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桂系在淮海战役里搞小动作,老蒋真能容忍他们吗?

2024-07-21历史

淮海战役爆发时,蒋介石的军队已经内部分裂,桂系在背后联系美国大使司徒雷登谋划政变,试图取代蒋介石。蒋介石得知此事,并在徐蚌会战期间无法调动任何军队。他费尽周折,通过宋希濂从华中剿总调来部队,却在最后关头被白崇禧阻挠,使蒋介石当场大发雷霆。

当时蒋介石通过电话与白崇禧争执,蒋介石质问白崇禧不遵守命令,白崇禧回应说他只服从合理的命令。对话以蒋介石愤怒的一句「娘希匹」结束。

宋希濂的第14兵团是蒋介石的忠实部队,宋希濂本身就是蒋介石的亲信,手下的20军是川军老友,28军是蒋军的核心部队,但白崇禧极力阻止这两支部队的调动,因为桂系的军队根本无法匹敌。

桂系一直在准备接管大局,无视蒋介石的死活,积极积累力量。副总统李宗仁则在与美国接触,准备「换马」,白崇禧也拒绝让蒋介石调动军队,这简直是心狠手辣。

桂系认为,一旦蒋介石失势,他们就有了话语权,但他们没有预见到的是,解放军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在场的各派系无一例外,都是无能的表现。

这只是桂系让蒋介石难堪的众多例子中的一个。

蒋介石由于桂系的种种暗中操作,联系了军统。

军统的人选是沈醉,年轻但经验丰富。

1948年11月,沈醉在昆明担任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时,接到毛人凤的电报,急召他前往南京,声称有重要任务等待。

沈醉从昆明飞往上海,再乘火车花7小时到达南京。他对这次突然的召唤感到非常奇怪,因为通常他们都会住在南京的安乐酒店或珠江饭店,这次却直接被安排在「诚庐」,这是保密局与中统局、宪兵司令部、国防部二厅等特务机关开会的地点,偶尔也用来招待美国特工。

毛人凤第一时间通知沈醉,蒋介石要他暗杀李宗仁。

李宗仁虽然是副总统,但当时正处于南京。

本来这类脏活都是由军统行动处处长叶翔之负责,但蒋介石不信任他,认为他只是个文人。而沈醉则经验丰富,更适合执行这种任务。

沈醉对见蒋介石有些害怕,因为蒋介石喜欢读【冰鉴】,严格于人,沈醉活泼的性格并不符合蒋介石的标准,因此他对这次任务感到不安。

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很和蔼地询问了沈醉在云南的工作和家庭情况,最后才转入正题,问他是否知道这次任务的内容。

沈醉回答说已经知道要暗杀李宗仁,因为毛人凤已经告诉他了。

蒋介石强调这项任务对整体局势至关重要。他还提到了以前的西柏坡偷袭计划,暗杀李宗仁对于蒋介石而言同样重要。

他还表示,当前国内形势比北方战场更加复杂,解决李宗仁可以统一内部,向外呈现团结一致的态度。这种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这次的目标是桂系。

蒋介石还给沈醉讲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来鼓励他。

沈醉尽管没有黄埔军校背景,但作为军统的一员,他的立场是坚定的,因此没有寻找借口,而是同意了蒋介石的请求。

蒋介石这是孤注一掷的行为,对沈醉有很高的期望。

他对毛人凤说,沈醉是最忠诚勇敢的同志,如果他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应尽力帮助他解决。

行动准备
实际上,军统为暗杀李宗仁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颇具特色,与苏联KGB的行动相比,显得更为粗糙。当时的行动单位被称为「特别行动组」,主要任务只有两个:确保李宗仁不能离开南京和执行暗杀计划。同时,还计划清除桂系的势力。

军统的内部机构设置也颇为有趣,负责资金的部门叫做经理处,杀人的经费都由此处提供。

为沈醉配备的刺客同样颇具个性。

第一位刺客,秦景川,是专业的枪手,心理承受能力极强。虽然不清楚他对移动目标的射击准确度如何,但据沈醉说,他的枪法非常准确。

第二位刺客,王汉文,此人来自悍匪背景,在东北有过类似经历。

根据行动计划,计划在李宗仁外出时,在街道上用乱枪将他射杀。对于军统来说,这种行动似乎过于简单,似乎任何两个士兵都能完成的任务。

行动的策略是,李宗仁当时居住在南京傅厚岗附近,他每次外出时,汽车在转弯时速度会减慢,从两侧同时射击的成功率很高。

在行动的监视部分也很有意思,他们在马路边设立了一个旧书摊,既能作为侦察掩护,又能在行动时作为隐蔽之所,使得行动人员在决定行动时聚集于此,不易被发现。这个地点由军统临澧特训班毕业的特工吴德厚负责。

这些计划实际上充满了漏洞,几乎等同于公开行动,因为他们甚至在光华门外的机场设立了监视点,以便在李宗仁突然离开南京时,毛人凤能通知空军将李宗仁的飞机击落。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他们打算如何栽赃呢?是不是应该栽给我军?

