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新中国共诞生了10位开国大将,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粟裕是「战神」,有无冕之帅之称,他排名第一当之无愧,而徐海东立有特殊战功,排名第二。让很多不理解的是黄克诚,黄克诚高度近视,看似没有大将风范,像一个书生,更不像上战场的人,名声还不如陈赓、谭政、罗瑞卿、萧劲光等人出名。况且黄克诚在军中还得罪过不少人,很多人都说他天生后脑勺长有「反骨」,一生勇于扮演「反派」,总在关键时刻唱「反调」,那他为何能稳居大将第三把交椅,排在战功赫赫的陈赓之前呢?
陈赓的资历和战功有多高?
黄克诚排名在陈赓之前,那么先来看看陈赓的资历和战功。陈赓于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将门世家,他才13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而选择离家出走,投笔从戎。
陈赓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朱老总党龄一样,比其余的9大元帅和9大将军的党龄都要早。1924年,陈赓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堂,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黄埔被赞誉为「黄埔三杰」,他还救过蒋介石性命。
南昌起义失利后,陈赓因腿伤潜入香港,辗转到上海治疗腿伤,在上海遇到亦师亦友的周总理之后,被周总理派遣到天津领导中央特科。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陈赓被派遣到四方面军担任师长,1932年9月升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离徐向前总指挥的位置仅一步之遥了,然而陈赓却在一次战斗中右腿负伤,回到上海治疗时还「进去了」。
陈赓人缘极好,不仅和国民党黄埔一期的很多军政大员关系很铁,连宋庆龄、鲁迅等民主人士也很欣赏他,还是蒋介石救命恩人。他被老蒋「放」了之后重新回到红军部队,因大部分被捕的同志都牺牲了,陈赓解释不清楚他作为四方面军参谋长这么重要的红军高级干部还能活着回来的原因,还好周总理亲自出面担保,陈赓才了当红军学校的校长,随后担任红军干部团团长参加长征,1935年担任红军第一师师长。
陈赓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功和名声很大,他的386旅被美国人称赞为「中国最好的旅」,日军扫荡我根据地时,一抓到八路军战士,第一句话就问:「你是不是386旅的?」日军还专门在他们的装甲车上刷上「专打386旅」的标语。
在解放战争时期,陈赓被陈毅认为是我军杰出的五位军事家之一,他的陈谢兵团千里挺近大别山,与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呈「品」字形展开,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陈谢兵团虽然隶属于第二野战军,但却是由中央直接指挥的。作为中央直接指挥的军事主官也只有彭德怀、粟裕、林彪、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都没有这一殊荣。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陈赓率领代表团参加了抗法援越战争,在越军大败法军之后,一名法军上校惊呼道:「上帝啊,陈赓不仅是来签订军事条约的,他直接插手指挥了,难怪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越南战事结束之后,陈赓又马不停蹄地到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彭德怀回国后,陈赓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接替彭德怀指挥志愿军作战。陈赓回国后筹备和组建了哈军工,又作为粟裕的副手担任解放军副总参。
可以说,陈赓的战功和军事的指挥才能,在十大将军中,除了粟裕,无人能及,而陈赓的资历出除了张云逸,也无人能出其右。那么陈赓是怎么败给了黄克诚的呢?
