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2年,蒋介石看到一篇报道后大怒,吼道:快让他回来,别丢人了

2023-12-23历史

1952年的一天下午,居住在台北士林官邸的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忙完了公务,正和往常一样随手翻阅起当天的报纸,此时距离他逃往台湾已历时三载。

突然,坐在藤椅上的蒋介石勃然大怒,一旁的工作人员可被吓得不轻,立即走到跟前小心翼翼地询问道:「总统,发生什么事了?」蒋介石指着报纸大声吼道:「快让他回来,别给我丢人了!」

原来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报道:「原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刘峙竟在印度尼西亚当小学教员,不仅如此,还因身份问题与人产生争执,并引发当地媒体广泛讨论。」

蒋介石看后当然怒不可遏,要知道刘峙可是他在大陆时的嫡系将领之一,而其对蒋介石的无比忠诚也让他的军事生涯如鱼得水,蒋介石更是对其一度寄予厚望。

然而,淮海战役失利之后,蒋介石怒其不争,当即将其罢免,一年后又失去了他的消息,本以为他能就此安心隐居,却不料在外国掀起波澜,这可丢尽了蒋介石的脸面。

刘峙此人是如何成为蒋介石心腹的呢?本是国军上将的他又为何背井离乡寄身海外,甚至竟沦落为区区一小学教员呢?刘峙接到蒋介石让其返台的消息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关于刘峙的种种遭遇,还要从他悲惨的童年说起。

「屋漏偏逢连阴雨,男儿有志初报国」

刘峙,于1892年6月30日出生在江西吉安县庙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还是清王朝统治的时期,各种苛捐杂税压得刘家喘不过气来,他从一出生就经常忍饥挨饿。

然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在刘峙不到一周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稻田放水一事与地主恶霸产生了争执,随即被他们活活打死,而刘家无权无势,只能忍气吞声,母子二人开始相依为命。

可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久居乡下的刘峙母亲胡氏着实无法在农村把幼子养大成人,于是,她只能带着孩子到吉安县城碰碰运气,谋个生计。

一番奔波之后,胡氏来到了一家爆竹店打工,不久后就被店老板看中,胡氏为了养活孩子,无可奈何,便只好嫁与他为妻。

然而,悲惨的命运仍在继续,结婚不到半年,店老板就得暴病身亡,爆竹店也被他的兄弟们抢去,胡氏欲哭无泪,再次带着小刘峙流落街头。

又过了数日以后,胡氏与清军统带黄小山偶然间相遇,两人一见钟情,而黄小山对刘峙也很是疼爱,胡氏本以为能就此托付终身,可却发现黄小山早已有了妻子,顿时伤心欲绝。

后来,部队调防,黄小山不得已离开吉安,而胡氏为了孩子考虑,就委托黄小山代为照顾,自己一个人留在了这里,随后,黄小山就把刘峙送到了老家交由妻子唐氏抚养。

好在黄小山十分照顾这个孩子,在刘峙七岁那年就被送往了私塾读书,可不幸的身世却使他成为了同学们讥讽、嘲笑的对象,刘峙的童年生活一直战战兢兢。

或许是迫切地想要改变现状,刘峙进入学校后就发奋苦读,少年老成,学习能力和见识远超他人,可由于唐氏还是偏向自己的亲生孩子,每逢黄小山外出作战的时候,她都会刻意刁难刘峙。

而刘峙却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无论面对怎样的不公,他都不会抗议,不仅如此,他还努力帮继母干农活,最终唐氏心有不忍,还是让他一直在学校读书。

1905年,刘峙在黄小山的陪伴下到了日本留学,可仅仅只在东京待了一个星期不到,他就被清政府勒令返回,原来当时孙中山正在这里组织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清政府担心这些留学生会加入他们。

可即便如此,13岁的刘峙还是接触到了外界的广阔天地,极大地增长了见识,特别是在东京知道了反清革命组织的存在,这使他逐渐产生了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想法。

刘峙回国两年后就主动辞别黄小山及其家人,只身一人外出闯荡,不久后,就报考了清廷在湖南创办的长沙陆军小学堂,这里是清政府专门培养新军的地方。

可初入学堂的刘峙因为是一个外乡人加上生活贫苦,还是被同学嘲笑、讥讽,然而他却仍不以为意,多年来的流离促使他养成了隐忍、随和的性格,面对大家的不待见,刘峙总是笑脸相对。

