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国军51军军长,在上海率部起义,为何按投诚对待?后来结局怎样?

2024-01-17历史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你知道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和投降的区别吗?简单来说,起义就是在双方开战之前,主动联络我军,接受改编;投诚则是在开战之后,审时度势,主动缴枪;而投降就更好理解了,开战之后,山穷水尽,被动缴枪。

更重要的,三者在待遇上可是有着天差地别的。起义的将领,要不会留在部队里当将军,要不就是安排到政府部门任职,而起义的部队则会改编成解放军。

投诚的将领一般会给安排一个闲职的工作,而其带领的部队则会被打乱建制,重新规划;投降的将领和部队,说白了就是战俘,会进入到战犯管理所中服刑,等待政府的特赦。

在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的国军将领,都无一例外的得到了我党的优待,例如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被授予开国上将,但有一个人却是个特例,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国军将领。

他曾是国军51军军长,率领43000人在上海起义,本来按道理来说,他应该享受到起义将领的优待,但最后却是按投诚人员来对待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国军将领

这个人就是国军将领刘昌义。刘昌义,1905年出生于(今)河北任丘市出岸镇东良淀村,1922年春在保定参军。

当兵后,冯玉祥是他最崇拜的人,因为冯玉祥的部队倡导三民主义,而刘昌义本人也十分信奉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项政策。不过这时候的两人还暂时没有交集,因为刘昌义现属的是直系军阀曹锟的15旅孙岳部,只是跟随过冯玉祥参加过1924年把清朝遗老赶出紫禁城的「北京政变」。

1926年时,刘昌义改投冯玉祥麾下,正式成为了他的手下,虽然只是在国民党第二军刘汝明的手下当营长,但这并不影响刘昌义对冯玉祥的崇拜之情。从后面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曾跟随冯玉祥的很多部将,要不就是背叛了他,要不就是在其倒台后就不再跟随他了,正应了那句话「树倒猢狲散」。

可刘昌义却是一个特例,他始终跟随老长官冯玉祥,以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但刘昌义依旧对其忠心耿耿,能拥有这样的部下,实在是令人感动又欣慰。

可就是这么一个忠心的汉子,后来却投靠了日军,让人很难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我们继续言归正传。

刘昌义在投入冯玉祥麾下后的次年,又进入了冯创办的洛阳军事学校中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从高级班中毕业。毕业后,刘昌义在第二军担任副旅长,很快就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至新兵师师长。

后又参加了1929年的蒋冯战争,1930年的中原大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中原大战。当时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反对蒋介石,想要颠覆蒋家王朝,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被蒋介石打败,而在兵败后,刘昌义只得离职闲赋在家,后又到北平从事学生运动工作。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刘昌义又毅然决然的投身至抗日活动中去,组织义勇军积极参加抗日。1933年,其长官冯玉祥到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号称十万之中,冯任总司令,刘昌义担任第3师师长,与日军展开激烈对抗,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兵败后,刘昌义又回到了北平。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刘昌义又带领一组义勇军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可奈何敌军火力和实力实在是太强悍,刘昌义所带来的部队只得暂时撤退,也就是在这时他见到了八路军驻第一战区代表朱瑞。

八路军的思想和智慧深深感染到了刘昌义,也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后来二者经常联合作战,打了很多次胜仗,这都让刘昌义信心大增。

本以为双方会继续友好合作下去,可谁知国民党内顽固分子不断制造摩擦,想要打压八路军,而刘昌义与八路军因为经常在一起抗日,所以关系也比较要好,自然是受到了国民党内部的打压和排挤,并最终与八路军失去了联系。

假意投敌

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就没有一个不痛恨汉奸卖国贼的,然而,凡事都有一个特例。刘昌义就曾带领部队投靠日军,当了人人喊打的「汉奸」。可是事后,他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是受到了褒奖,蒋介石也因此接见了他,这是怎么回事?

