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首位入住八宝山的革命先烈,为寻找他的遗骨,周恩来下了死命令

2024-07-26历史

1950年10月30日上午,革命家任弼时的追悼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广场举行, 任弼时逝世于10月27日。

追悼会结束后,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陈云、罗荣桓领导和各界一些代表为任弼时灵柩执拂相送,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任弼时是八宝山革命公墓迎来的第一位领导人 。

周恩来等领导在八宝山送别了任弼时后,又特意前往此前安葬在八宝山的王荷波等烈士墓前瞻祭。

王荷波等十八位烈士是首驻八宝山的革命先烈 ,也是由周总理亲自指示,经过一番苦寻后,成为八宝山的第一批英灵。

那么,王荷波是谁?他为什么会让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念念不忘 ?

周总理下了死命令

1949年11月的一天,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按约定时间来到周总理的办公室 。

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总理事无巨细,日理万机。

他要交给吴晗一个任务——在北京建一座革命公墓。

「这样的小事还值得总理亲自抓?」吴晗表露出了些许疑虑。

「你不要觉得这是件小事情「总理看出了他的心思,「这是件大事情,我们不能坐了江山就忘了打天下牺牲的同志,不能让人家戳着脊梁骨说我们无情无义,打下了江山就忘了本。要在北京找个好地方,建一座公墓,把烈士们的遗骨迁进去 ,让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让后代,时时不忘胜利来之不易。公墓不但作为烈士的安息地,还要成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的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好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

周总理是真累啊!国家大事小情,方方面面,他都要尽量全面考虑到 。

吴晗明白了周总理的心意,问有什么具体要求。周总理把想到的注意事项 大概说了说 一一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 ,环境要好,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尽量不占用农田……

听完指示,吴唅知道总理工作太多,便起身告辞。

周总理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这事就拜托你了,也算替我办的吧!一定要办好。」

见总理说得情真意切,吴晗也十分感动,心里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总理交代的事办好 。

就在他走到门口时,有又听到总理又叫住了他,便回过身,问总理还有什么交代。

周总理低着头边回忆边说;「我记得大概是1927年的11月吧,我们有一批同志在北京让张作霖给杀害了。其中就有咱们北方局负责人王荷波同志。他们的尸骨不知埋在什么地方,你们一定要设法找到,而且必须要找到。等公墓选好后先把他们的遗骨迁入公墓,到时候举行个仪式,我要亲自参加。」

周总理对战友、对同志的深情厚谊 ,让吴晗感到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他知道王荷波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

他又一次握住总理的手;「请总理放心,您交代的事我一定完成,回去就开始落实 。」

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

刚筹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总理便首先想到了王荷波,这足以显示出王荷波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

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如果不早牺牲,必然会成为新中国的重要创建者 。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贫苦家庭的王荷波,在念过两年私塾后就辍学在家为生活艰辛打拼,19岁时只身外出闯荡。

他曾在江苏、大连、旅顺等地漂泊 务工,后来愤恨于所受到的压迫,又辗转来到浦镇机车厂当钳工 。

已过而立之年的王荷波高大勇武,正直刚强,而且见多识广,逐渐成长为一个很有威望的工人领袖 。

他团结教育、组织号召工人们争取 自己权益,领导罢工,甚至只身北上北京与北洋官员激烈争斗,最终凭一己之力为工人们争取到了合理诉求。

1922年,王荷波加入组织并在此后成为重要领导人。

1927年,王荷波与毛主席等人一起 参加党的「八七会议」,他非常赞同毛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 。

在这会议上,他再次当选为组织重要领导,并出任北方局书记。在革命低潮之际,毅然担负起领导北方革命的重担 。

王荷波奔波华北各地,筹划农民暴动,组织工人发动起义。但由于反动派的疯狂镇压,1927年10月18日 ,王荷波在北京不幸被捕 。

在狱中,王荷波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严守组织秘密,让反动派恼怒不已却无可奈何 。

1927年11月11日,忠贞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荷波在安定门外荒郊,高呼口号,英勇就义 ,终年45岁 。

找寻英烈遗骨

再说吴晗接受了周总理的两项任务后,一刻也不敢耽搁,当即着手落实。

筹建革命公墓还好说,找寻烈士遗骨却是个棘手的事。因为王荷波已就义二十多年了,当初经手的当事人已无法找到了。

于是吴晗亲自指导成立了一个由市公安局和民政局精干人员组成的专案小组,全力以赴查找王荷波烈士遗骨。

专案小组的成员都是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在收编的旧警察 中了解情况,一路去查阅原京师警察厅的档案 。