辛亥革命爆发后,刘峙随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还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14年12月,正式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并在这里结识了何应钦。

此后几年,刘峙虽有出色的战术素养和一定的指挥能力,可苦于没有背景,仕途几经坎坷,一直在不起眼的官职上原地踏步……

步入歧途,称「是」将军

1915年1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在北京不顾举国民众反对公然复辟帝制,随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谴责,不久后,护国运动兴起,刘峙处于爱国热情毅然辞职南下加入了广州的护国军。

此时的刘峙虽有晋升求职的渴望,可本质上还是投身沙场、报效国家的,所以在每次战斗中他都冲锋在前,接连取得了几场不错的胜利,并逐渐受到了上级的器重。

可即便如此,刘峙的官职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变化,升迁也很缓慢,然而不久之后,刘峙就得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1921年初,刘峙正式加入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随后又被调往了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任中校副官,而此时的蒋介石正担任许崇智的参谋长,两人于此结识。

几年下来,刘峙早已熟悉了官场的那一套,本来他对此也嗤之以鼻,然而悲惨的童年却又使他产生了不断往上爬的念头,为了改变现状,他逐渐丧失了从军时的初心,开始努力寻找起晋升之路。

刘峙在和蒋介石的接触中,发现他很有能力和手段,便想尽一切办法和他接触,几个月下来,蒋介石对刘峙好感倍增,后来随着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越来越高,刘峙也愈发地下定决心跟着蒋介石干,并支持他的一切决定,逐渐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

在后来的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中,刘峙带领部队屡立战功,频频帮助中央军转危为安,为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1935年4月,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一时风光无出其右。

然而身居高位后的刘峙却一步步走向了万丈深渊,早在蒋介石对红军进行多次围剿的时候,他就甘为马前卒,指挥部队向红军进攻,而在抗战爆发后,他又听从蒋介石的指令,屡屡与八路军制造摩擦。

此刻的刘峙已经彻底演变为蒋介石的信徒,把蒋介石的命令当做「圣旨」,他开始一味迎合蒋介石的行为,无论蒋介石说什么,他都连连称「是」。

于是,军校学到的技术被刘峙忘记了,转而以逢迎和投机获得赏识,以致在真正迎敌时畏首畏尾、一触即溃;保家卫国的热情也被刘峙忘记了,反而以权势作为谋取财富的手段,以致沉迷声色犬马,贪图物质享受,这也为他以后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抗战初期,刘峙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驻守保定,阻敌南下,可仗还没打,刘峙就因害怕日寇,随即带着十几万国军主力仓皇南下,溃兵千里,致使中原大部陷于敌手,而他本人也因此遭到南京国防部的罢免,甚至一度被同僚称为「长腿将军」,遭人讥讽。

可没过多久,刘峙凭借花言巧语和绝对忠心再次被一向任人唯亲的蒋介石委以重任,担任了重庆卫戍司令兼防空司令。

1941年初,日军为了迫使蒋介石投降,加大了对临时陪都重庆的轰炸力度,每天倾斜在重庆上空的炸弹不可计数,重庆军民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防空洞中。

而此时的刘峙非但不想办法改善防空洞的构造,以便于百姓生活,却依然在贪图享受,一次敌机轰炸过后,由于他的错误指挥,导致一处防空洞种出现了数千人踩踏事故,伤亡惨重。

可刘峙派人清理战场时,却为了一己私利,竟公然指示士兵优先抢夺死者身上的财物而置受伤的民众于不顾,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不满。

蒋介石这次也很生气,当即把刘峙叫到了办公室,然后对他一顿猛批,而刘峙早已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性,无论蒋介石如何骂,他都一动不动地笔直地站在跟前,认真地回答「是」。

期间,蒋介石说道:「你这样胡闹, 是不是以为我是糊涂蛋?」

「是」,刘峙坚定地回答道,话一出口就意识到了错误,可蒋介石已经习惯了刘峙一直回答「是」,见状也哭笑不得,当即挥手让他出去,从此,刘峙就成了国民党内著名的称「是」将军。