除了监视李宗仁,他们还监视了白崇禧等桂系高层。还有计划,如果李宗仁尝试乘车逃离,就派出车辆进行高速追逐。

这种情况下,还称之为军统,不如称为军桶更贴切。

蒋介石与桂系的纠葛
1949年1月4日,蒋介石亲自访问了李宗仁在南京傅厚岗的住处。

根据李宗仁的回忆,蒋介石这样说:

蒋介石开门见山:「过去的事我们不再提及。徐蚌会战失败之后,共军可能很快就会过江北。你有何对策?」

李宗仁回答:「我们现在处于下风,只能和共产党斗争到底,看步骤走。」

蒋介石摇头表示:「这种方式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考虑退休,让你来主持大局,和共产党谈判。」

李宗仁表示:「您都无法和谈,我岂能行?」

蒋介石继续说:「你接手之后,情况就不同了。」

这话显然让蒋介石想到了民国十六年他自己的退休经历。那次他退下来后,武汉方面的局势有所缓解。但是现在的形势与当年大不相同,共产党的目标是整个政权,无论谁出面都一样。李宗仁心里明白这一点,但没有直言,只是坚决拒绝接受蒋介石的提议。

蒋介石进一步说:「我看你还是出面吧,你一出面,共军的进攻可能会暂缓。」

李宗仁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总统,如果连您都撑不住,我更加无法撑住。无论如何,我不能承担这个责任。」

「我支持你,」蒋介石说,「你一旦出面,共产党不会对我们施加太大压力。」

李宗仁仍然坚决拒绝,蒋介石最终离开。

次日,蒋介石派张群和吴忠信两人来找李宗仁,再次逼他接任总统,以便蒋介石可以「退休」。李宗仁坦率地表明,当前的局势与十六年前无法相比,蒋介石的退位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张、吴两人未能说服李宗仁便离去。不久后,蒋介石再次找李宗仁谈话,李宗仁依旧坚持。

蒋介石最后说:「我之前劝你不要竞选副总统,你非要竞选。现在我不做了,根据宪法程序,你就是继任者。既然你是副总统,你不愿意做也得做!」

即使蒋介石干掉了李宗仁,他也无法控制局面,桂系认为只要蒋介石还在位,就必须继续战斗。

因此蒋介石对这个烂摊子也颇感无奈,认为让桂系来处理可能更好,反正精锐部队已经在北方损失惨重,淮海战役也即将结束。

蒋介石与桂系的纠纷持续,沈醉感到极大的压力。到了1月中旬,淮海战役结束,蒋介石更加郁闷,他在考虑是否要杀掉李宗仁。

毛人凤每天都在提醒沈醉做好准备,一旦蒋介石下达命令,就立即行动。

当时沈醉和秦景川、王汉文都准备好了各自的两支手枪,子弹内注入了剧毒,只要命中任何部位都能导致致命的血液中毒。

吴德厚经营的旧书摊上也准备好了一支冲锋枪和几颗炸弹,以此作为行动的掩护和加强行动的手段。

行动结果
1949年1月20日,毛人凤告诉沈醉,取消行动计划。

1月21日,蒋介石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宣布隐退。同一天,北平的傅作义与解放军达成和平协议。

当天,蒋介石在下台时,宣布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与共产党进行和谈,自己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不干预政治。

其实蒋介石并没有真的放弃杀害李宗仁的念头,也没有真正退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在离开时还是对李宗仁进行了一次政治操作。

当李宗仁仔细审阅蒋介石起草的文件时,他发现其中根本没有提到「引退」或「辞职」的字眼,而是说:「根据中华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之规定,从本月二十一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

所谓的「因故不能视事」在蒋介石的宪法解释中意味着:总统被暴力劫持而无法履行职责。

当前并没有人劫持蒋介石,他应当是「因辞职不能视事」。总统的职权也不应该是「代行」,而应该是「继任」。

李宗仁本应请一位政府顾问,至少也应请一位律师,这种政治手腕实在是高明。

愤怒的李宗仁要求蒋介石修改文稿,蒋介石,或者说老姜,表示愿意修改直到对方满意。

但是第二天,老姜就将文稿公布在报纸上,显得非常狡猾。

这明显是在准备卷土重来的伎俩。

傍晚,蒋介石在陈诚、陈仪、汤恩伯、蒋经国、俞济时等人的陪同下,乘飞机离开南京飞往杭州。第二天,蒋介石返回浙江奉化溪口的老家。#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