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南怀化之战是陈长捷人生的顶点,他打败了板垣,却毁了自己的前程

2023-12-19历史

在中原大战的风云变幻中,社会传闻有一幅描绘蒋介石、冯玉祥和阎锡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幽默漫画。漫画中,蒋介石左手持枪,右手稳稳抓住一堆银币;冯玉祥左手挥舞一把巨大的刀,右手紧握一块窝头;而阎锡山则左手持着一根秤杆,右手玩弄着一枚算盘。这幅漫画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形象和性格。

关于这幅漫画,蒋介石的态度不得而知。冯玉祥看后,笑骂道:「真是个缺德鬼!」唯有阎锡山对漫画中自己手持秤杆和算盘的形象颇为满意,这无疑反映了他精于算计的性格。

然而,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当阎锡山的精明算计在晋军中上下泛滥,形成一种潮流时,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问题的核心并非晋军的战斗力下降,而是晋军的将领们过度算计,失去了应有的战斗精神。

在战争中,将领们首先考量的是出兵的数量、付出的代价与潜在收益。若付出远小于收益,他们便会敷衍了事,不愿全力以赴。尽管阎锡山对此感到愤怒和无奈,但他也明白不能只让官员自由行动,而限制普通百姓。

在这种背景下,阎锡山在部队中发现了两位不同寻常的人物:傅宜生和陈长捷。作为一名福建籍人士,在以山西人为主的晋绥军中能担任重要职务的陈长捷展现了其非凡的能力。

陈长捷的特点在于他对战争的深入思考和对细节的严格要求,而不是琢磨人心。这种性格使他在晋绥军中显得格格不入,遭受排挤,但也正是这种特质吸引了阎锡山的注意。

比较起来,陈长捷与那些同样毕业于保定军校、几乎同时加入晋军的同学相比,并不逊色。加入晋军8年后,他已经担任了少将旅长、少将师长等职务。他之所以能在晋军中有如此发展,原因在于阎锡山既需要会算计的人,也需要真正能打仗的人。

1935年,晋军第72师师长李生达被刺杀后,陈长捷接任师长一职。这个决定背后隐藏着阎锡山的深谋远虑。他利用陈长捷的外来身份,来平息可能因李生达之死而起的内部波动。

陈长捷接任后,72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本是主力师的72师,在陈长捷手中几乎成为了一个工兵师,频繁执行修桥、铺路、建设工事的任务。但陈长捷依旧坚持步兵师的训练,未曾松懈。

南口会战爆发时,陈长捷等待的机会终于到来。按常理,以72师近年来的工兵活动,他们并不是救援南口的最佳选择,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战斗装备。然而,在晋军中,除了傅宜生外,几乎没有人愿意前往。于是,傅宜生点名了这位有能力的学弟。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傅宜生曾亲自邀请陈长捷加入晋军,两人的师生情谊由此而生。面对陈长捷的困境,傅宜生感到有责任伸出援手。于是,在南口会战的紧要关头,他毅然决定率领72师以及200、211旅、独立第7旅前往增援南口。

1937年8月20日,当傅宜生在怀涞组织部队准备反击侵袭南口的日军时,日本关东军的东条支队突然向张家口发起攻击。这迫使傅宜生调转方向,亲自率领第200旅和第211旅回援张家口,而将72师和独立第7旅留给汤恩伯指挥,继续在南口地区作战。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陈长捷指挥的72师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战斗力,不仅赢得了阎锡山的重视,也使陈长捷的名声迅速上升。阎锡山最终决定将72师定为总预备队,不再频繁调动。

在随后的平型关之战中,陈长捷再次展现出杰出的指挥能力,成功拦截并击退了日军板垣师团。然而,当战斗进入白热化时,陈长捷突然发现,原本应该支援的友军却在沟壑中观望,他独自在前线奋战。原因是阎锡山突然改变战略,从主动出击转为全线撤退。

到了1937年10月13日,忻口会战爆发,此时陈长捷已晋升为第61军军长。阎锡山虽提拔陈长捷,但并未将61军的实际部队交给他指挥,而是将陈长捷原先指挥的预备1军更名为61军。如此一来,陈长捷虽名义上升职,实际上阎锡山仍然牢牢掌控原61军的力量。

忻口会战的战略布局中,李默庵的第14军负责防守左翼,第9军守护中路,刘茂恩的第15军则防守右翼。关键的中路成为了决定胜负的焦点,因为只有通过夹在两座高山之间长达50里的通道,日军才能突破忻口,向太原进发。

焦点地区南怀化位于云中河南岸,成为了双方必争之地。日军需要攻占南怀化以稳固其在云中河南岸的立足点,而中国部队则必须守住该地,以阻挡日军北上。

激烈的战斗导致双方均遭受重大损失,多位中国将领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负责指挥忻口会战的卫立煌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第9军军长阵亡后,他急需寻找能够承担重任的将领。在深思熟虑后,卫立煌认为,只有傅宜生这位预备军总指挥有能力担任这一重要职责。

傅宜生坚决拒绝了卫立煌的提议,坚称陈长捷才是最适合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人。陈长捷接任后,首先面临的挑战是部队的组织与协调问题。第9军在南怀化的反击中损失惨重,数位军、师、旅长战死,前线部队陷入无人指挥的混乱状态。

溃败的军队携带着真伤、假伤纷乱涌入,铁路运输系统更是陷入混乱,物资与兵力的运送互相冲突。天空中日军飞机的轰炸更是加剧了前线的混乱局面。这一切让陈长捷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一败涂地的征兆已然显现。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陈长捷采取了两个措施:以身作则和立威。不久,他便遇到了一个从前线撤退的旅长,陈长捷毫不犹豫地行动,通过严厉的问责,迫使这名旅长返回战场,并成功夺回失地。

