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许世友喜迎政委上任,见面后十分吃惊:你是我4年前的勤务兵?

2024-07-24历史

许世友将军之名,想必无人不晓。他乃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猛将,一生征战,历经战争数百场之多,建国前夕,便已是我军高级将领。

然而在 1933 年的一日,大清早许世友将军便立于门口,仿若在等候某人。此情形令门口站岗的兵士甚为诧异,毕竟能得许世友将军清晨相迎之人,定然非等闲之辈。

许世友将军向来以兄弟之谊与士兵相处,故而那名守卫毫无惧意,径直提出自己的疑惑:「首长,是哪位重要领导要来视察吗?我见您一大清早就立于门口等候。」

听闻此守卫之问题,许世友将军径直斥道:「你这小子,操心之事倒不少,并非什么大领导。乃是我们的政委将至,好了,尽好你站岗之责。」

听闻此语,守卫即刻敛去玩笑之态,继续值守。那么,这位新到的政委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呢?想必大家与我一样心存好奇,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究一番。

——【·焦头烂额的许世友·】——?

众人提及许世友将军,皆赞道:「此乃猛将,于战场之上,无人能及,其军功乃以血泪铸就,实非易得。」众人无不心服口服。

毛主席曾如此评价许世友将军:「许世友实乃天生的将才,于战场之上堪称能手,其诸多计策与构想甚为精妙,着实非凡,非凡。」

众人皆知,毛主席军事才能颇高,而许世友将军能获毛主席连赞两声「了不起」,由此足以彰显许世友将军的作战能力之强,实乃我国开国上将。

然而世间并无完人,许世友将军虽于作战指挥方面颇具才能,但其在军队日常政治事务、士兵生活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却并非专长。所幸部队中通常有政委负责此类事务,故而未生事端。

然而在1933年4月,彼时许世友将军为我红军25师师长,与其搭档的政委因中央的统一部署调至军部履职,而新政委尚未到任,由此产生了一段空当期。

然而,部队的日常事务需有人操持,毕竟众多战士的生活需得到保障。故而,在新任政委到任前,我们的许世友师长只得暂代政委之职。

这着实令许世友师长颇为困扰,许世友师长此人性格豁达,行事果断,命他持枪作战尚可,然要其担任政工干部,岂不是让这位「粗人」犯难?

许世友师长代行政委职责一月有余,不堪其负,遂致电解放军军部,言:「首长,我部25师政委何时能到?我许某人之手乃执枪之手,实难胜任执笔之务。」

军部首长对许师长的脾性甚是知晓,闻此言语亦展颜而笑,「许师长啊,政委即刻便至,你且再忍耐几日,身为师长,你当借此契机,多多关怀士兵之生活。」

听闻此言,许世友师长言道:「领导,并非我许某不关怀战士们,实乃力有未逮啊。」通话完毕后,许师长获知了军部首长的确切答复,方才安心。

在许世友师长兼任政委的时期,全师大小事务皆需他处置,诸如士兵的冬装供应,乃至当晚的饮食安排,这使得许师长承受着极大的身心压力。

众人细想亦是如此,一个师人员众多,每日的常规事务繁多,让许世友师长这位行伍出身之人来打理,必然是手足无措。自此,许师长每日最为期盼的便是新的政委能够尽快到任。

直至 1933 年 6 月的某个清晨,许世友方获知了新政委将于当日抵达的讯息,由此才有了起初许世友师长等人在门口等候的那一场景。

自新政委到任后,许世友已然彻底摆脱束缚,仅需专注于战事。正因如此,许世友迫不及待地在门口迎候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政委是勤务兵?·】——?

当许世友于门口与守卫交谈之际,不远处传来一阵马蹄之响,许世友明白定是新的政委前来报到,遂即刻整肃神情,准备予以迎接,毕竟此人堪称是自己的大救星。

果然,依着许世友的视线方向,远处的马蹄声渐近,不多时便望见马背上有一青年身影,此人骑马直趋 25 师师部门前,而后一青年自马背跃下,行至许世友跟前。

「许师长,您好!我乃陈海松,为我部25师新任政委,望日后多多关照。」敬完礼并做完介绍后,许世友将军方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之人便是自己所期盼的政委。

然而,许世友看清这位政委的面容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之感。思索片刻,他终是开口道:「是你啊,陈海松,原来你便是新来的政委。」听闻许世友认出了自己,陈海松憨然一笑。

