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2年前,毛主席曾对金日成说:美帝的诺言不能信,应从最坏做准备

2024-01-30历史

72年前,毛主席曾对金日成说:美帝的诺言不能信,应从最坏做准备

1973年5月8日,国军败将杜聿明和宋希濂在经历特赦后,曾游览过韶山。在纪念解放战争的陈列馆中,他们首次有机会仔细了解我军当年是如何战胜他们的。

最终,两位将领在走出展览馆时,不约而同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毛泽东是战略奇才!」与此同时,他们还嘱咐门口的工作人员:请务必将这番赞誉传承给后人。

可以肯定的是,毛主席,一个并未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领导人,在制定军事战略时展现出的卓越水平令人印象深刻。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国内战场上,也在抗美援朝时期得以体现。

抗美援朝是毛主席一生中最艰难的决策之一。多年之后的今天,重新审视他当时的许多言论,仍然感到其高瞻远瞩,比如: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你打,最后打败你;"

等等。

本篇将与读者分享的是毛主席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讨论抗美援朝时的一句话。他认为:

"美帝的诺言、协定都是不可靠的,因此应该从最坏的方面做准备。"

这句话出自毛主席72年前的言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放到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在72年前,主席会有这样的洞察力呢?他所说的「从最坏方面做准备」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情境呢?

一:毛主席在何种情况下说出这番话? 那是1950年12月3日的事。

当天,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匆匆赶到北京,与毛主席会晤。而此时,朝鲜前线局势如何呢?

首先,此时志愿军已经入朝一个多月,进行了两场战役,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长津湖之战更是让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所谓的「圣诞攻势」成为笑柄。

其次,此刻美国国内出现各种声音,一些人主张继续战斗,一些人主张和解。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1月30日高调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杜鲁门:「总统先生,您对朝鲜局势有何打算?」

杜鲁门毫不犹豫地表示:「同以往一样,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应对军事局势!」

这番话无疑让在场的记者们激动不已,其中一位记者更表示:「那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同样毫不犹豫,故意提高音调回答:「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其三,当时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异口同声的呼声,包括印度等13个亚非国家正准备向联合国递交一项提案。他们期望战争能够停止,希望我军不再越过三八线,不再进行进攻。

金日成访问毛主席的背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总体而言,美国人失去了一些自信,主张和平的声音开始逐渐浮现,而杜鲁门则威胁要动用核武器,试图通过"核讹诈"来对抗我们。

形势错综复杂,金日成冒险前来北京,目的就是想听听毛主席的看法。而关于这些问题,毛主席的看法非常明确。为了保持对历史事实的最大尊重,笔者全文采用主席当时的原始措辞。

关于志愿军当前的胜利,毛主席的原话是:

「之前我一直担心两个问题,其一是志愿军过江后是否能在朝鲜站稳脚跟,在第一次战役之后,这个问题得以解决;其二是依靠目前的武装装备,是否能够与装备现代化的美军交战,而交战后是否能够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不仅能与美军交战,而且战胜了他们,原来的担忧似乎是不必要的。」

关于美国威胁动用核武器的问题,毛主席的原话是:

「别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杜鲁门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发动一场原子战争,即便像对付日本一样,在朝鲜投放原子弹,杜鲁门也没有义务提前通知对方,让对方有所准备!总的来说,杜鲁门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威胁与恐吓。」

这番言辞直截了当。

以上两个观点得到了金日成的全盘认同。特别是毛主席判断出美国人不敢轻举妄动使用原子弹,这对金日成而言犹如一剂「定心丸」。(在战争结束后,斯大林同志评价毛主席有关原子弹的看法时也表示:「他是正确的。」)

最终,金日成表达了一个困扰着他的疑虑:「敌人已经释放出了要停战的信号,如果敌人要求和谈停火,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请注意,金日成提出这个问题是在1950年12月3日,而最终停战是在1953年7月。也就是说,在正式签署停战协议之前的两年里,美国人就已经传出了和解的消息。

问题的焦点在于,1950年12月,他们是否真心希望停战?我们是否可以相信?对此,毛主席表示怀疑,并提出了两个理由:

首先,在美军仁川登陆后,大军越过三八线北进,为什么不当时提出停战?现在已经战败了却又要谈判停战。

毛主席的言下之意是,美国人不会轻易放弃南朝鲜,所谓的和解传闻只是希望扰乱我们的步伐,争取自己喘息的机会。

其次,美帝的承诺和协议都是靠不住的,因此我们应该做最坏的准备。

这就是主席说这番话的背景。那么,他的判断是否准确呢?

二:事实证明了主席的判断 中国有句古训:「事实胜于雄辩」。

美国人究竟怎么想的呢?从后来他们的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随着志愿军的连战连胜,美国人采取了两种完全矛盾的行动:

一方面,他们前线的将领曾在广播里高呼:「我们愿意就停火问题展开谈判!」

另一方面,他们又迅速在国内扩兵100万,总兵力从250万扩充到350万,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没错,美国竟然因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全国而宣布紧急状态,可能有人没有想到吧?)

