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档案里不只有历史 听听400多万份病历背后的故事

2024-06-09历史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承载着过去的信息,连接着现在与未来。

北京协和医院现存1921年建院以来400多万份病历,保存数量之大、跨越时间之长享誉海内外。这些病历,记录了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也记载了一些病历背后的故事。

守护历史记忆

传承医学精神

01:51

北京协和医院将「教授、病案、图书馆」称为「协和三宝」。走进协和医院病案室,就像走进了通往另一个时空的隧道。

一份份病案,也记录着一代代协和人对世界医学的贡献。1927年创新性地设置新的放射检查投照体位「谢氏位」、1935命名新的疾病「肾性骨营养不良」、1936年率先尝试「颈动脉部分切除加吻合术」,这些都在病历档案中清晰记载,这些中国首例乃至世界首例的疑难和罕见疾病,这些病历档案,都铭刻在协和的历史里。

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常务副主任 李乃适:肾性骨营养不良这个疾病,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人命名的第一个疾病。他们用非常翔实的代谢数据说明了,有一种药对这种疾病非常有效。这是一种新的疾病,这个命名到现在还在使用。

非常有意思的是,书写这份病历的是当时协和实习医生,后来成为院士的吴阶平教授。

而这份书写工整、详尽,条目清晰的英文病历,出自林巧稚医生之手。

这样的病案,在协和医院不计其数。

一份病历档案

传递家国情怀

01:30

一份份病历档案,诠释着「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也浓缩了重大历史事件中协和医院的价值追求和一代代医者的家国情怀。

这份1932年的病历,记述着辽西抗日义勇军48军参谋金殿春在协和医院精心救治下,逐渐康复的日日夜夜。这里还有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29军38师受伤战士病历、手术记录,以及许多在这次战役中英勇负伤抗日战士的病历。

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常务副主任 李乃适: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就和协和有非常密切联系,晋察冀边区的伤员经常通过他(白求恩)介绍,来到协和诊断和治疗。从这些病案中,你能看到他们(协和医院医生)对伤病员做出的一切。从字里行间,你能看出,他们对伤病员的关心关怀。

透过一份份档案,还能查阅到抗日战争时期,协和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协助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奔赴全国各地保留医学火种,抗美援朝时期协和人参加志愿手术队、收治志愿军伤员,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誓言。

(总台记者 梁铮铮 高伟强 李墨白)