「师长,您可算认出我了,正是我。」陈海松同志与许世友曾共事已久,称得上是旧相识,四年前,陈海松曾为许世友的勤务兵。

1929 年,许世友并非红军 25 师师长,彼时,作为红军团长的许世友率部与敌人在战场鏖战,因战况惨烈,其身边的勤务兵不幸于战场捐躯。

无奈之下,作为一团之长,总需有勤务兵,于是许世友选定了一个小伙儿来担任此职,此人为当时的陈海松。

彼时,陈海松尚未成为正式的红军战士,他怀抱着一腔报国热忱来到许世友的部队,且恰好被选中。

陈海松头脑机敏,且勤奋好学,当其为许世友担任勤务兵时,屡次向许世友求教部分军事知识。鉴于此般之人,许世友对其颇为喜爱,遂时常对陈海松予以指导并加以锤炼。

因战事之需,许世友仅于当地短暂停留未满一年,便需随部队前往其他战场。而彼时的陈海松并非真正的红军战士,故而无法随意随许世友离去,二人遂此分别。

许世友离去后,陈海松愈发笃定自己投身革命、从军入伍的信念,而后陈海松加入红军。他凭借自身学识及英勇无畏之精神,于战场屡建奇功,仅用四年时间,便从许世友的勤务兵晋升为 25 师政委。

在革命时期,从军年龄普遍较低,而年仅 19 岁便担任师部政委的陈海松,无疑是令人极为震撼的。他是当时我军最为年轻的政委,无人能及。也正因如此,许世友见到他时,才会那般惊愕。

诚然,不单许世友为之震惊,就连毛主席闻知陈海松的年岁后,亦深感震撼,言道:「此陈海松当真仅十九岁?果真是英雄年少啊。」足见陈海松之实力非凡。

或许是上天忌才,陈海松虽年少成名,却未能如许世友将军那般见证新中国的诞生,而是早早地在革命战争的征程里献出了生命。

——【·革命烈士陈海松·】——?

1914 年,陈海松诞生,他是湖北籍人士。其出生的村落极度贫困,不仅如此,该村落所在的县城乃至整个区域,皆为著名的贫困地区。

该地多为山地,土壤贫瘠,着实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然而彼时他们别无他途,唯有将期望寄予种地之上,可仅凭那几亩山地,鲜有人能果腹。

常言道「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早成熟」,陈海松自幼便明白若要饱腹唯有依靠自身努力。为贴补家用,他时常上山寻觅食物,各类野菜野物皆不排斥,正因这般,陈海松年纪尚小之时,便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陈海松于当地颇具声名,当地一众孩童对其颇为拥戴。彼时国家深陷危亡之境,我党于国内各地宣扬共产主义理念,期望凝聚一切可团结之力。

十余岁的陈海东为共产主义所勾勒的美好愿景所吸引,且共产党的部队在民众心中乃百姓之部队,由此,陈海松坚定了加入红军的革命志向。

1930 年,年仅 16 岁的陈海松已是当地童子团的大队长。彼时,他虽非正式的红军战士,却始终引领着一众童子团成员为红军效力,正因这般,陈海松被许世友选为勤务兵。

在许世友的部队撤离后,陈海松投身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 年,时年 17 岁的陈海松获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陈海松自投身军旅起便担任部队政委,由连政委至营政委,再从团政委到许世友所率 25 师政委,皆是凭借自身努力与才能逐步晋升的。

在战场上,陈海松果敢坚毅,年少之时便身处部队前沿,屡次负伤。在部队中,陈海松大力开展政治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对士兵进行安抚,以振士气,着实做到了前线与后方兼顾。

故而,陈海松得以在 19 岁时成为许世友将军的政委。陈海松担任政委后,将许世友的 25 师管理得秩序井然。他们二人协作无间,引领该部队屡次获胜。

1934 年,于长征进程中,许世友与陈海松,一人从正面牵制敌方火力,一人带领少量兵力直攻敌方后部,为渡江战役的获胜立下了卓著功勋。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陈海松这样的将才,于1937年的梨园堡战役中,为掩护部队撤离,英勇捐躯。彼时的陈海松年仅23岁,以当下情形来看,甚至尚未大学毕业,如此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

陈海松同志乃我党忠实的革命斗士,其短暂的一生全然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大业,他的人生虽短暂,却恢宏壮阔。在革命战争中,如陈海松般的人士众多,他们皆应被我们永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