「校长,这个该……」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国内民众对和平的呼吁,私自撕毁刚刚签订不到一年的【双十协定】,指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大举进攻,而内战爆发的第一枪就是刘峙率军进攻中原地区刘伯承、邓小平的部队,这也体现了蒋介石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然而刘峙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在战役指挥中却表现得相当糟糕,几个月下来,刘峙坐拥绝对的优势兵力,却一直被我军牵着鼻子走,连续重拳都打在了棉花上,而我军则一连打了数场歼灭战。

一年之后,刘邓大军更是在刘峙的眼皮底下巧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把战线拉到了国统区的后方,给南京造成了很大的隐患,这让蒋介石十分恼怒,再次将其罢免,并调回了南京予以闲职。

转眼间解放战争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时间,1948年5月,坐镇徐州指挥的顾祝同升任国民党陆军总参谋长,何人驻守徐州就成为了蒋介石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一次作战会议上,有些将领提出由杜聿明或者薛岳前去,可蒋介石还是坚持让刘峙复职赶往,引起了众多国民党将领的反对。

会后,有人说:「徐州乃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

就连宋美龄也委婉地向蒋介石转达了将领们的意见,可蒋介石却说:「经扶(刘峙的字)最近几年打仗确实不行,可国民党内哪还有比他更忠诚的人呢?再说他在北伐的时候有几场仗打得还是不错滴,当下只能相信他能够保住徐州了。」

于是,在得到蒋介石的肯定后,刘峙就在这年6月9日正式担任了徐州「剿共」总司令,负责指挥徐州、蚌埠铁路沿线数十万国军。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兵力上超越了国民党军,进一步的决战势在必行,为此,11月6日,由我军华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共同发起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

而就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前,我军就在刘峙的眼皮底下相继解放了济南、郑州两大省会城市,而刘峙由于害我军强攻徐州,迅速命令国军主力收缩到了徐州周边。

其实,杜聿明就任徐州「剿共」副总司令的时候,就制定过一套完整的作战计划,并试图以此在徐蚌战场寻找战机,一举消灭两大野战军,扭转颓势,可就在杜聿明被调往东北后,刘峙立即放弃了这一计划,他觉得只要固守,凭借共军简陋的武器是不可能打进徐州的。

然而随着黄百韬兵团的覆灭,刘峙开始产生了慌乱,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守下去,于是他几乎每天都要向蒋介石汇报情况,请示下一步的作战安排,在电话里经常会听到刘峙说:「校长下一步如何安排?校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撤离?校长我们该……"

而蒋介石又喜欢瞎指挥,两人一拍即合,致使淮海战场的国民党军经常晕头转向,再加上我军粟裕等人对解放军的正确指挥,淮海战场的国民党军很快就被逐一消灭。

徐蚌会战(国民党方面对淮海战役的别称)失利以后,蒋介石再也无法忍受刘峙的无能,这次下定决心将其彻底罢免,也宣告着刘峙从此告别了国民党军的权力中枢。

然而,就在刘峙被罢免后的第二天,蒋介石迫于桂系李宗仁、共产党、美方的三重压力,主动引咎下野,与蒋介石素有龃龉的何应钦再次被李宗仁重用,而何应钦和刘峙是老同学,于是,刘峙再次被起用,在国民党政府里担任了总统府战略顾问一职。

然而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很快就被占领,之后,解放军迅速向南推进,而刘峙也只能连连退却,广州解放以后,刘峙因为不敢去台湾见蒋介石,便带着几个孩子和妻子黄佩芬一起逃往了香港,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执迷不悟,流亡海外

刘峙在大陆时本可以主动向我军自首,和杜聿明、王耀武等在功德林改造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一样为新中国服务,可他始终执迷不悟,妄想着国民党军有朝一日能打回去。

1949年底,刘峙一行抵达了香港,因为他在国民党军中担任了十几年的高级将领,搜刮而来的财富不可计数,所以他觉得能够在此逍遥一阵子,等蒋介石消气了再申请回台湾去。

可没过多久,十几名从内陆逃往香港的刘峙的老部下发现了他的优越的生活,这些人实在气不过,就跑到了他家,把家里的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刘峙见状也无可奈何。

