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1年毛主席到广州,与丁盛闲聊时谈起邓华:我对这个人寄予希望

2023-12-23历史
1960年,邓华被安排转业,到四川任副省长,主管农业机械工作。

对于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一下子离开部队,邓华内心的不舍可想而知,为了能保住自己身上穿的这身军服,他让妻子李玉芝把自己日常穿的军服全部染成了黑色,这样即便是到了地方工作,他也能穿着这些「黑色工作服」。

让邓华感动的是,就在离开之前,毛主席专门托罗瑞卿给他捎来了一句话:

「犯了严重错误,要认识和改正错误,但也不要抬不起头,不要消极,争取早日改正错误。」

邓华听了这句话,心里很是激动,他托罗瑞卿转告毛主席:

「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请你帮我转告毛主席,我绝对不会就此消极,一定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

更让邓华想不到的是,在后来十多年岁月里,毛主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邓华。

1950年,邓华、韩先楚协同指挥了海南岛战役,创造了「木帆船打军舰」的壮举。

然而令邓华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海南岛战役刚结束两个月,他就接到了中央打来的电话。

1950年7月13日,罗荣桓给邓华打来电话,并转达他中央的一个决定:

「中央决定调你出任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司令员,13兵团所部须立即北上鸭绿江地区布防;党中央还同时决定,组建以13兵团为主的东北边防军,保卫东北边境地区安全。还要准备在必要时渡过鸭绿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这个命令下达的应该说是比较仓促的。

邓华那时担任的是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兼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突然一下子被调入十三兵团,指挥一支自己完全陌生的部队,无疑是很具备挑战性的,可邓华作为一名党员,执行党的命令自然是不打折扣。

那时,邓华还不知道,自己调十三兵团,是林彪亲自向中央建议的。

1950年6月25日,鉴于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卫东北边防,党中央毛主席决定调几个军到东北去,组成东北边防军,中央当时就决定,抽调东北出身的原第四野战军的38军、39军、40军进入东北。当时这几个军隶属于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兵团司令黄永胜。

不过,黄永胜因为个人原因,在后来的中央会议上,林彪建议以十五兵团司令部换下来十三兵团司令部,并让原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接替黄永胜的职务。

在北京时,邓华受到了毛主席亲切接见,因为海南岛战役刚打完,毛主席首先赞扬他: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派你去,我就放心了。」

等到中央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以后,邓华又担任了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全力协助彭老总指挥作战。

邓华在朝鲜战场上出色的表现,也受到了彭老总的赞许。

1951年4月,美军上将李奇微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并不好对付,一上任就发现了志愿军后勤存在问题,每次持续功绩只能维持七天,针对这一特点,李奇微发明了「磁性战术」。

李奇微的「磁性战术」确实给志愿军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特别是在第五次战役期间,毛主席也考虑到了这一情况,决定将前线将领召回来,面授机宜。

1951年6月初,邓华带着志愿军四个军的第38、39、40、42军的主要领导赴京,毛主席得知他住在北京饭店后,立即召见了他。

「你和彭老总都是湖南人,知道牛皮糖吧。」

牛皮糖质地很硬,过去小贩售卖时,总是一块一块的先敲下来,毛主席通过举例子告诉邓华:

「对美英军,目前应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的方针,敲他的牛皮糖。」

毛主席拍着邓华的肩膀接着又说道:

「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就是要边打边谈,打谈结合,以打促谈,争取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朝鲜问题。」

毛主席的话让邓华有了很深的感触,晚上回到北京饭店以后,邓华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翻起身后,他提起笔写下了【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

1951年6月15日,邓华带着毛主席的指示和这份报告回到了朝鲜战场上,并对彭老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邓华的想法自然也受到以彭老总为首志司的肯定。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主席曾三次召见邓华,除了第一次初到东北,和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后,邓华第三次到北京是在1952年冬。

当时整个形势已经形成僵局,尽管如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整体实力上而言依然要强于志愿军,他们有发达的海军空军,因此毛主席担心美国人可能筹备第二次「仁川登陆」。

毛主席考虑在西海岸,以仁川到鸭绿江之间,设立一个西海岸指挥所,一开始原定的计划是让第十九兵团兼任,但随着形势的扩大,毛主席认为,西海岸指挥所必须扩大,而邓华无疑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你去了,我放心。」

