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天线背后的英雄:波波夫留给世界的遗产

2024-01-16历史

你有用过收音机吧?

那你知道赫兹吗?

知道是谁发明了无线电吗?

历史,是回望的智慧;科技,是向未来的奋斗。在崇敬赫兹的同时,让我们也铭记亚历山大·波波夫——这名在无线电领域闪耀火花的赫兹信徒,一个让人类社会从此「无线连接」的伟人。

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先知先觉的风云人物。在无线通信未跻身世人常识之前,是他,透过奏响电磁波交响曲的实验室,开始了这个静默世界的呼吸。

今天,跟随这位俄罗斯发明家的足迹,我们深入探究那段让世界通信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探险征途。

波波夫的故事始于乌拉尔的小矿镇,1859年,他成长在一个神职人员的家庭,科技的曙光从小照耀于他稚嫩的心田。12岁那年他就自行制作了一个电池,并巧妙地将一个电铃改造为能够作用于家用钟的闹钟。

18岁那年波波夫通过考试成为了彼得堡大学的学生,在数学物理系展开了他的学业,后来选择转到森林学院。在森林学院期间,他发明了一种通过电线遥控引爆炸药的技术,这使他在同学之间赢得了「炸药专家」的别称。当赫兹的电磁波发现传至俄国时,波波夫深受启发。他热情地宣称,与其用生命点亮俄国的一隅,不如操纵电磁波遍布整个世界。接下来的一年中,波波夫复制了赫兹的实验,并在一个科学演讲中展示了他的无线电通讯理念。

1894年,35岁的波波夫成功制作并展示了世界上首部带天线的无线电接收机。

第二年,波波夫进一步发明「电波测记仪」,这一重大进展在物理学会上公开展示。在这期间,他对电振荡进行了实验,并提出了利用电振荡进行长距离通讯的可能性。

随后波波夫不断完善和改进他的发明,于1896年3月24日在彼得堡物理学年会时,正式进行了用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报码的表演,当时在场的观众有一千多人。

表演的时候,接收机装设在物理学会会议大厅里,发射机放在附近森林学院的化学馆里。通信距离是250米。物理学会分会会长把接收到的电报字母逐一写在黑板上,最后得到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它表示波波夫对这位电磁波发明者的崇敬。

这份电报虽然很短,只有几个字,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确内容的无线电报。这比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于1896年6月取得专利的装置要早。

随后,在1897年波波夫的实验范围扩大到了5公里。

随着19世纪末的到来,波波夫不仅在无线电领域取得了成功,还研究了伦琴射线,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通讯实验,这其中包括与军舰之间10千米范围内的通讯。1901年,他获得了一项重要的发明专利——耳机设备,随后被俄国和法国生产并应用于无线电通信。

本来以他的成就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但不幸的是5年后,46岁的波波夫突发脑溢血逝世。因为诺贝尔奖只发给在世的科学家,因此,波波夫非常遗憾的无缘诺贝尔奖了。

我们在今天使用手机、收音机、甚至是高速宽带互联网,实际上都是在致敬这位电信业的先行者。从海洋到天空,从军事到民用,波波夫揭示了一个无线通讯无处不在的世界。

时光荏苒,如今我们追溯回那个电气改变命运的时代。当我们利用无线设备交流,享受信息瞬移的便捷时,难以想象这一切在一个多世纪前是如何显得遥不可及、神秘无比。当我们宣称处于通讯技术的黄金年代,我们不能忘记,是波波夫以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插上了通往这一切的第一枚科学之翼。

有些故事值得一遍遍讲述,有些伟人理应世世代代怀念。我们纪念波波夫,并非仅仅因为他的成就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实证的利益,更因为他的生命赋予了找寻未知世界、推动人类进步火炬的精神传承。他指引我们深入反思科学如何发展,并昭示未来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