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有什么用?看完就知道有多高明了

2024-07-29历史

高跟鞋、齐刘海、连衣裙……你能相信这些竟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景象吗?

这样的电视剧确实有些扭曲了历史,那些像【亮剑】这样「灰头土脸」的电视剧将如何应对呢?

军装并非仅仅为了好看才穿着的!

即便是灰头土脸,依然能与日本鬼子作斗争,八路军那身灰色军装成为了他们的噩梦!

那么,八路军的军装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特别是军帽,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统一服装吗?

摘掉「青天白日帽徽」,「两粒扣」诞生

国民党军队的帽徽是「青天白日帽徽」,而八路军的军帽则仅有两个扣子。

不要小瞧这两颗纽扣,它们蕴含着革命先辈的智慧。

不久前,我还认为帽子上的两颗纽扣是用来标识八路军身份的,因此将纽扣缝成了「8」字,以此与八路军的番号相呼应。

然而,转念一想,如果想要表达「8」这个数字,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呢?

在早期,红军面临资源极度匮乏的困境,没有足够的物资来装备军装,甚至不少部队仍然穿着黄埔军校的旧军装。

然而,为了与他们区分开来,红军战士们只得在胳膊上系上布条或佩戴其他标识。

1928年,毛主席在发现情况模糊时,决定用缴获的土布专门为战士们制作军装。

因此,井冈山建起了一座专业的被服厂。

第一批红军战士的军服款式与苏联红军的制服颇为相似,军帽的中央装饰着红色的五角星。

后来又衍生出了红色白边的五角星,其中心更是带有镰刀和锤子交叉的图案。

服装变得愈加精致,这需要服装厂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长征时期由于物资紧缺,军帽的样式变得五花八门。然而,由于当时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加以限制,各种样式的军帽一度流行开来。

然而在1937年,红军被重组为八路军,他们勉强地换上了国军的军装,原本的五角星标志也被替换为青天白日的帽徽,这让战士们感到难以适应。

朱老总曾经说过:「尽管我们的军装发生了变化,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向国民党投降。在当前的紧要关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层出不穷,百姓们无法区分国军与八路军,想要加入我党军队的战士们也无从找到组织,该怎么办?

尽管国共在合作期间,但其关系却并不稳固。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战士们纷纷脱下国军的军装,换上了灰色的军服。他们军帽上的两颗纽扣尤为引人注目,显得格外协调。

抗日期间,众多民众纷纷投入八路军的队伍中。由于物资极度匮乏,无法制作足够的青天白日帽徽,只得用两枚纽扣代替。这种简易的替代方式随后也一直沿用下来。

那么,八路军战士们换上新军装究竟蕴含着什么意义呢?帽子上的两颗纽扣,难道只是装饰品吗?

八路军军装由来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大量灰色调的服装。

实际上,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八路军战士们的军装颜色各异,在战争年代里,人们坚信他们的制服并不是统一的。

无论使用何种布料,都应进行相应的设计。

然而,即便有了布料,染色却成了一个难题。八路军战士的服装颜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用草木灰染成的灰色军装,其染色工艺极为简便,只需将草木灰均匀涂抹在布料上即可。

晋察冀军区八路军的黄色军装,源于当地百姓的染布智慧,采用了传统的土法染色技术,这种黄色更能体现地方特色。

第三种则是山东八路军穿着的草绿色军装。

尽管样式各异,可生产的服装数量有限,因此部队内会回收一些旧军装。即使这些旧军装不能再穿,它们也能被用于其他用途,比如制作鞋垫等。

尽管条件艰苦,八路军战士们依然顽强奋战,他们是青年人的楷模。

军装千变万化,但战士们的爱国之心始终如一。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哪种军装,帽子上的那两粒纽扣始终如旧。这两粒纽扣究竟有何用处呢?

小小纽扣大作用,革命先辈大智慧

八路军帽上的两颗扣子,也被称作「解放扣」,其中蕴含着深意。

首先,军帽的消耗和磨损程度非常高,而更新的速度却相对缓慢。

战士们在行军打仗时,常常埋伏以应对敌人,同时为躲避炮火袭击,他们会将头部紧贴地面。长此以往,战士们的帽子也被磨损得出现了「窟窿」。

纽扣之所以被缝在帽子的中央,可能是为了减少磨损的情况。

其次,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夏天可以遮挡风沙,冬天可以抵御寒风。

为了防止风沙侵入耳朵,他们会在帽子的两侧缝上两条布带,这些布带被称作「帽耳」。

革命战士们日夜与战壕为伴。不论风吹雨打,他们总是伏在战壕上仔细观察敌情。

战士们的耳朵或眼睛里时常会进入一些细小颗粒,为此设计了帽子上的布带。

在野外作战时,战士们穿梭于山林草木间,伏击敌军时需保持高度专注。然而,树林中的蚊虫成了最大的干扰,两个布带一甩,正好可以用来驱赶蚊虫。

为了避免这两个布带遮挡视线,战士们会在不需要时将它们同时扣在帽沿上,这样既实用又方便。

风沙天气时,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袭,可以解开衣物上的纽扣以遮挡风沙。同时,在天气寒冷时,这种做法也有助于保护耳朵免受寒冷的冻害。

第三,零星的缝补可以作为其他纽扣的替代品。

除了固定布条外,两粒纽扣也可以作为替代品使用。当时八路军物资极度紧缺,即便是一粒纽扣也难以找到替代物。

在经历了几场战役之后,战士们衣服上的扣子早已消耗一空。有时,他们只能敞开衣襟,或者用线牢牢缝住衣服。

此时,帽子上的两颗纽扣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替换衣服前襟、袖口或衣袋上遗失的纽扣。

八路军战士们的军装承载着历史的智慧,即使到了后期没有了那两粒扣子,依然是中国历史上鲜明的标志。

军装演变,「两粒扣」依旧在心中

在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全部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改为鲜艳的黄色,帽子也变成了帽檐较小的解放帽。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战士们换上了较为时尚的55军服。这种军服根据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装样式,并结合中国的服装特点进行设计。其帽子设计有较大的帽檐,并且女兵们也首次配备了裙装。

65式军服的出现更加普及,突出官兵平等。即使是长官,也仅比士兵多两个口袋,极易混淆。解放帽上的红星闪闪发光,成为显著的身份特征。

随后,我军的军服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作战方式也不断演变。然而,唯一始终不变的,始终是人民军队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战士们心中的那「两粒纽扣」依旧存在,那是深深印刻在记忆中,为了保家卫国永不消失的痕迹。

军装不仅展现了军队的风貌,更象征着一支军队勇往直前、无畏风险的精神。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人民军队必将如崭新的军装般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昂首阔步,迈向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