单说查阅档案的这路人马,他们来到存放原京师警察局档案的地方一看。好家伙!五花八门的旧档案堆满了满满两大屋子,泛黄的档案散发着霉气味,布满了灰尘 ,手一翻 直呛鼻子。

几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分门别类各自查找。在堆积如山的档案中一张一张地找寻王荷波遇难时的记载。

就像大海捞针,而且能不能找到有关记载,谁心里都没底 。

夜以继日干了两三天,几个人的眼睛都熬红了,但谁也不敢疏忽大意,生怕有所疏漏前功尽弃。

眼见没查的档案一点点变少却毫无结果,就在几个人未免有些心灰意冷之时,突然有人惊喜激动大喊;「找到了,找到了!」

听到喊声,大家立刻围了上来看个仔细——这份档案中确实记载着王荷波等十八位烈士在安定门外的箭楼东侧就义的情况。

总算初战告捷,寻找烈士遗骨有了眉目 。

几个人顾不上休息,马上骑车赶到档案中所记载的地点,找到附近村里的老人打听当时的情况。

别说,还真有几个老人依稀记得这件事。因为过去北京枪毙人多是在天桥附近的刑场,而这次杀害王荷波等人,反动派怕在天桥行刑时出事,所以就特别放在了安定门外。

这样的事就发生过这一次,因此有几个老人还记得。

总算有了着落,专案组当即决定明天一早就过来挖寻,他们又找到乡农会,请他们找些精壮群众帮忙。

第二天一早,专案组就来到安定门外,在那几个老人的指点下,带领农会干部找来的十几名群众动手挖了起来。

但挖了一天却一无所获,让人大失所望。

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不可能放弃。专案组又核对了一下档案,决定第二天继续挖 。

又挖了一上午,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干活的群众都有些不耐烦了。

终于,在吃完午饭后的挖掘中,烈士的遗骨被找到了 。

与王荷波一起就义的有十八位烈士 ,挖到天黑前已找到十五具烈士遗骨。

转天上午,现场继续挖掘,同时把能找到的烈士亲属都请来了,开始一一辨认。

王荷波的遗骨首先被亲属认出,因为王荷波生前长得十分高大,遗骨中有一具很明显粗大的骨架,必是王荷波无疑 。

但那三具没挖到的烈士遗骨,却始终不见踪影,这让大家很困惑。

直到后来,找到了三位烈士的亲属才得知。原来十八位烈士殉难后不久的一天夜里,有亲属偷偷把三位烈士遗体挖了出,掩埋在其他地方了。为防止反动派发现,亲属们掩埋时没敢起坟头,找个地方平地埋了。

但日久天长,环境地貌发生了变化 ,而当时他们又没有在埋葬地点做标记,所以到最后亲属们也找不到 这三位烈士到底埋在哪里了。

听现在国家要重新安葬烈士,这三位烈士的亲属懊悔不已。早知这样,当初何必另找地方掩埋呢!以致现在连遗骨也找不到了 。

周总理亲自主持移葬

烈士们的遗骨终于找到了,有关部门买了十八个上好的黑坛子装殓烈士们的遗骨,坛口用写着烈士姓名的红布蒙盖。三位找不到遗骨的烈士的坛子是空的。

吴晗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周总理交代的任务,如释负重 ,他马上将有关情况和移葬事宜汇报给总理办公室。

很快,总理亲自确定了移葬仪式的时间——12月11日 。

王荷波是在1927年 11月11日英勇就义的 。

吴晗不敢怠慢,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和公墓做好准备。

这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的第一批烈士,周总理也是初次到公墓来,准备工作务求周全细致。

这时,八宝山革命公墓刚刚确定,工程还未开始动工,正在建设的准备时期,但公墓有关部门在接到吴晗的指示后,马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短时间内了搭一个幕棚,建起一座平台,并在周围摆满花圈 。

1949年12月11日 ,八宝山革命公墓 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前来参加移葬仪式的各界代表早早赶到。

平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十八个黑坛子 ,坛口的红布分外耀眼。周总理在寒风中神情肃然,率彭真、李立三等多位领导准时参加仪式。

总理亲自主祭,他庄重地和领导、群众向烈士遗骨深深三鞠躬。李立三向人们介绍了各位烈士的生平和就义经过。

王荷波等烈士的遗骨被安葬在墓区 。当时由于公墓建设尚未开始,整体规划还没设计落实,所以烈士们只是临时安葬,并未制作墓碑。

后来,八宝山革命公墓建设日渐完善,整体规划 一一竣工 ,为王荷波等烈士修建了一座 百平米左右的集体墓 。

烈士们的英灵有了最终的归宿 。

珍惜当下,感恩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