天生长有「反骨」黄克诚
其实黄克诚最先的革命经历和毛主席很是相似,有着天才一般的超前战略眼光,很多人当时都不能理解,但后来的实践都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黄克诚于1902年出生在湖南永兴县,1925年秘密入党,1926年在湖南军阀唐生智军中担任政治指导员、团政委教官等职。1928年,朱老总、陈毅和王尔琢率领南昌起义溃散的800人队伍来到了湖南宜章,在宜章党委同志的掩护下发动了起义,黄克诚在老家永兴县参与和领导了永兴起义响应。
1930年以后,黄克诚先后担任团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位。
黄克诚以敢于直言著称,从不察言观色,他一生敢于坚持真理,也使得他成为了新中国开国将帅里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一位。不少人都说:「黄克诚天生后脑勺长有反骨」,他的一生都在扮演「反派」,总在关键时刻唱「反调」,其中有较大影响的就有10大「反」:
1、1927年反对「暴动」,大革命失败之后,蒋介石的残忍手段让不少革命者都憋了一肚子火,大家都在要求和积极发起各种暴动,而黄克诚则反对,他认为在此情形下时机不成熟,群众基础还不够。因他发表的言论和大多数人持相反态度,他被骂为胆小鬼,被当成右倾主义分子批评,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2、1928年反对「烧房子」,湖南暴动后,各县都在烧房子以组织敌人的进攻,黄克诚反对,被撤销县委委员。
3、1930年反对「攻打武汉」,他认为当时攻打大城市不现实,军队也不具备攻打武汉这样大城市的条件。这次发言他被撤销了准备升任纵队政委的任命,但是他又对了。
4、1931年反对「肃反」,这次的问题比较严重,差点被枪决,亏得彭德怀赶紧从前线返回为他担保,这才免其一死,但被撤销了师政委的职务。
5、1932年反对攻打「赣州」,这次是和彭德怀吵了起来,又一次被撤销师政委的职位,攻打赣州最终也失利了,还是黄克诚对了。
6、1935年反对红军打「硬拼仗」,攻占遵义后,主力红军又遭到重大打击,黄克诚十分心痛,他反对再打「硬拼仗」,结果被认为是悲观主义,再次被撤销师政委职位。
7、1942年,黄克诚当时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见军长陈毅受排挤,公开反对饶漱石搞「小动作」。
8、1943年反对「抢救运动」,这跟当年「肃反」是一样的,换汤不换药。
9、1946年反对「四平决战」,这一次他质疑和反对的可是毛主席和林彪,毛主席最终说:「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10、1959年反对「浮夸风」。
黄克诚就是那么一位敢于坚持真理和说真话的中国共产党员,他后来彭德怀鸣不平,为毛主席说过话,特别是对林彪的评价十分中肯。
黄克诚凭什么位居大将第三位?
1955年评定军衔不仅仅只比战功、职位、资历,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开国十大将军的军衔。比如粟裕立了元帅没有的战功,是战功代表;徐海东虽然缺席半个抗战和整个解放战争,但他在土地革命时期立下大功,还给过红军「救命钱」,是特殊贡献的代表;陈赓军功仅次于粟裕、资历仅次于张云逸;谭政是政工大将的代表;肖劲光是毛主席爱将,海军的代表;张云逸是新四军「四大巨头」,资历比不少元帅还高;罗瑞卿是公安系统的代表;王树声是四方面军和鄂豫皖的代表;许光达是二方面军和红二军团以及装甲兵团的代表;而黄克诚则是十大将军中的战略代表。
黄克诚能稳居大将第三主要有3点:
1、确定黄克诚大将第三的最主要的一点还是他的战略眼光独到,可以说间接地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多次邀请毛主席远赴重庆谈判。在党中央一行人都去了重庆会谈之后,留守延安的刘少奇接到了一封越级上报的报告,这封电报来自于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的黄克诚。刘少奇看了看之后瞬间惊呆了,他震惊于黄克诚超前的战略眼光,黄克诚建议迅速抢占东北,还罗列出了迅速抢占东北的战略方针以及抢占东北的重要性和伟大战略宏图。
比如东北是粮食大仓,有粮就有兵;东北工业发达,有大型的兵工厂,能提供部队枪支弹药补给;我军和苏联都是共产主义阵营,东北有苏军援助;东北铁路公路交通网发达;东北属于政治真空地带,距离国民党势力范围最远,国民党要运兵运粮都不容易,我军在东北有抗联基础,所以说东北是我军最好与国民党角鹿之所……
黄克诚还主动请缨,亲自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开赴东北。后来我军抢占东北时,很多的战略方针都是按照黄克诚建议执行的。短短数年,东北野战军发展为150万大军,所谓得东北者得天下,东北不仅有源源不断的兵员,还有打不完子弹和炮弹,有丰富的粮食,是我军的后勤基地,为我军迅速解放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黄克诚在解放战争中有着不俗的表现,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和后勤司令、政治委员,是他最先在东北让我军立足了脚跟。在授衔时担任的职位是军委秘书长,这个位置很重要,地位很高,位列大将第三,有利于开展工作。
3、黄克诚在新四军中有着杰出的表现和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黄克诚和彭雪枫是新四军杰出的两位奇才,一个擅长政工,一位擅长军事。皖南事变之后,在新四军重建时,他们二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新四军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新四军第三师发展极快,是重建后新四军战斗力最强,兵力最多的一个师。在抗战胜利之后,这个师被黄克诚带去了东北,这个师又成为东北野战军组成的重要部分。
所以综述以上3点,黄克诚能够位列大将第三名,实乃实至名归。
而值得一提的是,陈毅曾称赞黄克诚说:「别看黄克诚是近视眼,但他看事情却是千里眼。」
毛主席很是欣赏黄克诚,对他十分尊敬,毛主席本来比黄克诚要大9岁,但每次见黄克诚都称他为「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