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66年陶铸被毛主席任命为中宣部部长,夫人曾志:这工作你不合适

2024-01-23历史

图|陶铸

1933年,27岁的陶铸受党组织的委派,前往上海在中共中央工作。同年5月,因为叛徒出卖,陶铸被国民党逮捕,被判处无期徒刑,随后被关押在南京中央陆军监狱。

狱中,陶铸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屈,积极联络同狱的其他共产党人,健米秘密党支部,团结可以团结的狱中难友,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

即使身陷囹圄,他也从未停止过学习。

狱中几年,陶铸大量阅读【史记】、【古文观止】等古典作品,研究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理论,在之前的革命生涯中,陶铸无暇读书,如今在狱中,他静下心来深入转移共产主义思想。

图|陶铸(右二)

后来,有人问他毕业于什么学校,陶铸总是真诚回答:「我是监狱大学的毕业生。」

其实不然,1926年,18岁的陶铸离开家乡湖南,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于同年找到自己的革命信仰,加入共产党的队伍。

狱中敌人告诉他:「校长之意,你是黄埔生,如果你相信三民主义,不仅放你出狱,还会委以重任。」

陶铸听后,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信仰共产主义,就是杀了我,我还是信仰共产主义。」

自从被捕入狱,陶铸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态度,敌人就算软硬兼施,拿他也没了办法。

图|周恩来、陶铸等人

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国共再次合作,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政府也开始释放一些犯人。

与此同时,狱外的很多同志都在致力于营救陶铸他们出狱,尤其是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李克农,为营救陶铸等人,李克农可谓是费尽周折。

1937年,经组织营救,被关押4年多的陶铸终于被释放出狱,恢复自由。出狱后第一时间,陶铸就前往中共长江局寻找周恩来,请求给他分配工作。

图|周恩来

在见到周恩来之前,陶铸忙着上楼梯,就在这时楼梯口闪过一个戴着眼镜的人,陶铸没有见过这个人,立刻警惕起来,他大声喝问:「什么人?站住!」

对方可能是没有听见他说话,并未回应,陶铸就直接追了过去,他一边往楼梯上跑,一边嘴里喊着对方。

等两人打了照面,二话不说就直接扭打起来,从楼上打到楼下,对方的眼睛也被打倒在地。原本在办公室的周恩来听到这么大的响动,闻声跑出来,制止他们:「你们干什么?」

陶铸大义凛然:「他官僚主义,上来就打人。」对方也是一脸茫然:「不知什么人,硬往上冲。」

周恩来看到这场面忍俊不禁,向这两个人刚打过一架的人互相介绍对方,他向戴眼镜的人介绍:「这是陶铸。」又向陶铸介绍对方:「李克农。」

两人一听对方的名字,当场愣住,都傻了眼。

图|李克农

原来一个是党内的好同志陶铸,一个是奋力营救他们出狱的李克农,打得竟然是自己人。

原本陶铸还计划着有时间去拜访感谢李克农,没想到初见就打了起来。不过他们都性格直率,这么一打,反而成了好朋友。

后来每每提及这件相识之初的趣事,陶铸和李克农都乐得合不拢嘴,只觉得有趣。

显而易见,陶铸的性格直爽,他常常是个坦诚爽快的、直言无讳的人,往往有什么想法,他总会直接说出来,也因此闹出不少「场面」。

毛主席如此说他:「陶铸是党内的一头牛。」

图|毛主席

毛主席:陶铸是头牛

1932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东路军成功攻下漳州,正好时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陶铸当面去见毛主席、林彪、聂荣臻,向他们汇报工作。

当时闽东地区的斗争情况是山区、土匪分散,敌人力量较为薄弱,陶铸分析表示:「我们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而重点的重点又是发动农民抗捐税,开展武装斗争。」

毛主席当即对陶铸的想法表示认可,连声称赞:「好,对头。重点对头,重点的重点尤其对头。」

图|毛主席与林彪

陶铸随即讲起他们斗争的情况:「我们已经建起了福安等县的游击区,其他的如罗源、连江、永泰、古田等县也搞了武装,建立起若干梅花式的游击区......」

讲到这里,陶铸适时提出困难:「现在主要是缺乏枪支,希望红军能支援我们地方两个连的枪支,闽东根据地就可早建成。」

陶铸刚说完这句话,在场的林彪面露惊讶神色:「两个连?不少啊,要拿出这么多枪来,我们有困难。」

陶铸倒也直言不讳,有话直接说了出来:「你们光想跟地方要钱要粮,就不想想怎么帮助地方建设根据地。我们要枪支,你们有困难,你们要钱要粮,我们就没有困难?」

图|陶铸

气氛有点冷静起来,毛主席这时候也劝诫着,向陶铸讲起过往艰苦的经历:

「我们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挺进时,共有4000多人,其中一半没有枪,只扛着长茅大刀,每人带一斤炒米,两次休息后就吃光了。如果不打仗,就会饿死人。幸亏第3天晚上,找到国民党的一支地方部队,打了一仗,消灭他们,夺到粮食,那天晚上大家饱餐了一顿......」

回忆起这些艰苦的斗争岁月,毛主席十分动容,不过陶铸倒也不掩饰自己的情绪,直接「怼」了一句:「那好吧,你们每人再背一斤炒米,去找机会打仗吧。」

一旁的红军将领打算反驳陶铸时,毛主席立刻制止了对方。他理解陶铸的难处,也清楚陶铸这个人的性格,一心一意为了革命。

图|毛主席

这件事过后,林彪有些忿忿地表示:「陶铸是黄埔五期的,蒋介石骂第五期捣蛋分子最多。」

黄埔第五期于1926年开学,1927年毕业。在我党的队伍中,出自黄埔第五期的除了陶铸,还有许光达、宋时轮等人,他们都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开国将领;而国民党将领中,出自黄埔第五期的有郑庭笈、邱行湘等人。

