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周恩溥:周恩来之弟,国民党拷打下牺牲,后代隐居焦作多年无人知

2023-12-30历史

国民党反动派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四处通缉共产党人,周总理成为其主要抓捕对象。
周总理正冒着生命危险北上转移,为了参加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做准备。

周总理在5月初与多年未见的弟弟周恩溥联系上,并与妻子邓颖超一同前往东北。在弟弟和弟妹王兰芳的保护下,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了苏联。
周总理在中共六大上深刻指出了「左倾」错误对革命的危害,同时确立了中国革命从挫败走向复兴的基本路线。那次会议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周总理夫妇能够顺利进入苏联,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弟弟周恩溥一家给予了鼎力相助。

周总理的亲弟弟周恩溥为何鲜为人知?他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他的子孙后代又如何生活?
具有相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1899年,万冬儿诞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周恩溥。在周恩溥满月那天,万冬儿将他穿上僧袍,然后抱着他到庙里祈福,从此,周恩溥成为了一名「寄名和尚」。
愿你能够代替恩来,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万氏一边抚摸着周恩溥,一边轻声细语:「愿你健康长寿,百岁无忧。」

这是封建社会的陋习,就在万氏生下长子周恩来不久后,其外祖父便不幸病逝。
不久之后,周恩来的孩子满月了,就在这个时候,万氏又一次怀孕了。与此同时,周恩来的婆家小叔子周贻淦也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卧床不起,最终没有留下后代。
周家的宗亲们决定将周恩来过继给周贻淦,一是为了让小叔子有个后,二是希望冲淡周家的不幸。
尽管万氏内心难以割舍,但她却束手无策,只得恳求和尚为周恩溥诵经,祈求他不要像哥哥恩来那样,离开父母的身边。

不久之后,哥哥被过继给小叔子,但小叔子却因病去世了,周恩来只得和养母陈氏一起生活。
周恩来虽然不能称呼万氏为「母亲」,但在平日里,他依旧与周恩溥以兄弟相称。
九岁那年,周恩溥的哥哥的养母陈氏去世了,不久之后,自己的母亲万氏也不幸去世。这一对难兄难弟除了仰仗在外做工的叔父的关照四处求学外,别无生存之道。
周恩来的哥哥周恩来被叔父周贻庚送到东北读书时,周恩溥只有13岁,而他则被送到八婶家寄养,而弟弟周恩寿则被送到十四姨家寄养。

周恩来在191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前往日本留学,随后加入了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自此再未回到淮安。
周恩溥和他的弟弟周恩寿都被四伯接到东北读书,毕业后留在哈尔滨工作。
1928年,周恩溥与哥哥周恩来再次见面时,他已经娶妻生子,并过上了叔父的生活。
哥哥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设法穿过辽宁,前往哈尔滨与之相见。

国共合作破裂,当时国内形势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日伪和国军的眼线,这迫使中共六大不得不在莫斯科召开。
为了逃避审查,周总理打扮成古董商人,穿着老式长袍,留着胡须。他的妻子邓颖超则身着旧时妇女的服饰,陪伴在他身旁。
如何才能穿越日军层层封锁的东北地区,到达苏联呢?这时,周恩来突然想起了在东北生活久远的弟弟周恩溥和四伯。
周恩来和邓颖超当时乘船抵达大连,原本计划经过大连前往吉林寻找伯父和弟弟一家,但刚下船就遭到了大连水上警察的拦截。

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来自哪里?」日本水警询问道。
周恩来以不紧不慢的态度回答道,他是从事古董生意的。然而日本人似乎对他的话并不相信。
「箱子里装的竟然都是报纸,可你却自称是从事古董行业的,我很想知道你到底打算去哪里?」日本水警追问道。
周恩来接着回答说,他要去东北看望自己的舅舅。日本人仍然不相信,只得将他带到警察厅进行进一步盘问。

