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二野」的三号人物李达,55年授上将,为啥后来几乎看不到身影?

2023-12-19历史

「二野」的三号人物李达,55年授上将,为啥后来几乎看不到身影?

1949年初,二野成立,李达任参谋长,作为二野的三号人物,他跟随二野参与了多场战役,均取得了显著的战绩。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援助,李达奉命担任志愿军参谋长,在夏季反击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55年,李达被授予上将衔,本有一片光明的前途,然而在1958年后却突然消失,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李达,1905年生于陕西眉县的一个小村庄,本名李德生。由于家境贫寒,他在11岁时才得以进入私塾学习。为了供他读书,父亲辛勤工作,甚至向人借债。17岁时,通过不懈努力,李达考入省私立中学,后来转入省立师范学校,这里是他首次接触到进步思想,并积极参与学生运动。

中学毕业后,李达成为家乡的小学教师。由于接受了进步思想,他内心燃烧着革命的热血,不想在家乡当一名永远的教员,渴望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192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第二军官学校,尽管训练时间只有一年,但这一年让他受益匪浅。

一年后,毕业的李达被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担任少尉排长。在中原大战后,蒋中正下令对我党进行围剿,李达所在军队奉命参战。对于蒋中正的决定,李达颇感不解,竟然关起门来先打自己人,而不是抵御外敌。尽管内心有所不愿,但李达只能奉命行事。

当时国民党军内部有很多与他意见一致的人。经过我党在国民党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沟通,1931年12月,李达与董振堂等人发动了宁都起义,成功地投入我党阵营。加入我军后,李达仅用一年时间就从连长升至团长。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达积极参与了百余场作战,以缜密的思维和周密的计划部署著称。他在每次大战前都会提前展开详尽的战前侦查工作,仔细观察地形,制定详尽的行军图,并拟定最切实际的作战方案,确保我军每次出征都能驾轻就熟。因此,他在军中享有「活地图」的美誉。就连刘伯承和邓小平对这位参谋长也是赞誉有加。

解放战争时期,李达协助刘邓二人发起多次战役,都取得了显著成绩。1949年2月,李达所在的中野改编为第2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邓小平任政委,而李达则担任参谋长,成为继刘邓之后的三号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相继调任西南、云南军区,除了负责军区日常工作外,还肩负起歼灭西南地区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的责任。

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向我国请求援助,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决定出兵。1950年10月,第一批志愿军集结完毕,前赴朝鲜战场,但由于李达身上有工作任务,未能第一时间随军出征,心中颇感惋惜。

1953年,李达终于迎来了被派往朝鲜援战的命令。抵达朝鲜战场后,他充分发挥作战特长,参与组织并指挥了夏季反击战,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为后来的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凯旋归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回到国内后,李达担任我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一职,主要负责南京军事院校的管理和部队训练等任务。当时,中苏关系较好,而苏联在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实力雄厚。因此,在军事教学方面,李达采用了苏联军方的军事教材来培训我军。然而,他并非盲目照搬苏联的教材,而是取长补短,吸收对方的优秀经验和思想来加强我军的训练和武装。

到了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逐渐变得微妙。在军事需求和政治发展方向上,双方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两国渐行渐远,关系也变得紧张。

李达坚持使用苏联军事教材的立场引起了争议,被一些人利用激化矛盾。然而,李达坚信知识和经验是无罪的,认为不应该因为两国关系紧张就全盘否定对方的优点。他主张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用来武装我军自身,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由于这一立场,他被指责为「教条主义」。在当时的年代,李达遭到了严重的迫害,并被关押了整整四年。

在关押期间,李达没有放弃,更没有自怨自艾。除了每天被迫写检讨书和受到屈辱外,他还坚持学习,因为他坚信学无止境。尽管一群人每天都逼他认错,但坚韧不拔的李达从不认错,也绝不会屈服。作为一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革命军人,他能分辨是非,坚持军人的傲骨告诉他绝不能妥协。

1972年,李达在被关押了四年之后,最终被宣告无罪释放。很多人以为他之后销声匿迹,但实际上,李达是因为突发事件遭到人为诬陷。组织方面为他恢复了工作。重新投入工作的李达依然保持着当初的坚定自信和不屈不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