在立下威信后,陈长捷亲自上阵,将72师的四个团全部部署在南怀化一线,稳固了战线。随后,他开始对阵地进行重新调整,建立起网格化的防守体系,明确了各部分的责任区域,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所在。

然而,这一切并非毫无阻碍。一名同为第9军的旅长找到陈长捷,抱怨自己的防守区域过大,难以坚守。在此之前,第9军的将领们习惯了与上级讨价还价的作风,这名旅长对陈长捷的严厉态度并不买账。

最初,陈长捷耐心解释,强调兵力紧张的实际情况。但这名旅长愈发固执,拒不服从命令。陈长捷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他严厉地下令,要么守住阵地,要么就是废物,若无用处,不如就地处决。这一举动震惊了所有人,包括那名旅长本人。

在陈长捷的参谋长的劝解下,陈长捷最终决定给这名旅长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名旅长深知陈长捷的决心与严厉,从此战斗力大增,再无退缩。

随后,陈长捷将注意力转向了炮兵部队。他发现在忻口战场上,尽管晋军的炮火强大,但似乎对日军造成的损害并不如预期。反观晋军,却因日军的炮火而损失惨重。这一现象引起了陈长捷的深思:为何同样的炮火,效果却如此悬殊?他开始深入分析炮兵部队的作战效率与战术运用,寻找改进的方法。

陈长捷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晋军在忻口战场的炮兵数量远超日军,却因为观测哨距离前线太远,导致炮击效果不佳。他立即下令将炮兵观测哨前移到一线步兵阵地,由各营长负责。这一改变立刻见效,日军炮兵的前进阵地被晋军炮火精准打击。

为了进一步压制日军,陈长捷从傅宜生那里调来擅长夜战的孙兰峰,成功摧毁了日军后方的炮兵阵地。这一战术改变使忻口战场出现了罕见的局面:白天因双方炮火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但一到夜晚,步兵战斗则异常激烈。

板垣面临的困境日益严峻。他的部队数量有限,而且无法获得增援。华北方面军正忙于平汉线的南下作战,无法分兵支援。空军支援也因距离过远而效果有限。此外,八路军的活跃使得日军的后勤补给频频受挫,处境艰难。

相比之下,陈长捷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不得不每天投入大量兵力到南怀化战场,前线的惨烈战事导致部分士兵临阵脱逃。陈长捷亲自率领执法队,对逃兵实行严厉的军法处置,几名逃兵甚至被他亲手处决。

陈长捷的严厉措施虽然有效,却也引起了部队内部的不满和外界的批评。人们质疑他的做法过于冷酷,陈长捷深感伤心,甚至提出辞职。然而,无人敢接替他的位置,卫立煌为了缓和矛盾,下令指明所有派往中路的部队专门用于南怀化,以减少争议。

在这个背景下,陈铁的第85师却闹出了一个笑话。这个师原本是阎锡山的嫡系部队,因而在部队调配上享有特殊待遇。但在忻口战场的残酷环境下,这些特权显得尤为突兀和不合时宜。陈铁第85师在执行任务时的一些行为,不仅未能展现其应有的战斗力,反而成了战场上的笑柄,引人侧目。这一事件也反映了战时部队中存在的纪律松懈和特权问题,对陈长捷的整军布策构成了挑战。

陈铁的第85师原本守护左翼,却被卫立煌特意调往中路,增强该战区的实力。陈铁知晓南怀化战场的惨烈,每日消耗巨大,不愿让自己的部队成为牺牲品。因此,他借助自己黄埔一期的资历,向陈长捷表达不愿意担任预备队的意愿,希望换到其他任务,无论是回左翼还是调至右翼都可。

然而,陈长捷或许误解了陈铁的意图,或故意装作不明白,反而把85师直接派往了前线。这让陈铁陷入两难:直接反驳可能会显得怯懦,但接受则意味着投入激烈的战火。最终,85师被部署在一线,陈铁虽然不情愿,但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显示了其不凡的军事才能。

在陈长捷和板垣各自苦撑的同时,娘子关战局急转直下。阎锡山为了保卫太原,不得不从忻口战场抽调傅宜生的绥军。此时,板垣得到了增援,进一步加剧了战场的压力。

陈长捷面对日军新锐联队的加入,选择了策略性撤退,暂时放弃了红沟以北的阵地。然而,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在整顿兵力后,以72师为先锋发起大反击,成功击溃日军,尤其是将日军的萱岛联队重创。这一举动迫使板垣重新回到原先的阵地,使战场再度回归平衡。

若此时能有一支强力部队加入忻口战场,可能会彻底击溃板垣的部队。然而,命运弄人,娘子关的失守让忻口守军处于被动,最终在1937年11月2日,阎锡山和卫立煌不得不下令撤退。

陈长捷虽在忻口会战中表现出色,但事后并未获得应有的重用。短暂担任第6集团军总司令后,他大多担任副职,再未有过指挥大规模战斗的机会。1939年,他甚至被阎锡山剥夺兵权,只得转投傅宜生。但在傅宜生处,他同样未能获得重要职务,最终只能去重庆陆军大学深造。

陈长捷的命运之转折,部分源于忻口会战的表现。他虽击败板垣,却也因此得罪了众多晋军及嫡系部队的人物。卫立煌虽然欣赏他,但这份欣赏在阎锡山的猜忌下变得无足轻重。更严重的是,陈长捷嫡系部队——第72师在南怀化防御战中损失惨重,几乎被打光,这直接导致他失去了在军中的实力和影响力。在那个讲究实力和势力的年代,失去了军队支持的陈长捷,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成为了军事史上的一段悲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