邓颖超当时站在周恩来身后,心情非常紧张,她担心周恩来此行可能会有危险,因此一直要求跟随而最终被周恩来坚决制止了。
在警察厅内,日本警察对周恩来展开了一番深入追问的询问,甚至直截了当地呵斥他:「我注意到你姓周,名字叫周恩来对吧。」
周恩来同志的心理素质极为坚强,完全没有被日军吓倒,反而以一种淡定自若的态度回答:「我姓周,名叫周曼青,在省政府财政厅工作。」

周恩来同志总能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化解日本人所使用的各种手段,最终使他们无奈地放行。
当晚,周总理带着邓颖超乘坐火车离开大连,前往长春,然后从长春转车前往吉林,在吉林成功避过一次日军的秘密调查,最终到达哈尔滨,与弟弟一家团聚。
周恩溥夫妇在弟弟家小住几天后,又协助与李三立同志在哈尔滨火车站成功接头,随后一起乘车到达满洲里,最终在苏方的保护下,经历了一个月的艰辛才平安抵达莫斯科。
周总理临别时多次嘱咐弟弟,要小心行事,不要用真实姓名以免招来危险。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弟媳也受到了启发,决定为革命事业献身,报效祖国。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尽管这对难兄难弟已有十多年未见面,并且在此期间被迫以「堂兄」相称,但当他们再次相聚时,依旧亲如故。
周总理撑起整个家族,是因为弟弟的牺牲。
1928年与哥哥周恩来短暂分别后,周恩溥一家便隐姓埋名,在东三省之间「穿梭」,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大哥一家。
随后,日本展开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东三省相继沦陷。周恩溥和王兰芳夫妇不得不带着家人南下,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短暂停留,最终决定在山东定居。

山东半岛的情况并不比东北好多少,那里的军民对抗日的情绪极为激烈,周恩溥深受影响,也参加了山东抗日联军,之后一直留在部队,并秘密与中共保持联系。谁知?
周恩来在1944年11月到12月期间两次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他要求蒋介石撤离包围陕甘宁地区的国民军,并停止所有间谍活动。
1945年初,蒋介石对中共提出的废除党治、成立联合政府的建议感到不满,导致与周恩来的个人恩怨加深。因此,他私下派人四处搜捕共产党人。

最终发生了不幸的事件,敌特分子在山东得知了周恩来的弟弟周恩溥的情况,并化名为周同宇参与当地的抗日活动,随后秘密将其逮捕并进行关押审问。
在审讯期间,国军竭尽全力试图从周恩溥口中获取中共的机密信息以及与周恩来本人的联系方式。
周恩溥坚决拒绝承认自己是周恩来的弟弟,也没有透露与中共地下党之间的任何往来细节,最终不得不忍受国军的殴打,直至牺牲。
周恩溥与哥哥周恩来自东北分别17年之久,当时他四十六岁。令人遗憾的是,在革命即将获得胜利的曙光前夕,他却不幸在国人的手下去世。

周恩溥逝世后,王兰芳带着儿子周荣庆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由于担心落入国军手中,王兰芳只得带着儿子四处做零工,每干一段时间就不得不换一个地方躲藏起来。
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烈士遗孀被安排了工作,王兰芳带着儿子周荣庆来到北京,这时她终于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大哥周总理。
周总理因为王兰芳身体一直不好,无法胜任党内工作,于是建议她提前退休,以节省国家开支。

每月一次,周总理都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块钱给王兰芳,对于大侄儿周荣庆,周总理则特别交代:「这50块钱是给你母亲一个人的,你要花就自己挣。」
朝鲜战争当时如火如荼,国家急需人才宣传抗美援朝。因此,周总理同意周荣庆去志愿军医院做干事。战争结束后,周总理找到周荣庆,并劝说他与母亲一起去河南基层工作。
周总理这样做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出于不愿招致外界批评而给亲属特殊待遇,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贫困,就业机会有限,他只想减轻国家的负担。

至于周恩寿弟弟,因长期参与地下工作导致身受重伤,他留在北京工作并在60年代初提前退休。周总理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块钱资助他抚养6名子女。
周总理在河南隐居的后人如今是靠什么来维持生计?他们目前身处何方?
无论何时,都不要透露我们之间的关系。
周荣庆是在1957年从部队退役,并携母前往河南,加入一家卫生学校担任文化工作。
周总理在伯父周荣庆出发前特意叮嘱他:「不要忘记学习,也不要幻想升官发财,最好选择成为一名工人或者农民。与我任何关系都不要在任何场合透露。」