1940年春,刘昌义部不慎陷入了日军所精心布置的圈套中,被敌军层层包围,如果强行突围,那么肯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但如果坐以待毙,又不是刘昌义的风格。

既然不能强攻,那就只能智取,思来想去,刘昌义决定走一步「险棋」——诈降日军。刘昌义心里明白一旦自己迈出这一步,他所面临的将会是什么,是部下的不理解,更会使自己落下一个汉奸的千古骂名。

但现在这个情况,实在是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为了战士们能活下去,为了在之后的抗日中,部队能贡献出一份力量,刘昌义牺牲了个人名节,一人担下了这项恶名,带领着手底下的兄弟们投靠日本人了。

就这样,刘昌义和其部队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走到哪都备受老百姓的白眼和唾弃,但刘昌义不在意这些,他在等一个时机,在等一个反戈的绝佳机会。终于在一年后的某天,他等到了。

这天,日军和汪精卫派人去「点验」刘昌义所在的部队,正当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刘昌义突然发动反正,歼灭日伪军600余人,并抓住了10多名日伪头目,将他们押送重庆政府处理,而且还讲自己手下的三万多人平安带了回来。至此,刘昌义投靠敌军的初衷也被众人所知晓,真相大白。

刘昌义的假投敌,真抗日的事迹,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高度肯定,便将其部队扩编为暂编第15军,刘昌义被晋升为中将军长,而他本人也得到了蒋介石的的亲自接见,并授予了其「三级云麾勋章」和一尊铜像。

不过刘昌义毕竟是跟随过冯玉祥反对过蒋介石的人,蒋并不信任他,认为他是杂牌部队,不是中央嫡系,更不是「天子门生」,于是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看着手下对刘昌义所在的部队,进行枪械和军饷上的克扣。

本来刘昌义曾因为在抗日时期,与八路军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被国民党内顽固分子所针对,如今又被上头的人克扣军饷,这使得他和他所率领的部队生存空间变得更狭小了。

1945年,刘昌义被明升暗降,调任至第19集团军副总司令的闲差,失去了兵权。刘昌义这下彻底认清了蒋介石自私狭隘的嘴脸,也更加增强了自己反蒋的决心。

弃暗投明

众所周知,野心勃勃的蒋介石为了实现自己的独裁专政,执意发动了全面内战,而在1949年,国民党政权分崩离析前,蒋介石却意外的启用了刘昌义,将其任命为第五十一军军长,同时兼任淞沪警备副司令。

老蒋的这一番操作,明面上是希望刘昌义能带着国民党大军「扭转乾坤」,实际上呢,就是想让杂牌军出身的刘昌义当替死鬼,掩护自己开溜。

刘昌义心中也很清楚老蒋心中的小九九,从目前的局势和分配给自己的这支残余的只剩下800人的五十一军就可以看出。

刘昌义的心中对蒋介石的自私冷漠早就恨之入骨,如今自然是不愿意为蒋家王朝陪葬的,于是他便将这个所谓的军指挥权交给了参谋长王镇坛,自己就利用了淞沪警备副司令的职务之便,开始与中共地下党秘密商议起义事宜。

1949年5月,刘昌义率领上海国民党残余43000余人起义,接受解放军的第27军改编。

不过,这时候的刘昌义的行为被认定为投诚,而不是起义,所以他所有的待遇都是按照投诚给予的,上面我们也说了起义和投诚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但刘昌义本人并没有任何怨言,并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在上海任职,为后期的策反国军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直到1982年,中央重新审定,把刘昌义从投诚人员改为起义人员,并为其颁布了起义人员证明书,恢复了他起义人员的待遇。1994年,刘昌义病逝,享年89岁,算得上是高寿善终。

刘昌义在看清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本质区别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正确的我军,他打心底里的认识到,当年抗击日军,那是英雄之举,而如今跟着蒋介石打内战,那是错的不能再错的行为,此时弃暗投明不仅是一件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更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刘昌义也正对应了那句话:人生有污点,抗日有功劳。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他只求得自己心中无愧即可。

对此,屏幕前的您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解放军史鉴 解放军史1945-1949上下】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力量消长及中共取胜原因】王彦有,期刊,2014年8月20日。

【中共在国民党军将领投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以淮海战役为例】李佳,期刊,202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