邓华并没有推脱身上的重任,而是坚决的表示:

「请毛主席、党中央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现在的朝鲜战场形势,完全不同于1950年9月仁川登陆了,艾森豪威尔真要出此下策,肯定会是一场灾难!」

在邓华周密的部署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找不到可供登陆的时机,迫于无奈只好放弃,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在彭老总回国以后,邓华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1953年7月金城战役后,邓华正式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邓华从朝鲜战场上回国以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不久后又出任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不过,那时的邓华还完全没有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正等着他。

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上,彭老总受到批判,从8月3日开始,全会共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批判彭老总、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4人。因邓华与彭老总关系莫逆,过去又担任过志愿军副司令员,因此特意被分配到有关批判彭老总的小组。

整个小组会议期间,邓华一言不发,其实就从内心来讲,他是很赞同彭老总的意见的,本来在会上,他已经准备好了就有关这个方面展开发现,可会上一边倒的情况也让邓华忧心忡忡。

迫于无奈之下,邓华站起来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但被与会的人认为是避重就轻。

不仅仅是邓华,像洪学智将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后来被免去总后勤部部长的职务,下放到了吉林省担任农业机械厅厅长,一直到1977年,才在邓华的要求下回到北京。

在那段日子里,邓华过的一度非常艰难。

邓华到了四川以后,首先要面临工作上的难题,作为一名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邓华之前从来没有接触地方上的工作,更何况是有关农业机械方面的工作,为了能跟上步伐,邓华自掏腰包从新华书店买来许多农业机械方面的书籍,一点一点的从头学起。

不仅如此,邓华将军到四川以后,还坚持下到一线去视察,先后走访了四川一百七十多个县市以及所属的各个猖狂,对地方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

要知道邓华的身体并不是很好,除了战争年代受到的创伤,加上莫名受到批判,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时也有不少的同志劝邓华:

「你不过是个挂名的副省长,还是少管点事,养养身体吧!」

对这样的观点,邓华坚决不同意,他言辞激烈的反对:

「既然我是共产党的官,吃人民的饭,那我就要为百姓办实事,其他事情不是我所需要考虑的。」

邓华的努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不少的省委领导都表示:

「邓华同志来川不久,跑得地方最多,了解情况非常深细,是个很有发言权的同志,值得我们学习。」

1994年3月,四川省委组织部拍摄了一部有关邓华的影片【将军风骨】详细的讲述了邓华在四川工作时期的一段经历。

1962年8月,身为中央委员的邓华受邀到北京出席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然而因为邓华特殊的情况,许多老战友都不愿意同他坐在一起,这让邓华的心里很是落寞。

幸运的是,尽管邓华身处低谷,还是有不少老战友默默的关心着他。

就在八届十中会议期间,许世友毫不避讳,见邓华一个人坐在边上,主动上前打招呼:

「老邓,吃什么好吃的呢?」

说罢,许世友还命人拿来一瓶茅台,两人就这么旁若无人的对饮起来。

原四野的参谋长刘亚楼也毫不顾忌邓华的情况,直接上门探望,见到老首长刘亚楼,邓华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谢谢你,什么时候你来成都,我请你吃成都的名小吃,那里的小吃,可好吃了。」

从邓华到四川以后,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就亲自上门探望,当时有人还对他说,邓华是个有「问题」的人,但贺炳炎依然不管不顾。

贺炳炎的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但他抱病上门探望邓华,仍然嘱咐他:

「请你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军区帮助解决,只管提出来。」

不仅如此,贺炳炎回到军区以后,还嘱咐军区的干部:

「邓华同志虽然不在部队了,但他是井冈山下来的老同志,要尽可能给予关怀。」

要知道贺炳炎在过去历史上,与邓华之间并无多少交集,但他能够在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无疑是非常难得的。

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政委的李井泉也很关照邓华,他给邓华派了警卫员、厨师,还专门派了一辆专车,即便是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李井泉也没有忘记关照邓华,还鼓励他:

「不要有心理压力,工作上的事慢慢来,大家对于你都是了解的,等合适的时机,把问题向组织反馈一下,争取早点回军队!」

不过,进入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邓华的处境顿时又糟糕起来。

只是邓华并没有想到,那时毛主席也在关注着他的情况。

1965年秋,毛主席在武汉接见了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当时闲聊中,毛主席曾问韩先楚,洪学智和邓华在哪儿?

