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演义中有六个人能够守住街亭,但在正史上,仅此二人能确保街亭!

2024-07-29历史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首次北伐,起初一帆风顺,连续攻克陇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形势一片大好。然而,由于诸葛亮用人失当,他将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派驻在军事要塞街亭。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指示,没有在道路口安营扎寨,而是在街亭旁的山上驻扎,结果被魏国大将张郃切断水源,蜀军陷入混乱,几天之内便失守街亭。大军陷入被动局面,诸葛亮不得不撤兵,第一次北伐最终功亏一篑。许多人感叹,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派马谡守街亭,而是安排其他武将,是否能守住街亭呢?

分析三国时,我们应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个角度入手,这在讨论守卫街亭的将领时亦是如此。在【三国演义】中,至少有六位将领被描绘为能够守住街亭,但在【三国志】中,只有这两位将领能确保街亭的安全无虞。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姜维、魏延、关兴、张苞和杨仪六人能够守住街亭。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以「尊刘贬曹」为主基调,极力夸赞蜀汉武将的英勇与智慧。蜀汉的五虎上将被描绘成十大猛将,刘备则被刻画得极为仁义,而诸葛亮则被赋予了无所不知的谋略。反观曹操及其武将,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狼狈不堪,甚至连孙权等人也被形容成卑鄙小人。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武将阵容最为强大,赵云、魏延、关兴、张苞四位猛将齐齐出征,而姜维此时才刚刚归附蜀国。

赵云作为最后一位五虎上将,无疑是当时的顶尖高手,单凭他一人,魏蜀吴三国中无人能敌。夸张一点说,只要赵云在街亭,张郃使出全力也难以突破,甚至有可能丧命。因此,在演义中,赵云必定能够守住街亭。

魏延是蜀汉五虎上将之外的第六位武将,既擅长攻城略地,又精于防守,特别是在防守方面表现突出。他将汉中防守得如铜墙铁壁一般。鉴于他能牢牢守住广大的汉中,防守一个小小的街亭,实在是「大材小用」,因此,魏延自然也能够稳固地守住街亭。

关兴和张苞分别是虎将关羽和张飞的儿子,所谓「虎父无犬子」,他们继承了父辈的绝学。关兴精通青龙偃月刀法,张苞的丈八蛇矛冠绝天下。虽然他们的武功不及关羽、张飞,但击败张郃、守住街亭并无太大问题。因此,关兴和张苞能够守住街亭。

姜维刚归顺诸葛亮时,他的谋略仅次于诸葛亮,武艺与赵云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击败张郃,守住街亭。然而,诸葛亮因不信任新归顺的姜维而未加重用。

除了上述五人,还有一个人也有能力守住街亭,此人便是长史杨仪。当时,王平派人将马谡在街亭的防御部署图送交诸葛亮,诸葛亮看后大惊失色:「马谡无知,坑害我军!」长史杨仪主动请缨,愿意替换马谡守卫街亭。诸葛亮并未表示反对,显然他认可杨仪的建议,也相信杨仪的实力,认为杨仪不同于纸上谈兵的马谡,能够守住街亭。后来,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率领蜀军平安返回成都,并铲除对手魏延,由此可见杨仪确实不凡。因此,杨仪是蜀军中第六个能够守住街亭的人。

在三国正史中,唯有赵云与魏延二人能够确保街亭安然无恙。

正史与演义有别。演义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是一种艺术创作;而正史作为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不允许随意发挥。

在三国的正史中,关兴和张苞二人均在年轻时早逝,因此他们既未能随诸葛亮参与北伐,也无法守住街亭。

姜维初归顺诸葛亮时,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将,直至诸葛亮去世后,他才开始逐渐展露头角。费祎被刺杀后,姜维更是成为蜀国的大将军。因此,姜维在刚归顺诸葛亮之时,不可能守住街亭。

虽然杨仪比马谡更出色,但他更擅长的是内斗,而非军事指挥,因此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守住街亭。

最后,经过对正史的分析,演义中的六个人选最终只剩下赵云和魏延两人。二人能够确保街亭万无一失,其原因如下。

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撤退时,赵云亲自担任后卫,成功将全军带回益州。像赵云这样精于指挥的将领,即使面对顽强的敌人,也能化险为夷,稳守街亭。

魏延无须多言,他防守的能力卓越,他的「重门之策」堪称防守的利器,足以轻松守住小小的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