至于林彪自己,则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

虽然林彪对陶铸的态度有些忿忿不平,但毛主席却满面笑容,他开玩笑地说道:「陶铸是党内的一头牛,有股牛劲,也有牛脾气,牛长了犄角就要顶人,这种人党内还是需要的。」

毛主席此言不差,陶铸常常因为没能忍住他的牛脾气,难免出现「顶人」的事情。

图|右起:毛主席、胡志明、陶铸

譬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陶铸到了延安,历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等职。

有一次他和叶剑英谈起关于八路军司令部的改善意见,陶铸和叶剑英意见不同,陶铸认为应该改变,叶剑英则持相反的意见。

到后来陶铸直言:「这是王稼祥同志的意见。」当时王稼祥是军委副主席。

叶剑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说:「既然这样,你们执行就是了。」

在之后的工作中,陶铸不可避免地又和叶剑英有意见相左的地方,或许是二人沟通不畅,事情还传到毛主席的耳中。

毛主席专门找陶铸谈话,表面上是「批评」,话语中还是充满着一种关怀:「你这个人怎么到处顶人,连刘少奇同志你都顶。」

图|青年叶剑英

陶铸之后还是注意了许多,尽量避免直来直去伤到别人,部队中的老战友如此形容他:「陶铸像一辆坦克车,发动起来轰轰叫,不注意时可能碾伤几个人,但他总是开拓前进。」

这样的比喻确实很恰当!

而陶铸也确实靠着坚定的、踏实的、倔强的、刚正不阿的「牛」脾气始终奔走在革命道路上,并在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坚持辛勤耕耘。

建国后的陶铸

新中国成立后,陶铸与夫人曾志南下在广东任职,陶铸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政委等职务。

毛主席告诉陶铸:「广东是中国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他将这个重任交到陶铸的手里,而陶铸也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广东的建设事业上。

广东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好,陶铸的付出与成绩也深得众人的赞赏。

图|陶铸

他去见毛主席,还是像以前一样,对毛主席十分坦诚。

毛主席问他:「你们那里有多少县?」他毫不犹豫回答:「110个县。」

毛主席多次强调干部人员不能脱离群众,所以每次和官员谈话,毛主席总是爱听群众群体里的故事,而且情节越是生动,毛主席听得越是津津有味。

毛主席问陶铸:「有什么新闻吗?」他说的新闻就是指关于群众的事情。

图|毛主席

陶铸就给他娓娓道来,他嗓门大,讲起发生在群众身上的故事来眉飞色舞,毛主席听着也是哈哈大笑,这样的画面一点儿不像是在汇报工作,更像是两个老友一起谈天说地,畅所欲言。

毛主席称赞他:「你们那里故事多。」

确实,陶铸会讲到很多的故事,但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陶铸神深入群众,110个县中他跑了105个县,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群众中间,又怎能不了解普通百姓真实的故事。

本质上,这是对陶铸的夸奖。

几十年的革命岁月,毛主席清楚了解陶铸这个人的性格,他为人坚定、有话敢言,在毛主席面前,他依然敢于表达自己,这一点让毛主席尤为欣赏。

图|毛主席与陶铸曾志

1966年在选择让何人出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时,毛主席很快便想到了陶铸。

在毛主席看来,陶铸有着几十年的革命经历,战斗经验丰富,也有着坚定的信仰,这么多年他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从资历、水平、魄力等各方面来看,毛主席都认为,陶铸无疑是最佳人选。

陶铸被任命为中央宣传部部长,夫人曾志得知此事,竟意外地表示:「这项工作于你不合适。」

图|陶铸与夫人曾志

陶铸与曾志于1932年结婚,两人是革命伉俪,一起走过许多年的岁月,共同迎来革命胜利的这一天。

曾志是了解丈夫陶铸的性情的,陶铸的老战友说他是一团烈火,能烤热你也能烤伤你,而在曾志看来,丈夫陶铸是燃油的性子,一点就着。

曾志担心的是,陶铸的脾气火爆,向来讲话都是直言不讳,关于他性格的故事是数不胜数,她担心陶铸并不适宜这样的工作。

但毛主席也有自己的高瞻远瞩。

图|毛主席

战斗岁月,陶铸就不遗余力地做工作;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陶铸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任进北平去,当面与固守北平的傅作义谈判,并最终完成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陶铸又坚守广东,为广东的建设与发展殚精竭虑。陶铸,实在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才。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陶铸始终处事果断,有过人的才干,而且他始终坚定自己的革命信仰,始终紧跟毛主席的步伐。

毛主席是信任和赏识陶铸的,这才深思熟虑,让陶铸担此重任。

图|陶铸塑像

1969年,61岁的陶铸被确诊癌症,兢兢业业多年的他身体难受,不得不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

周恩来总理特意做出指示,指定医护人员为陶铸治疗身体,遗憾的是,陶铸病情严重,1969年11月30日,陶铸还是没能抵过病魔的折磨,与世长辞。

10年后,他的夫人曾志、女儿陶斯亮亲自将陶铸的骨灰安葬在广州白云山上,陶铸以前著有散文【松树的风格】,在他逝后的墓碑上,镌刻着著名画家吴作人亲笔书写的「松风」二字。

刚直不阿、坚韧不拔、忠贞不渝的松树,正是陶铸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