而就在几个月后,已经复职的蒋介石得知了刘峙在香港的消息,因为气还没消,便以其「滞港久不归队」为由,罢免了他的一切职务,这让刘峙很是难受。

因为害怕手下再来抢劫,刘峙便带着家人拿着在银行积攒的全部积蓄登上了前往南洋的客船,希望能找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过隐居生活。

起初,刘峙打算前往新加坡居住,因为这里的华人相对较多而且生活环境相对也还不错,可他刚一下船就被当地的一伙强盗给盯上了,身上的财物又被抢走大半。

刘峙吓得惊慌失措,便赶忙又回到了船上,继续远航,几经辗转来到了印度尼西亚,因为在离开香港之前,刘峙就托人用钱办了一个假身份的护照,所以,港口的军警并没有发现他的真实身份。

然而由于挥霍无度已经成为了习惯,来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还没一个月,他就花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为了生计考虑,他不得以把家迁到了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茂物市。

身处异乡,年过半百的刘峙这下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养活几个孩子,他和妻子黄佩芬开始到处寻找工作谋生,可自从成为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以后,他就忘记了自己童年的悲惨遭遇,整日养尊处优,哪里会做杂事,所以,一连几天,他都只能悻悻而归。

此时的刘峙一家人,仅靠妻子黄佩芬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原来黄佩芬是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且能歌善舞,很快就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做了一名汉语教师。

黄佩芬是在刘峙担任重庆防空司令时与他相识的,当时刘峙追求她时丝毫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对她很是疼爱,黄佩芬很是感动就答应了他的求婚,婚后黄佩芬一直陪伴左右。

此时的刘峙对妻子满是感激,但又心怀愧疚,他也在努力地寻找着工作,可始终没有结果。

1952年初,黄佩芬突然接到香港发来的家中来信,需要紧急回香港探亲,在临走之时,她突然想到刘峙曾经上过学,便向学校校长申请让刘峙代她教一段时间的汉语,校长很是善解人意,便答应了。

刘峙本不愿去,可又别无他法,妻子去香港期间,几个孩子总不能喝西北风,考虑过后,刘峙就来到了学校教学。

然而令校长没有想到的是,刘峙的汉语水平在当地可算得上是非常不错了,而且他还懂一些简单的英语,不仅如此,他在无意间讲授的地理知识也深受学生欢迎,于是,校长决定正式聘请他担任小学教员,刘峙也没拒绝,就继续干下去了。

原来刘峙毕竟在年轻时学习成绩突出,教外国学生汉语自然也不在话下,而又曾在军官学校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对地理知识更是了如指掌,之前赴日留学归来后又专门学习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可以说这些「末节」此刻才是他的立身之本。

可即便生活如此困顿,刘峙还始终心心念念着回到蒋介石身边继续效力,他一直通过报纸关心着蒋伪政权的动态,而自从他离开香港后,蒋介石就失去了与他的联系,一度以为他就此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慢慢地也就消了气,毕竟曾是心腹爱将。

1952年3月的一天晚上,刘峙忙完工作,随手翻起了一张报纸,却震惊地发现报纸上有人竟然有人以他的名义发表讲话,这让他十分生气,连夜写了一封自证信,第二天一早就寄给了报社,以表明他才是刘峙。

不出意料,这件事一经爆出就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谁能想到曾经显赫一时的国民党上将如今竟在异邦的一所小学当教员,采访他的记者一波接着一波,舆论很快就传到了国外,于是便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

话说刘峙收到蒋介石派人从台湾发来的让他返台的消息后,顿时声泪俱下,他觉得「校长」没有忘记自己,对此,他很开心,他决定立刻到台湾去。

可当时印度尼西亚已与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交,国民党高级将领返台势必要经过一番曲折,不过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刘峙几经辗转还是顺利回到了台湾。

距离二人从南京分离已经过去了四年,刘峙在台北的士林官邸再次见到了蒋介石,两人还是和之前一样进行着不对等的交流,而无论蒋介石如何批评他的「丢人行为」,刘峙依然连连称「是」。

不过,刘峙却再也没有得到过重用,此后几十年里一直担任虚职,最终郁郁而终,而刘峙后半生的悲惨经历便是当时众多执迷不悟的国民党军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