貌的少女,希望通过献女之事来谋求富贵。然而,刘彻似乎对长姐挑选的少女并不感兴趣,在宴会上只和卫子夫单独交谈,随后又在楼车里与卫子夫发生了关系。

刘彻因卫子夫的出现而重新焕发活力,同时也体验到了为人父的快乐。

卫子夫入宫后,以柔情似水、忠心侍君的态度与刁蛮任性、恃功骄横的陈阿娇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让刘彻找到了雄霸天下、傲视万物的皇权威仪,而且随着三个女儿的相继诞生,刘彻对卫子夫的爱意更是无法割舍,尊宠日益加深。

卫子夫在公元前128年再次努力,终于生下了皇子刘据。刘彻喜得皇子时已经29岁,欣喜万分,他颁布大赦天下,并册立卫子夫为未央宫女主。

卫子夫,一个出身寒微的人,逆天改命,如同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般完成了蜕变,并开始了被誉为「千古贤后」的传奇之旅。

君王一念,便有福有祸。

封建社会强调「母以子贵」,卫子夫因为生育皇子被册立为皇后并非无理可辩。但是,对武帝时期的统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后,其中的原因就没有那么单纯了。

在武帝时期,最显著的执政特色是扶持新的外戚来对抗旧的外戚,并依赖外戚来巩固和增强皇权,同时抵抗以丞相为核心的外朝集团。

刘彻登基后,急需建立一个新的外戚势力,以彻底摆脱陈氏集团的限制和影响。卫子夫背后既有平阳公主领导的功勋势力支持,又有独立于功勋集团的寒门势力,成为武帝迫切需要的最佳人选。

因此,当卫子夫受宠于后宫之时,他的亲朋挚友也都得到了优待,卫氏家族的子弟纷纷入朝任官。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传颂至今的天纵奇才,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和霍去病同为卫子夫的亲属,二人在军事天赋上都非常出众,可谓才华横溢。他们合力征战阴山,驰骋大漠,为汉帝国的疆土拓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创造了永载史册的传奇业绩。

在统兵征战的过程中,卫霍身边聚集了一批军功显赫的功勋宿将。他们不仅是忠心侍君、捍卫皇权的绝对力量,更是支撑起卫氏集团核心的拱卫者,巩固了卫子夫「海内小君」的地位。

刘据七岁时,即公元前122年,被封为太子,这标志着卫氏集团迎来了全盛时期。传颂着「卫子夫霸天下」的歌谣在民间广泛流传,这正是「卫氏贵震天下」时期的真实写照。

然而,刘彻的内心渐渐生起波澜,随着卫氏集团的迅速崛起,他隐隐感到不安。

吕后在汉初独揽大权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当时,陈氏家族操控朝政的情景刚刚结束,刘彻无法忽视新的外戚集团正迅速壮大。尽管这个集团表现出柔弱和温顺,宣称心中只怀有对君王和国家的忠诚,但这并不能消除他内心的猜疑和焦虑。

心理学家大卫·梅西克指出,权力拥有者容易过度警觉,夸大威胁,产生迫害妄想。此外,这种被迫害妄想非常顽固和坚韧,即使在缺乏有力证据的情况下持续增强,甚至在大量反证存在的情况下也会如此。因此,他解释了这种心理现象的出现原因。

刘彻的这种阴暗心理,预示着卫子夫及卫氏集团的覆灭,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这正是。

卫氏集团的倒台,是因为他们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整肃和清洗。

居功不傲、恃宠不骄,退让有仁善之风,坚守自我,这是汉武帝朝出现的四大外戚集团中,卫氏集团表现最为突出,堪称典范。然而在汉武帝看来,并无所谓完美与否,只注重外戚是否可能成为专权隐患以及能否加以掌控利用。

历史学家评价说,这种做法可谓「在受宠时,享受尊荣和宠爱无人能及;一旦受到怀疑,便冷酷无情地将其抛弃如同旧鞋一般」。

卫青在公元前106年离世,这一重要时刻成为卫氏集团的核心支柱瞬间坍塌。

刘彻抓住这个机会,不仅扶持李氏家族的权力,还对曾经效力于卫霍麾下的功勋宿将展开了清洗整肃,包括李广、张骞、公孙贺、苏建、赵破奴等数十位军功卓著的将领,全都被免去了军职。

李氏集团与卫氏集团的兴起历程如出一辙,都始于李夫人受宠生下皇子刘髆,随后带领着整个李氏家族跻身权贵之列。

李夫人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她出身市井柳巷,阅历丰富,精于算计,简而言之,她知道如何迷住「渣男」的心。在她去世之前,不仅留下了刘彻难以忘怀的回忆,还为她的兄长李广利打开了进军功集团的道路。

可惜的是,李广利虽然没有军事才能,但卫氏集团的另一位核心人物刘屈氂却只是个饭桶,这样一来就白白辜负了刘彻的好意,对于打压卫氏集团根本毫无帮助。

直到公元前91年,已经六十六岁的刘彻自觉时日无多,不得不亲自下手,借助这一年春天兴起的「巫蛊之狱」,对卫视集团亮起了屠刀。然而,他始料未及的是,这场整肃清洗从一开始就脱离了轨道,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嗣君之争」。

表面上看,参与这场整肃清洗的势力包括刘彻支持的佞臣江充等人以及李氏集团的刘屈氂。然而,在幕后还存在一股极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势力,即以宦官和方士为核心支柱的赵氏外戚集团。

刘彻晚年时期的宠妃赵氏,心思深沉,难以捉摸。她因为怀孕十四个月后生下皇子刘弗陵而得到「尧母门」女主钩弋夫人的美称,因此也被人称为赵钩弋。

各方势力内心都存有异志,且他们所针对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刘彻的目标是卫子夫和卫氏集团,而李、赵两股势力则企图牵制太子,以便为自家的皇子排除障碍。

在三方势力共同打击的情况下,卫氏一家被屠杀殆尽,卫子夫和刘据相继含冤自杀,唯有太子刘病己尚幸逃过一劫,在襁褓中艰难存活。

长安当时血流成河、日月无光,被指认为卫氏集团及太子一党的文臣武将、兵卒吏民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处决,数万人在这场祸事中丧生,到处都是哀鸿悲鸣的凄凉景象,让人难以忍受。

总结一下

武帝朝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后,竟然出现了一个无人可用的恐怖局面。刘彻似乎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愧疚,但这种感觉只存在于对太子的内疚之中,而卫子夫则死得很冤枉。由于她是太子的母亲、汉帝国的皇后,并且可能构成专权和腐败的隐患,所以她必须受死。

十七年后,刘病已登上帝位,得以为含冤而死的曾祖母卫子夫找回昔日的尊荣,这是上苍的眷顾。

千古流传,令人感慨万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心希望卫子夫仍然是那位出身低微的歌女,而刘彻依然是那位才华横溢的君王。只愿他们两人能够隔着遥远的碧水平静相处,不再有冤魂悲叹,也不再有人间悲剧的悲伤哀怨。

他要是没有她,是否还能成为那位千古传颂的汉武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