周家的家规
周荣庆在卫校工作不久后,表示同意并连连点头,他申请调岗至焦作轮胎厂、机械厂、钢铁厂,打算做一名普通的工人。
1958年,周荣庆在焦作钢铁厂工作时结识了农村工友晋菊清,经过大半年的相处,二人的感情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一天,晋菊清正在工厂里忙碌,几个同事神秘兮兮地把她拉到一旁,「偷偷地」问她:「你知道你正在和谁约会吗?」
晋菊清满脸疑惑地问道:「还能有谁呢,说不定是老周荣庆。」

他可不是普通的老周,他可是周总理的亲戚,你知道吗?几个工友纷纷开口说完这句话后,晋菊清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一时之间竟无法开口。
下班时间到了,晋菊清气势汹汹地走进厂里找老周,就在这时,老周正在踮着脚,在墙上贴标语。晋菊清突然大声吼道:「周庆荣,你过来!」吓得老周被浆糊溅了一身。
你原来是周总理的侄子?为什么一直不告诉我呢?现在这下子,我可是个农家孩子,跟你可没法匹配了。晋菊清生气地说着,脸上带着些许沮丧的神情。
也许是因为感受到了二人「身份」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有情人不能团聚,晋菊清甚至感到委屈而哭了起来。

周庆荣看到晋菊清伤心的样子,也感到十分内疚。他急忙解释说:「我和伯父是两码事,伯父再官大,我也只是个普通工人罢了。」
周庆荣将晋菊清带回家去见母亲王兰芳。在王兰芳老人的劝说下,晋菊清才最终放下心结,与周庆荣重新和好。晋菊清依旧郁郁寡欢,直到见到王兰芳老人为止。
多年来,伯父的那番话深深地印在周荣庆和母亲王兰芳的心中:「在任何场合都不要透露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以总理的亲戚自居」。
他们一直遵循周总理的教导,从不谋取特殊待遇,而是深深扎根在河南农村。母子二人一直过着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的日子。

周荣庆与晋菊清在1959年结为夫妻,并迎来了孩子。王兰芳将房间分隔成两个约十平方米大小的小房间,从此祖孙三代便在这狭小的空间中度过了一生。
多年来,周荣庆与晋菊清一家最引以为豪的「遗产」,便是结婚时收到的七位妈妈邓颖超从北京寄来的一对鸳鸯枕头、毛巾被和一条毛毯。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互相来往的几封信件外,两家人没有其他的交流方式。直到他们再次见面时,已经是1968年,而那时周庆荣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

多年来,周总理每年都会将两个弟弟的孩子接到西花厅小住,改善他们的生活,并教导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周总理后来的日子更加繁忙,身体状况也变得越来越糟。七妈不允许周荣庆和孩子们再去北京,直到1976年周总理去世,他们一家也没有机会与他最后一次见面。
1988年,邓颖超七妈病情加重,晋菊清独自前往北京探望。不久之后回到河南,她的丈夫周荣庆也患上了重病。1992年,周荣庆去世,半年后邓颖超七妈也离世,晋菊清在一年内经历了两位亲人的离世,身心饱受折磨。

从那时起,晋菊清便把三个孩子视为她的精神支柱,并一直居住在河南焦作。她的长子周志勇在焦作城管支队工作,是周总理的大弟弟家中唯一有着正式工作的孩子。
周志军的弟弟和妹妹周志虹,都在靠做些小生意和打零工为生活来源,过着普通人的日子,他们一家的「身世」在当地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
终于在2011年,70多岁的晋菊清成功获得了市政府为贫困户安排的廉租房,搬进了一套46平方米、设施齐全的「大房子」。

晋菊清捐赠的蓝色外套
直到现在,他们一家人仍然低调地工作着,努力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是周总理最亲近的家人,也是把周总理的家风传承发扬到极致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