1977年8月27日,韩先楚特地回忆了此时,并写了封信,后来被收藏在安徽金寨洪学智纪念馆,信上这样写道:

「1965年初秋,毛主席到武汉,我同张体学(时任湖北省省长)同志去看望毛主席,并向毛主席汇报情况时,毛主席问邓华在哪里,我说在四川省,我们简要地说了邓华同志的情况。毛主席说,不要一棍子打死呵。接着毛主席又问,洪学智在哪里,我说在吉林省,我们也简要地说了洪学智同志的情形。毛主席说,他是认识问题,他在总后工作是有成绩的,工作还做得不错嘛!这个人还可以做些工作嘛!毛主席要我们转告你。」

1968年10月,一个身着军装的人来到四川邓华家,这个人向邓华敬了个礼以后告诉他:

「邓华同志,我叫郑志士,是第五十军的副军长,党中央发来通知,邀您前往北京开会!」

郑志士将邓华扶到一边坐下,从包里拿出一份电话记录,邓华拿着那份电话记录,从头看到尾,读了一遍又一遍,泪水不自觉的夺眶而出,在这份电话记录上,清楚的写着:

「请即通知邓华于10月11日来京,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

这无疑表明,党中央毛主席还记得他邓华。

这次会议是在京西宾馆召开,开会那天,邓华早早的来到会场,找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本来是想着能看到毛主席一面就好,但没想到的是,毛主席来到会场以后,环顾四周问了一句:

「邓华同志来了没有?」

邓华愣了一下,连忙站起来:

「来了,来了!」

毛主席看到座位上的邓华,高兴的笑了笑:

「好久不见,邓华同志。在四川几年没有人说你不好。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嘛……」

听到毛主席的话,邓华又一次情不自禁的落泪了。

很显然,毛主席并没有忘记邓华,没有忘记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贡献。

1971年8月,毛主席南巡到广州,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政委刘兴元专门前往汇报工作。

毛主席那时已经察觉到了林彪的问题,因此一路南巡到湖北、武汉等地党政军领导人,提醒他们,特别是对一些原来就是林彪或者是黄永胜主持工作的地方和军区,黄永胜原来曾任过广州军区司令员,因此这一次毛主席专门提醒了丁盛、刘兴元:

「你们同黄永胜关系那么深,黄永胜倒了,你倒得了?」

说完这句话,毛主席指挥大家一起唱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

不过,因为毛主席对丁盛并不熟悉,因此两人交谈时,毛主席特意问了他许多过去的事儿, 丁盛也都知无不言,从参军一直聊到了抗战时期,还聊起自己在延安参加过七大的事儿。

听说丁盛参加过在延安召开的七大,毛主席眼前一亮:

「参加过七大的了不起。」

丁盛聊起了当年在冀东开辟根据地的事儿时,毛主席一下子想起了邓华。

1938年5月份,丁盛跟随宋时轮到平西开辟根据地,不久之后,邓华也率领一支部队赶到,后来这两个支队合并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任纵队司令,邓华任政委,当时丁盛是他们麾下的组织科科长。

尽管冀东大暴动声势浩大,但因为我军当时普遍缺乏组织能力,加上日军的侵略干扰,冀东大暴动最终失败,八路军第四纵队以及冀东抗日武装也都被打散,只留下了很小的一部分。

1940年,丁盛返回延安参加七大,因会议延期就留在了延安,到1944年,邓华也率领一支部队回到了延安,为了保卫党中央,成立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黄永胜任旅长、邓华任政委,当时丁盛是他们麾下的一名团政委。

丁盛聊起老上级邓华,使得毛主席又立即想起来,并深有感触的说了一句:

「邓华这个人,我还算了解,我对他寄予期望。」

可见毛主席那时对邓华还是有着很高的期望的。

邓华在1956年的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来在九大、十大上又连任了两届中央候补委员,那时邓华虽然不在中央工作,但毛主席却始终记着他,并给他留着位子。

很遗憾,因为身体原因,等到1977年邓华重新复出时,身体已经很差。

1980年7月3日,邓华病逝于上海,享年70岁。

邓小平知道邓华去世的消息后,也深表惋惜:

「邓华离开了我们,我们国家又少了一员大将,这是中国的损失,是我们党的损失,更是军队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