毫无疑问,这是矛盾的。对此,周总理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他们的意图:

「很显然,昨天反对和平,是为了让美国能够继续扩张侵略;今天支持停战,同样是为了让美国有时间喘息,准备再度交战,至少能够保持当前的侵略阵地,做好再次进攻的准备。」

确实,这正是当年美国展示出的双重立场。

这种双重立场,若放在一个个体身上,无论是谁都难以接受与之交往。若置身于一个国家之中,那么「正义」这个词对其而言,显然是不相称的。

这种双重立场在停战谈判正式启动后表现得更加明显。

停战谈判始于1951年7月10日,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历时整整两年零17天。在整个过程中,美国人的不礼貌行为实在令人咋舌。总体而言,他们的行为可分为:

谈判初期:傲慢、耍无赖。

这种傲慢最终演变为近乎耍赖的态度。一开始同意将军事分界线划定在「三八线」,但后来却希望将界线划至志愿军后方十公里处,试图在不战而得的同时获得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他们一位代表竟然说出这样的原因:

「你方地面部队具有强大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还会增加,而美方地面部队不具备这种优势,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定深度的天然防御阵地……」

因为你们的陆军不如我们,所以我们就应该为此屈服?这是否有合理性?

谈判后期:言而不信。

由于美国人的傲慢、无礼和耍赖,两年多的谈判过程一直在停滞中进行。有时,双方谈判代表进入会场后,就静坐不言,谁也不开口。可见,谈判已经陷入何等僵局。

直至1953年6月,美国人实在无法继续拖延,各项谈判内容才勉强达成共识。按照计划,接下来就是双方高层签署协议。

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当时我军许多战士都认为:这次美国人应该不敢再搞事了吧,毕竟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全球还有那么多国家在关注着!

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接下来,一个「跳梁小丑」的出现改变了局势,这个人正是南朝鲜总统李承晚。

作为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一直是一个激进的人物。他在南朝鲜的地位一直不太牢固,频繁受到政敌的质疑。因此,对他而言,依赖美国来打赢这场战争成为巩固自己地位的有效手段。

听说中美基本谈妥了停战协议,李承晚陷入慌乱。他通过激起南朝鲜民众的抗议,向联军司令克拉克施压,要求继续战斗。期间,他甚至威胁说:即使美军不打,我们也会继续前进。

为了制造混乱,李承晚还做了一件让毛主席和彭老总都极为愤怒的事:在深夜里,秘密地将2万多被俘的北朝鲜人民军押送到南朝鲜的训练中心。已经达成的战俘释放协议就这样被破坏。

三:毛主席决定暂缓签署,继续战斗 或许有些读者在此时会产生疑问:破坏协议的是李承晚,好像和美国方面关系不大?然而,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显然并非如此。

实际上,自从李承晚跳出来制造麻烦后,毛主席就已经察觉到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在幕后的不作为。我们曾多次向美方提问,希望他们给予解释,但克拉克司令一直在推诿。最终,他竟然表示:让中国人去教训一下李承晚吧!

如果美国真的有意介入,难道他们无法控制住那个小小的李承晚吗?因此,当前国内的军事历史学者们普遍认为,美国这种态度实际上是他们常用的手法,不甘心亲自签署协议,又不愿亲自行动,于是任由像李承晚这样的「代理人」制造骚乱。

这种手法,美国并非第一次使用,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和彭老总的决定是完全一致的。毛主席在后来的一份电报中表示: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具体推迟到何时,要根据情况的发展才能作出决定。歼灭伪军数万人,是非常必要的。」

总结毛主席的态度就是六个字:打到你认输为止!

由于这封电报和这个态度,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场战役开始了,那就是著名的金城战役!

7月13日晚上,金城战役爆发。

李承晚清楚,他必须赢得这场战斗。否则,他将会失去全世界的尊重。因此,他动用了之前不愿轻易动员的「亲信」部队。尽管美国一开始并未直接参与,但却悄悄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先进装备。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李承晚的意料。我军的后勤和火力很快跟上。不到30分钟的时间,我方志愿军使用了1900吨炮弹,让他们见识了「黑烟而白昼」的威力。在猛烈的轰炸后,杨勇将军率部开始攻城。20多个小时后,李承晚溃败。

这时,狡猾的美军不得不采取行动。再不出手,他这个「大哥」的身份怕是难以保持。然而,当美国组织部队发起反击时,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彭老总早就预料到他们可能会这样做,提前布下了兵力,等待着阻击。

整个金城战役历时15天,我军在南方扩展阵地160多平方千米,击毙、伤害、俘虏敌军5.3万余人。这是我军规模最大的一场阵地战,对军事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役之后,南朝鲜再也没有提起继续战斗的念头;而美国人最终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与之前不同的是,他们的谈判代表再也没有过去的犹豫,诚恳地与我方进行了谈判。

1953年7月27日上午,来自全球的200多名记者聚集在朝鲜板门店。前一天,这里还只有一些军用帐篷。经过一夜,一座漂亮的木制大厅迅速建成,记者们纷纷感叹:中国人不仅在战场上强大,而且在工程建设速度上也是一流的。

一个小时后,中朝和「联合国军」代表进入大厅,开始签署停战协议。这一次,美国代表毫不犹豫,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了18本停战协议的签署。随后,他们甚至不愿意再多停留一刻,匆匆离去。

尾声: 从志愿军跨越鸭绿江开始算起,已经过去72年。毛主席当时的讲话依然回荡在耳边。笔者希望,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某些人、某些国家都能深刻记得:

中国人是友好的,这是因为我们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谦逊和温和是深植于我们骨髓的品质。但是,一旦触碰到我们的底线,中国人也绝不畏惧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